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这样做,你的脑袋会很难过 !
对于脑卒中,很多人都存在误区,认为脑卒中只是发生在冬天或冷暖交替季节,夏天一般不会发生。
其实,夏天也是脑卒中高发时节!
研究发现:当气温上升到32℃以上时,脑卒中的发生率较平时高66%,并且随着气温的升高,危险性还会增大。
特别是对于高危人群,如果出现突发的剧烈性头痛、眩晕、肢麻、一时性失语或行为异常等症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为什么夏季脑卒中也容易高发?
!
出汗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
有些人可能会错误的认为,夏季由于天气热的原因,血管扩张,发生脑血管意外的几率会减少,其实人体为散热而出汗, 血液中大量水分被消耗掉, 很容易发生脱水现象,也就是会出现所谓的“血液粘稠”,加大了血栓形成概率, 从而容易诱发缺血性脑卒中。
!
空调使用不当
空调是大家必不可少的解暑神器,有些人喜欢把空调温度开的非常低,但你要知道,这样大的温差,你的小脑袋可受不了你这样折腾。其实,很多中风的人,本身就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这些有慢性病史的患者,在面临一冷一热交替时,很容易发生脑血管痉挛, 脑部血液循环不畅, 引发缺血性脑卒中。
!
情绪激动血压升高
炎热的夏季,人们的心理也会“中暑”, 具体表现为烦躁、思维紊乱、爱发脾气、心里憋闷感等,医学上称之为“夏季情感障碍综合征”。这些因素也会影响人体血压水平, 当情绪失控时,血压很容易升高,诱发出血性或缺血性脑卒中。
!
激素调节
夏季昼长夜短,人们睡眠往往不足,胃肠功能相对较差者还可能存在营养供给不足,使人体更易疲劳,体内激素释放水平发生改变,刺激血管收缩,诱发缺血性脑卒中。
!
呕吐、腹泻
夏季是肠胃疾病高发的时节, 腹泻、脱水会导致血液中水分大量流失, 血液黏稠度加大, 引发缺血性脑卒中。
夏季如何预防脑卒中
1、不渴也要经常补水:夏天要多补充水分,夏天容易出汗,千万不要等到感到口渴才喝水。应及时补充水分以稀释血液,防止血液粘稠,形成血栓。
每日饮用水的量要超过1000毫升,如果出汗多可以补充一些淡盐水。另外,建议中老年人早晚喝一小杯水,有助于稀释血液,还能清除肠胃中的有害物质。
2、空调“适可而止”:空调要注意温度适宜,建议控制在26~28度为宜,注意不能直吹,要定时开窗通风。尽量减少进出温差大环境的机会,建议进入空调房后,先披一层薄外套,尽量让身体受到较小的刺激。
3、对脑血管“友好”食物要多吃:除多喝水外,还应多吃蔬菜水果,特别是富含维他命C、D的蔬菜和水果,比如苹果、橙子、西红柿等,这样有助于血液稀释,血管软化,改善动脉硬化。
4、午睡半小时:调查研究表明, 每日午睡半小时者比不睡者脑卒中死亡率少30%。其中原因与午睡时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有关。
5、高度警惕“魔鬼时间”:通常每天早上6~11点, 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开始升高, 血压上升, 心率加快, 血黏度上升,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和耗氧量增加,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概率高达60%以上,国外把这段时间称为“魔鬼时间”。如果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这段时间尽量避免大运动量的活动, 避免情绪急剧波动。
人体生物钟
此外,小微还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得过脑血管病,在五年内第二次发病的几率约为30%,有脑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更要警惕脑卒中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