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洛阳都市圈•走进汝州
汝河穿城而过
说到汝州,您会想到什么?是温润如玉的汝瓷,还是大名鼎鼎的风穴寺?
其实,汝州的名片远不止这些。
汝州因汝水(北汝河)而得名。汝水源自嵩县,流经汝阳、汝州等地,在这里形成了大片沃野,也孕育了厚重灿烂的文化。
比如,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在汝州境内就有多处。其中,纸坊镇的闫村遗址出土的“鹳鱼石斧图”彩陶缸,是我国永久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之一。
从地形图上看,汝州北靠嵩山,南依伏牛山,被称为“两山夹一川,汝河流中间”。两周时期,这里就是霍国、梁国等的封地,也被视为洛阳的东南门户。
东汉末年,朝廷在洛阳周围设八关拱卫京师,广成关就位于今汝州西部的临汝镇一带。
不过,由于年代久远,许多遗迹难以保存下来,只能根据史书的记载进行推测。如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北上侵占霍、梁之地,一度将汝州纳入楚国版图。
今汝州西南与鲁山交界处有楚长城,与汝阳、鲁山交界处有霍阳山,可见这一带曾为霍、梁封地,也是楚国的北部边界。
唐宋时期,许多文人墨客往来于汝州和洛阳之间,更使汝州山水增色,文化繁盛。如北宋大文豪欧阳修考证认为,公元700年,女皇武则天临幸汝州温泉,曾在这里大宴群臣,命众人饮酒赋诗,并立碑造亭,记录这一文坛盛事。
如果说武则天是汝州温泉的“代言人”,汝瓷的发展则离不开宋徽宗。相传正是由于他的推崇,汝窑才开始为宫廷烧制汝瓷,后人也才得以领略它的绝世之美……
现在,让我们走进汝州,来感受这片土地的神奇吧!
壹 四寨山上楚长城
楚长城
在汝州西南与鲁山交界的伏牛山中,寄料镇境内有一座四寨山。山顶有玉皇庙,附近有石寨墙,经考证为楚长城遗迹的一部分。
楚长城又称楚方城,修筑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最古老的长城。
历代文献对其多有记载,如《括地志》中称:“楚襄王控霸南土,争强中国,多筑列城于北方,以适华夏,号为方城。”
《读史方舆纪要》中也说:“楚置城于山上,以为要隘……几数百里,亦曰长城山。”
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雨,楚长城早已雄姿不再,有些地方甚至踪迹难觅。四寨山上的楚长城经过局部重修,尚能看出大致轮廓,告诉世人这里曾是楚国北疆。
贰 庆阳故城说赧王
庆阳故城
在汝州西部的汝河南岸,有几个以“古城”命名的村子,如樊古城、叶古城、杨古城等。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庆阳故城”。
庆阳故城有什么来历?当地人会告诉你,“周赧(nǎn)王,坐庆阳”,这个地方过去是周赧王的食邑。
作为周王朝的最后一任天子,周赧王也曾想联合诸侯,抵抗强秦,最终却“债台高筑”,回天无力。秦灭周后,他很快病死,最后葬在何处,也无定论。
《史记》中记载,东周灭国后,“秦不绝其祀,以阳人地赐周君”。阳人城的位置,大约就在汝州西部。今蟒川镇寺上村附近有天子坟寺,当地人认为就是周赧王墓。
参 罗圈古冰川遗迹
罗圈古冰川遗迹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人们恐怕很难相信,在汝州南部的蟒川镇罗圈村,藏着一处6亿年前的古冰川遗迹。
古冰川遗迹长什么样?许多人慕名而来,发现这是一座不太起眼的小山包,若非路旁立有“罗圈冰碛(qì)地层”的牌子,可能一不小心就会错过。
然而,在地球将近46亿年的演化历史上,它的地位十分重要,是6亿年前全球性冰期事件的遗存。地质学家通过考察,将它命名为震旦系罗圈组,作为一个独立的地层单元而存在。
罗圈冰碛地层的形成,与8亿年前的一次造山运动有关。在沧海桑田的巨变中,豫西南地区生成了冰川,并经过上亿年的运移、沉积,最终在这里留下了面积约4平方公里的古冰川遗迹,其价值不言而喻。
肆 中原名刹风穴寺
风穴寺
汝州地形为“两山夹一川”,北边是嵩山,南边是伏牛山。风穴寺地处嵩山南麓,与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并称“中原四大名刹”,“风穴钟声”是汝州八景之一。
关于风穴寺的得名,相传与寺旁山中的两个风洞有关。据《风穴志略》记载,这两个风洞深数十里,出风时猛不可挡,因此山名风穴山,寺也就叫风穴寺了。
风穴寺始建于东汉年间,后经过多次重修,曾称香积寺、千峰寺、白云禅寺等。如今,寺中尚有自唐至清的历代建筑140余间,被誉为“中国的古建博物院”。
在风穴寺的古建筑中,唐代七祖塔、宋代悬钟阁和金代中佛殿保存完整,堪称“三宝”。其中,七祖塔为九层密檐方形砖塔,建造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是寺中现存最早的建筑,不可不看。
伍 铁瓦苫顶霍阳山
伏牛山夕照
霍阳山又名岘(Xiàn)山、铁顶山,位于汝州、汝阳与鲁山的交界处。
早在商代时,这里就有一个侯国——霍。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八弟叔处于此,人称“霍叔”。因地势险要,霍阳山曾被戎蛮子国占据。春秋末年,楚国攻灭戎蛮子国,后将此地赐给鲁阳公。
