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光日新1233】大学,应该学啥?(图:南开求学)
“V” 习惯
健康生活一辈子
琐事杂谈
前些年,我也像大多数人一样,觉得很多大学生在大学里学的专业知识,进入社会以后大部分都用不上。是专业与所从事职业有较大差异吗?我认为不尽然,或许是我们上“错”了大学,在大学里学“错”了内容。
据查,中国古代的“大学”始于周代,是天子、诸侯之子上学的学校。他们8岁上小学,学小艺,履小节;15岁束发以后进入“大学”,学大义,履大节。在古时候,文明程度还不是很发达的时代,“大学”是服务于国家统治的,是为国家培养管理人才的地方,据说可以对标到现在的党校。大学之道,以教于国。就是为国家培养人才。这似乎与我们现代教育制度差不多。
古代的“大学”主要学什么呢?
学《大学》!
《大学》是儒家的一本比较有代表性的书,它阐释的,是儒家关于学习的内容、目标和达成的方法路径等。它提出的“三纲领”(明德、亲民、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的根本,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修身的功用。
当然,《大学》的成书年代可能比较晚,而“大学”的出现或许比较早,况且,《大学》是到宋代之后才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考书目。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从周代甚至更早开始,我们的老祖宗就非常重视修身,非常强调“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会做人了、能做个好人了,再考虑学习技能,去做事服务更多的人。
那么,现在在大学里,应该学些什么呢?进入大学之后,接触的人越来越多,形形色色,什么样的人都可能碰到,所以,大学生必须要学会与不同类型的人(包括老师和学校、社会上的更多的人)相处、交往、合作,与不同的人保持合适的距离;走出大学之后,大学生就将变成劳动者,就要开始从事某种职业开始新的生活了。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要学会学习,而不再是单纯地背诵、记住一些定理、公式或者词名等,要学会观察、学会思考,能够平衡好各方面利益有效地化解矛盾、解决各种问题。这个说起来很容易,但是做起来真的很难,必须要利用人生中最好的时间,储备储备储备更多的知识,莫要“书到用时方恨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