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停止无效努力,破除思维定势掌控自己的人生
实际上,这是一种微妙的心理操控。这种操控不仅存在于纸牌模式中,在现实生活中也无处不在。
成长过程中,我们都被植入了大量错误的意识,而那些焦虑、迷茫、踟蹰、沮丧……几乎都来源于此。只是,我们就像那个忙于应付魔术师的观众,太专注于应对每天的生活,以至于对这种错误意识的植入浑然不觉。因此,我们需要破除这些错误意识。
错误意识1:追求工作生活平衡,忽略背后的本质。
我们经常把工作生活平衡挂在嘴边。然而,大多数人其实从未认真思考过,这句话的本质是什么。实际上这句话更多是说,一个人在不同角色中的职责与时间分配的问题,但很多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工作=付出=痛苦;生活=享受=快乐。
然而,工作只是付出吗?生活全都是享受,无须付出吗?显然不是。那么,付出是否等于痛苦,享受又是否等于快乐呢?可能也不是。
比如,有人做公益,坚持不懈为这个事业付出,并不觉得辛苦。反而,从中得到了快乐和成就感。说到享受,许多人不停买买买,剁手,但是快乐在收到包裹之后就消失了。
一旦我们将工作与生活对立,将工作与付出和痛苦等同,生活与享受和快乐等同。那么,每次进入工作,大脑内部和痛苦相关的区域就会被激活。长此以往,大脑会建立一个稳定的神经结构——一旦开始工作就会进入痛苦状态。
此外,将生活与快乐的态度等同,会阻碍我们获得生活上的满足感。当我们认为,生活就应该享受的时候,我们就不会愿意付出了。所以,去除你头脑中的这个反射吧!
错误意识2:将行为归因于性格,忽略能力。
当一件事情没有做好,就怪罪于性格,这是阻碍我们发展的最大障碍。人的行为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性格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只代表你对这件事的一种偏好,而不代表能否做好。因此,正视自己,发挥出我们天性中积极的一面,提高能力,弥补不足。
错误意识3:遇到挫折必须恢复,从而错过随之而来的机会。
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工作,要靠刷剧来恢复心情;想做的事情失败了,要靠休息几天恢复信心;喜欢的人不喜欢自己,要靠胡吃海喝来忘记……这是我们的正常反应。每次挫折和失败之后,不要给自己理由去堕落,而是将它当成发展自己的机会,去反思和总结。
第一,有意识地提醒自己。
第二,主动接触甚至依赖其他群体成员。
我们的偏见和刻板印象常来自于过去的经历,但我们的视野太窄了,所以会有偏见。比如,很多公司现在都会成立跨部门项目小组,在攻克一个困难项目的时候,不同群体成员在一起工作。这时候,他们会发现自己需要群外人员的帮忙,互相合作依赖,就能加深彼此信任,有利于消除刻板印象。
第三,见识更大的世界,并时刻保持好奇心。
男人拉手就是同性恋吗?女人30岁没结婚就意味着她不够好吗?当我们的视野和经历足够宽广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些并没什么不妥。见识更大的世界之后,你会调整自己的认知。
然后,再来说一下如何避免被别人贴标签?
第一,正确了解自己,并且让其他群体成员认识到这一点。
第二,打破自证预言,多看反刻板印象的例子。
第三,争取群体地位上升。
在管理情绪方面,我们有两件事可以做。
第一,区分情绪和行为,情绪为行为输入有用信息,而行为反过来引领情绪。
比如,生气是一种情绪,但摔东西就是行为。当你觉察到情绪的时候,先要进行分析,获取该情绪传递给你的有用信息。但是,不要马上采取该情绪暗示你做出的行为。但你可以让行为来引领情绪。
比如,你在演讲前,怕讲不好,很焦虑。正确的处理方式是听听情绪的声音,意识到这种焦虑是在提醒你:“我不够自信,所以会焦虑,要让自己自信,你是最好的。”所以,你就会抬头挺胸,深呼吸,并且反复做这个动作,焦虑就会慢慢被驱散。
第二,移除情绪的条件反射和固定链接。
比如,一被别人否定,就马上变得自卑;一被老板批评,就马上愤怒。这可能是你的条件反射,你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这种事件和情绪之间的固定链接会大大增加你处理情绪的负担。解决方法就是发现自己的情绪方面的条件反射,通过提醒自己,来移除那些反射。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除了处理自己的情绪,还需要面对他人的情绪。如何处理他人的情绪呢?对待自己是觉察和管理,对待他人是感知和应对。
第一,感知情绪。
感知情绪的方法,一是注意观察,二是换位思考,三是为情绪负责。
第二,应对情绪。
跳出这两个误区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要想想你的沟通目标,你会发现无论一争高下,还是做好人,都无法解决你的问题,你必须选择一种策略,那就是找到共同目标。
再说下挖掘需求。在找共同目标的时候,你需要挖掘对方真正的需求。所以,你要知道对方的情绪是怎么产生的,如何让他情绪平复,他真正的诉求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