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为媒》一一三清山是他们的媒人,也是他们永远的家 江西日报2000.8.15.
《山为媒》一一三清山是他们的媒人,也是他们永远的家
江西日报2000.8.15.
作者/江仲俞(江西日报记者)
1983年,刘鹏飞已经是个三清山的研究专家了,虽然那时的三清山还未开发没有被列入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那时,刘鹏飞住在德兴县(现为德兴市)文化馆的一间破房子里。
1979年7月。他第一次由三清山北面上山,在一所破庙里,住了一个星期,拍下了三清山的第一组黑白照片。1982年,他撰写的《雄奇险秀三清山》在上海的《旅游天地》发表。同时在香港大公报也以整版篇幅刊出,这一推荐文章引起了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不久,三清山名胜资源普查工作队成立。
德兴人开始掂量到了1958年跟着500名上海知青到大茅山插队落户的刘鹏飞的份量。县里给他买了全套照相器材,从此,三清山就有了彩色照片。这年的三清山出了大风头:彩色的风景摄影展在北京王府井展出,引来了全国各大媒体的记者上三清山采风、观光,从此,刘鹏飞不在与三清山分开。
所以当1983年的元宵节,杨七芝陪她的启蒙老师一同找到德兴文化馆,想请人带路上三清山画画时,馆里的人都这样说:“要上三清山,一定要找刘老师带路”。
那时,离异独居的刘鹏飞已年逾52,与杨七芝相差18岁,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11年后她会成为自己的妻子。当时的刘鹏飞只是想,元宵时节,三清山上哪会有人呢?但求助的是上海同乡,又是来宣传三清山的,怎能拒人于门外?搬动了县委领导给北山脚下的畈大乡写了一张字条,刘鹏飞便领着两位客人上路了。
三清山的松涛石景拉近了刘鹏飞与杨七芝的距离。在一间小庙里,他们点燃了蜡烛,烛影对着三人,共话诗书,切磋画技,倾诉人生经历。刘鹏飞得知,16岁就考入上海美校的杨七芝,在白山黑水的北大荒军垦农场接受过军训,吹惯了短笛和骑惯了牧场嘶鸣的骏马。后来,她又转迁到三清山北麓的一个知青农林场当会计。年龄只有33岁的她,已经历了疾病、爱情、婚姻的折磨……,在险峻浑厚的三清山包裹下,杨七芝柔弱的身子第一次感到了安全和温暖。已潜心研究三清山道教文化多年的刘鹏飞送给杨七芝四句赠偈:“君本蓬莱青云客,缘何贬谛人间来?艺海慈航通彼岸,金风相送到瑶台。”听后杨七芝无限感动泪流满面……
他们两人都没有料到,以后自己的爱情婚姻经历,会应验这几句偈语。杨七芝离开三清山后,刘鹏飞开始和他书信来往。1985年,刘鹏飞利用假期回上海探亲,他去看望了杨七芝,得知杨七芝找了一个男朋友,为避免给杨七芝带来麻烦,从此与她断了书信往来。1988年,刘鹏飞从德兴旅游局提前退休,应当时三清山管理局邀请,来到玉山县境内的响波桥宾馆专门从事三清山研究、著书立学和培养旅游管理接班人。就是这一年,三清山被列为了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一年后,刘鹏飞收到了从德兴旅游局转来的一封信,一见到那清风秀骨的字迹,刘鹏飞心中一阵惊喜,原来,杨七芝至今还是孑然一身!年近花甲的刘鹏飞开始召唤她:“到三清山来吧,到这里来画画!”杨七芝果然来了,在三清山管委会的矮楼里,两人谈起了当年的古庙寒烛,谈起了那四句偈语,谈起了分别后的际遇。刘鹏飞发起“进攻”了:“与其寻寻觅觅,凄凄惨惨,何不以三清山作为创作基地,把一生的长处发挥出来?如你愿意,我们可以在一起生活,我可以为你提供创作条件,你再也不用四处飘零了。”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杨七芝三清山再遇知音,终于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港湾,以三清山为题材的国画创作如三清泉水般一发而不可收。1993年,刘鹏飞和杨七芝共同创作的三清山国画展在上海展出,在沪、赣两地的政界、旅游界和艺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这一年,由杨七芝的老师、中国著名书画家、理论家、鉴定家,谢稚柳大师题写序文的《杨七芝三清山画选》出版,由刘鹏飞单独撰写的三清山第一部专著《三清山》出版,三清山的名气达到了“瑶台仙境”,已步入中老年的刘鹏飞和杨七芝也达到了艺术的“瑶台”。
1994年,刘鹏飞和杨七芝在上海结婚。虽然他俩在上海都有房子,两人又同时受聘于上海黄浦画院,但不知为什么,心情总是不舒畅,总觉得心中有样东西挥之不去。1996年中秋节,刘鹏飞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白发长髯的老者对他说:“你们不应该呆在上海为人家打工,三清山才是你们真正的家,回家去吧!”一梦醒来,刘鹏飞立即写信给时任中共上饶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后任地委书记)的陈达恒,批示三清山管委会,为他们解决了房子和办公场所。于是,刘鹏飞夫妇又从上海回到了他们梦魂牵绕的三清山,组建了三清山书画院,并继续潜心研究三清山道教文化。三清山给了他们灵感,给了他们青春活力,过去连南京路都走不到头的杨七芝,现在可以一口气越过1800米高的三清山而不觉气喘。
三清山离玉山县城还有50公里路,为了方便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和朋友上下山和在玉山搭乘火车,刘鹏飞夫妇拿出积蓄,专门在玉山县城买了一套房子。艺术界的朋友游完山后,夫妻俩都要送到县城,趁候车的空闲时间在家中和他们品茶论道共磋技艺。
刘鹏飞、杨七芝夫妇的三清山之恋成了三清山的一段佳话。人们都说最懂三清山,最爱三清山,陪伴三清山时间最长的,非刘鹏飞与杨七芝夫妇莫属。
《留取丹心照三清》一一广播剧
追思三清山书画院
原院长刘鹏飞老师
(驾鹤仙逝一周年)
一一2020.4.4.清明节
作者/杨七芝/吴旭
朗诵/编导/吴 旭
(一)
留取丹心照三清
(昆剧碎金子唱腔)
原创/刘鹏飞老师作词(2000年元旦)
演唱/刘鹏飞/杨七芝
(第一次"山缘"纪录片2000年底)
(第二次2017年重阳节聚会)
何处望玉京,
满眼风光在三清。
千古沧桑多变化,
飘零……
乾坤无几,起峰云。
松涛合泉鸣,
九天揽月水龙吟,
苦海茫茫,缘底是?
