墨苑轶事 | 翰林杏坛闻见录(三)

《爨宝子碑》全称为“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碑,碑质为沙石。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出土于云南省曲靖县扬旗田村,并未引起时人重视,后来被一乡民用做压豆腐的石板。咸丰二年,曲靖知府邓尔恒发现豆腐上有字迹,大为惊异,急忙派人找到卖豆腐之人。将碑石运回府中,后置于城中武侯祠,现存于曲靖一中爨轩内爨碑亭。其书体风格朴茂古厚,大巧若拙,率真硬朗,气度高华。爨体书法艺术在广州应用最为广泛,且多为秦咢生所书。“招商银行”、“曲靖市商业银行”等招牌即是爨体。

李瑞清主张学书须追本求源,曾云:“学书必须习篆,不善篆则如学古文不通经学。”又云:“求篆于金,求隶于石。”

苏渊雷先生早年参加革命,在“四·一二”事变中首批被捕。在积极开展狱中斗争的同时,还努力研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自修英文,阅读了大量中西文书籍,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写成第一部学术专著《易学会通》。他常调侃说自己是从"陆军(监狱)大学"毕业的。被保释出狱后虽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但仍积极参加进步活动。1936年南京撤退,苏先生举家迁往重庆。在重庆北碚文化区创办钵水斋书肆,进行文物交流、图书出版,举办学术讲座,结纳中外名流。来往于钵水斋的不仅有沈钧儒、郭沫若、章士钊、钱穆、顾颉刚等国内名流,也有如李约瑟、高罗佩、马歇尔等外国特使。钵水斋就是抗战时期重庆的文化中心。

启功先生喜收藏古旧之砚,其师陈垣先生赠一紫端砚,紫檀盒装。砚底铭曰:“简靖堂。元白用功之砚。”因启功先生藏一古印,印文曰:“简靖堂”,故以为斋号。后又得一古砚,侧有前人铭曰:“一拳之石取其坚,一瓢之水取其净。”故又更斋号曰“坚净居”。

林散之一九七八年书有一草书联:“读破万卷,可医一俗。”此联并不工整,或许林老亦未当对联写,但说得在理。书法最忌俗,偏偏最难脱俗。医俗,唯有读书。

1987年3月8日,北京举办中日妇女书法交流展。当日《人民日报》海外版设“中国当代女书法家作品选”专栏,刊登游寿先生与萧娴先生作品,沈鹏先生在前言中写道:“江南的萧娴与北国的游寿分别出自康有为、胡小石门下。萧娴与游寿历经坎坷,如今年届八旬以上,都宗法北碑,大气磅礴,人书俱老,当之无愧。”此后,“南萧北游”之说起。

邓散木十分勤奋,习字是每天雷打不动的必修课,一般每天凌晨三四点钟起床,磨一大砚池墨,写到吃早饭。九点钟后篆刻两小时,下午篆刻两小时,其余时间著述,晚饭后读书。1983年,在全国政协一届六次会议中,邓散木的夫人张建权提出要把邓散木先生的遗作和收藏捐献给国家。和张建权在同一小组的陈雷表示,黑龙江省愿意接收邓散木先生的遗作和收藏,并在哈尔滨为先生建立永久性纪念馆。同年11月,张建权老人将邓散木遗作近800件及书籍、碑帖等遗物全部捐赠给黑龙江省博物馆。出生于南方上海的邓散木所有书法与金石遗作,却陈列在北方哈尔滨的博物馆内,亦是奇缘。

我国毛笔有南北两派之说,南派以浙江湖州、江苏苏州为代表,其以羊毫风行于世;北派以山东莱州(今掖县)、北京为代表,其以北方特有狼毫横行纸上。冰城“同尚笔庄”于同尚先生祖上是清代御用笔工,于氏家族乃莱州毛笔集大成者。同尚先生曾亲手制作一支10公分高笔头的纯狼毫笔,是从上万只黄鼬的尾巴上选取的上好针毛,这些针毛前后共积攒将近15年,堪称狼毫笔中的绝版。于先生从事制笔四十余年,只做过仅此一支。


(0)

相关推荐

  • 邓散木钢笔字范欣赏邓散木(1898年

    邓散木钢笔字范欣赏 邓散木(1898年-1963年),现代书法家.篆刻家.中国书法研究社社员. 邓散木,原名菊初.字散木,别号芦中人.无恙.粪翁.一足等.1960年因动脉硬化,截去左腿,因自署一足.夔 ...

  • 墨苑轶事 | 翰林杏坛闻见录(一)

    一 李瑞清藏一汉砖砚,上有"黄龙"二篆字,乃清人阮元旧物.内刻有"阮芸台校十三经之砚""阮芸台砖之二"等题字,墨池前有清人翁方纲单刀刻铭文, ...

  • 墨苑轶事 | 翰林杏坛闻见录(四)

    一 一九一九年秋,张大千往上海,经朱复戡介绍,拜曾熙为师.举行拜师典礼那天,张大千在"小有天"酒楼准备了两桌酒.邀请了不少上海书画界名人,如李瑞清.商笙伯.姚云琴.熊松泉等一起见证 ...

  • 墨苑轶事 | 翰林杏坛闻见录(六)

    一 1906年,李瑞清将多年积蓄捐出,加上地方富绅襄助,在上海创办短期的留美预备学堂,企望"送一人出国,将来救中国就多一个人的力量".1912年,李瑞清辞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职务.离 ...

  • 墨苑轶事 | 翰林杏坛闻见录(七)

    一 1955年,郭子直先生调入西安师院(陕西师大前身)任教.当时学校初建,校图书馆存书不能满足教学之需,急待充实,而国家百废待兴,上市书籍奇缺.先生爱校如家,急校方之所急,响应号召,于1956年8月毅 ...

  • 墨苑轶事 | 翰林杏坛闻见录(八)

    一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后,江苏独立,一些达官贵人见大势已去,纷纷弃职逃遁.李瑞清却坚守学校,照常敲钟上课.总督张人骏敬其尽职,遂请其代理布政使一职.在城池被围期间,李瑞清利用职务之便,保全 ...

  • 墨苑轶事 | 翰林杏坛闻见录(五)

    一 清道人以宗法北魏驰名.曾农髯则主南宗,有"南曾北李"之称,二人与吴昌硕.蒲华.高邕.王震.俞语霜.谭德钟并称"海上八怪".清道人去世时,曾熙作挽联:&quo ...

  • 刺络闻见录 书内有日文 欢迎阅读

    刺络闻见录 书内有日文 欢迎阅读

  • ​《边州闻见录校补图注》前记(赵永康)

    △2020年9月,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赵永康带领<边州闻见录>研究整理项目考察工作组一行到筠连考察相关工作.(方志四川) <边州闻见录校补图注>前记 赵永康 边州者何?西 ...

  • 《中西闻见录》述略

    <中西闻见录>是洋务运动期间由传教士丁韪良等人创办于北京的一份近代期刊.对其内容和作者的量化分析表明它以传播西方的近代科技为主旨,与其续刊<格致汇编>相统一.<中西闻见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