今天,人们多将霍阳山称为岘山。它为何与襄阳的岘山重名?据史书记载,当年唐太宗经过此处,“以其危峰独见(xiàn)”,类似襄阳之岘山,便也以岘山称之。
霍阳山风光秀美,山势巍峨,其主峰上有祖师庙,相传以前是用铁瓦苫(shàn)顶,因此也称铁顶山。
陆 汝州文庙赏汝瓷
“市标瓶”
汝州文庙又称汝州学宫,位于汝州市区的繁华地带。汝州博物馆(也称汝瓷博物馆)就设在文庙内,是人们欣赏汝瓷的好地方。
近现代书画家李苦禅对汝瓷推崇备至,曾题词称:“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然而,汝窑为宫廷烧制瓷器始于宋徽宗时期,前后只有约20年,随着金兵南侵,北宋灭亡,汝窑作为官窑生产汝瓷的使命也就结束了。
因烧造时间短,传世的汝瓷珍品很少,其中又以天青釉最为珍稀名贵,称“雨过天青云破处”。天蓝釉荷叶口瓶是汝瓷的代表之作,被打造为汝州市标,人称“市标瓶”。
近年来,张公巷窑址的发掘备受瞩目,汝瓷博物馆对其也有展示。这里出土的瓷器质量上乘,不少学者推断,这可能就是人们苦苦寻觅的北宋官窑。
柒 蟒川河畔严和店
严和店窑址
严和店是蟒川镇的一个村子,蟒川河从这里流过,河岸上留下了密集的汝窑窑址。
严和店窑址非常有名,它曾是北宋时期中原地区最大的青瓷烧制中心。这里以民窑为主,烧制的瓷器销往各地。
据村民介绍,关于严和店村的得名,通常有两种说法。
一说是当年有个叫严和的人在这里开店,因为他的名气大,所以这里就叫严和店。
一说是因为瓷器售出之前要在这里验货,时间一久,“验货店”被叫转了,就成了严和店。
无论哪种说法,这个村名都与瓷器有关。严和店烧制瓷器的时间很长,新中国成立后,汝窑就是从这里开始,一步步恢复生产,焕发新生。
画外音
神秘的彩陶缸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
在汝瓷博物馆中,有一件“鹳鱼石斧图”彩陶缸的复制品。它的“真身”被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禁止出境展出,可见其珍贵程度。
今年58岁的陈宏焱是汝瓷博物馆馆员。他说,1978年,这件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缸在闫村遗址出土。缸壁上绘有一只鹳鸟,鸟口衔鱼,旁边还有一把石斧。这幅图案被称为“鹳鱼石斧图”,它开创了中国画的先河,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几十年来,人们对“鹳鱼石斧图”彩陶缸进行了多种解读。一般认为,它是仰韶时期成人瓮棺葬的葬具,其主人可能是一位部落首领。
事实上,这种成人瓮棺葬陶缸还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伊川缸。1959年,这种陶缸因最早发现于伊川白元的土门遗址而得名。
有人也许会问:“陶缸只有几十厘米高,怎么能安葬一个成人?”其实,它盛放的只是成人的尸骨,这与古人的丧葬观念有关。
从民窑到官窑
目前较常见的汝瓷工艺品
喜欢汝瓷的人,到汝州总想带上一两件,无论摆件还是茶具、餐具,那种与世无争的温润和淡雅,总让人想起岁月静好。
然而,汝瓷的价格并不便宜。
今天,人们习惯了“汝瓷”这一说法,但业内人士认为,北宋时期汝窑虽多,但官窑烧制的才叫汝瓷,民窑生产的不算。
这样一来,汝瓷更是珍稀无比,拿钱也买不到。
其实,官窑是在民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徽宗时“命汝州造青窑器”,汝瓷由此兴起,到北宋灭亡时结束,前后约20年。正因如此,传世汝瓷“物以稀为贵”,也是理所当然。
好在,今天汝州生产汝瓷工艺品的厂家不少,无论釉色还是器物种类,都比以往更加丰富。
寻楚长城不易
九峰山及楚长城
到汝州与鲁山的交界处寻找楚长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段汝州境内的楚长城位于四寨山上,而四寨山在九峰山景区之内。我道路不熟,第一次到这里时找了一位向导,是山下界牌村的村民曹先生。
他说,山顶的玉皇庙周围有寨墙,可能就是我要找的楚长城。“那地方不太好爬,我从七八岁开始,每年正月初八要到玉皇庙赶庙会。一般早上吃过饭就出发,爬到山顶玩一会儿,再回到家就天黑了。”
开车上山,相对还是容易些。不过,最上面有一段路陡峭险峻,非常难走,景区禁止普通车辆通行,要换专用的越野车才能上去。
景区的司机开着越野车,将我们送到了山顶的停车场。楚长城近在眼前,周围是茫茫八百里伏牛,这样的险关要隘,真是易守难攻。
下山的路依然令人胆战心惊,我以为自己不会再来,没想到仅隔一天,为了拍摄夕阳下的楚长城,又和同事来了一趟。
开车上山很险,徒步或骑摩托车相对安全一些。因此,不断有游人登上山顶,只是他们很少留意楚长城的存在。或许对他们来说,还是更习惯称其为城墙或寨墙。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城墙或寨墙的背后,掩藏了多少历史风云。
摄影 曾宪平 张广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