猛醒!
留取丹心照三清。
(二)
那是三清不能忘/诗歌
一一为先师刘鹏飞所作
您是大鹏落巢的地方,
不再孤独红尘徬徨;
您是云海奔腾的山岗,
百灵鸟万松林齐歌唱。
您是玉台女神的翅膀,
守护天门风雪无阻挡;
您是杜鹃喋血的悲伤,
洞箫声一曲曲引凤凰。
天道德,地神明,
厚德载物有担当。
飞多远,回头望,
那是三清永生不能忘,
那是三清永生难忘、
不能忘!
杨七芝敬作于2020.4.4.清明节 三清山书画院
(三)
九天朗月照恩师
一一祭奠刘鹏飞老师作
别梦朝夕何瞬息
清明惜离滂沱雨
谁家痛失亲人故
山穷水尽仰天嘘
相敬如宾多少年
相濡以沫冰溪居
驾鹤"天陵"一年去
情山谊海怎相吁
九天朗月照恩师
水激三千鹏飞辞
音消魂断奈何桥
黄泉花舍吟哀诗
霜打青松五年路
殚精竭力无归途
多亏友人常相助
义薄云天疑难除
筹款追悼祭先师
上下奔殇不退迟
国粹名家人人敬
辉煌大业三清知
几番风雨几番愁
山色空濛万柳洲
仙境释怀无春怨
传承文脉德艺修
杨七芝敬作于
2020.4.4.清明
武安山下冰溪河畔
(四)
诵佳作有感一一吴旭诗
三清云涛天上来
鹏飞妙笔自瑶台
红日欲出景犹在
放声山川念英才
念师情一一吴旭诗
天边落日恋冰溪
孑然一树孤影低
流水不复去年梦
长堤幽径仍相依
追思刘鹏飞先师
三清山书画院 吴旭
敬作于2020.4.4.清明节
刘鹏飞平生——
刘鹏飞,男汉族,出生1931年。祖籍江苏扬州家在上海,久居三清山,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
曾任三清山书画院院长,道学文化研究院(筹)负责人。中国管理科学院授予他道学文化专业首席专家证书与特约研究员聘书。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主席团成员,中国作家交流协会,上海市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等等著称。
廿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创办“三清山书画院”“道学文化研究院”,2012年创办“浙江上虞市东山书画院”均为院长。前后喜获从中央一上海一省一县地方的媒体近10部专题片播拍并得奖。事迹与作品入选国内外近50部精典而授奖。文学著作、研究论文、书画作品先后由国家建设部、文化部、中国老科协、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管理科学院、书画艺术名家、新时代先锋、中华爱国文典、名家翰墨典藏、颂歌献给党、中国和平崛起、中外哲理名言(三)、情系中华诗词格律选萃、中华名流世家等等大典入选出版并获金奖等殊誉。
尤其特出的是:荣获中国管理科学院出版的大典《中华知名专家终身成就荟萃篇、理论篇》,其间“风雨三清五十年”“三清山道学文化浅谈”文章各获一等奖、为全国十佳之一;1992年《三清山》专著荣获全国好书二等奖;文章入选《百年散文名家》第四卷特殊贡献奖。2015年入选“世界名人彔”,新版“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等。每年应邀参加国家级有关部门的重大活动,一直被评为“感动中国艺术人物”“榜样的力量”“中华民族魂一爱国文化艺术家揩模。
刘鹏飞因当年开发宣传三清山遐迩闻名,但他急流勇退淡泊名利,坚持守望着雄奇险秀的仙山福地,陪伴着人杰地灵的玉山博士县,更为中国的旅游文化,国画山水、道学文化研究、老知青文化复兴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