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双雕”攻击肿瘤细胞,蛋白降解新靶点能否超越PD-1/PD-L1?|独家专访浙江大学夏宏光

近年来,蛋白降解技术正在攻克一个又一个 “不可成药” 的靶点,受到工业界和学术界的追捧。

不限于 “不可成药” 靶点,蛋白降解技术对于现有靶点同样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日前,浙江大学医学院 / 良渚实验室夏宏光博士领衔的研究团队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发表蛋白降解最新研究。这项研究的创新性在于鉴定了一种新的 PD-L1 蛋白 E3 泛素连接酶 ARIH1、阐释了 EGFR-GSK3α-ARIH1 信号通路调控肿瘤免疫的全新机制。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这项研究的临床意义在于 ARIH1 有望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潜在新靶点,如果可以找到一种诱导 ARIH1 高表达的候选药,那么这种候选药具有潜在的免疫治疗效果。” 夏宏光说。

ARIH1 治疗潜力如何?产业化进展如何?蛋白降解或者选择性自噬的发展前景又如何?

就此,生辉独家专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良渚实验室夏宏光研究员。

夏宏光博士师从美国科学院院士袁钧瑛教授,从事选择性自噬和靶向底物降解研究 15 年之久。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选择性自噬调控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衰老等疾病的功能与机制研究,以及相应的靶向药物开发。夏宏光博士曾与马大为院士合作开发第三代 EGFR 小分子抑制剂,获得中美新药临床批件,目前该药已经完成临床 I 期试验。

图 | 浙江大学医学院 / 良渚实验室研究员夏宏光博士(受访者提供)

“一箭双雕” 攻击肿瘤细胞

“PD-1/PD-L1 已经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基础性药物,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包括单药临床响应率低、价格昂贵、耐药性等。对于 PD-1/PD-L1 无效或者是耐药的患者来说,利用小分子药物选择性降解肿瘤表面的 PD-L1 蛋白策略有望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有效补充”,夏宏光说道。

与 PD-1/PD-L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不同,该研究另辟蹊径,利用人体泛素 - 蛋白酶体系统实现了对 PD-L1 蛋白的选择性降解。

在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条调控肿瘤免疫的全新信号通路 EGFR-GSK3α-ARIH1,并鉴定了一种可以选择性降解 PD-L1 的 E3 泛素连接酶 ARIH1。

研究显示,利用自研的第三代 EGFR-TKI 抑制剂通过 EGFR-GSK3α 通路诱导 PD-L1 蛋白磷酸化水平增加,促使 PD-L1 与 ARIH1 结合,从而给 PD-L1 蛋白贴上泛素标签,通过蛋白酶体降解。(泛素相当于蛋白的死刑判决书,贴上这个标志后,该蛋白就会被送去蛋白酶体降解。)

图 | EGFR-GSK3α-ARIH1 信号通路调控 PD-L1 的蛋白酶体降解(来源:上述论文)

更重要的是,研究进一步提示,ARIH1 能够实现对肿瘤的双重攻击,不仅可以调控 PD-L1 蛋白降解,同时还能将 “冷肿瘤” 变为 “热肿瘤”,重塑肿瘤微环境,有望实现 “一箭双雕” 的治疗效果。

以往的研究显示,PD-1/PD-L1 单抗药物的最大治疗瓶颈就在于,药物只对热肿瘤有效,而对冷肿瘤 “束手无策”,而 ARIH1 诱导剂有望破解这一难题。

接下来,夏宏光团队将会着手筛选 ARIH1 诱导剂,并进行临床前疗效验证。“如果可以找到诱导 ARIH1 高表达的药物,并证明其临床功效,那么这种诱导剂可能具有广谱的治疗肿瘤的效果,很有可能补充甚至替代 PD-1/PD -L1 单抗药物”,夏宏光看好 ARIH1 诱导剂的治疗潜力。

两项科研成果已落地

夏宏光在选择性自噬和靶向底物降解研究领域已经扎根了 15 年之久,多年的研究生涯让他认识到,“细胞自噬药物” 一定是选择性自噬调控化合物。

细胞自噬既可以降解蛋白质,又可以降解细胞器。但是我们发现如果想要成药,则需要利用选择性自噬,才能符合药物的安全有效的要求。” 夏宏光说。

“靶向底物降解” 是夏宏光团队的一个研究分支,该领域是对 “靶向蛋白降解” 的拓展,不仅包括蛋白,也包括细胞器的靶向降解。

2020 年 11 月,夏宏光团队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发表了关于 “线粒体自噬缓解老年痴呆症(AD)的功能和机制” 的研究文章。在这项研究中,他们发现了一种安全有效、作用机制清晰的线粒体自噬诱导剂 UMI-77,并进一步揭示 MCL-1 是一个治疗老年痴呆症的新靶点,诱导线粒体自噬是治疗老年痴呆症(AD)的有效策略。

“线粒体自噬可以选择性降解破损的线粒体,促使健康线粒体的再生。大量研究提示线粒体与多种疾病相关,包括 AD、自身免疫疾病、糖尿病等。因此,线粒体自噬对于多种人类重大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效果”,夏宏光十分看好线粒体自噬的临床潜力。

基础研究不应该只是一项实验室研究或者是一篇论文,其更大的价值在于走出实验室,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夏宏光十分重视基础科研的临床应用和转化落地,多项研究已经相继进入产业化阶段。

他告诉生辉,这些研究成果受到了多家专业投资机构青睐,目前已成立了公司并完成了天使轮融资,正在推进两条管线的开发,针对肿瘤、自身免疫疾病和老年痴呆症开发 “First-in-Class(FIC)” 药物。

其中线粒体自噬是其核心管线,具备 FIC 潜力,预计到 2025 年申报 NDA;另一条管线就是 ARIH1 诱导剂,现阶段已经全面启动针对该靶点的药物筛选和开发,预计一年内会初步筛选出一些先导化合物并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选择性降解” 将会大放异彩

有业内人士指出:“靶向蛋白降解技术有望成为小分子药物的下一个热点”。而 “靶向底物降解技术” 将是对 “靶向蛋白降解技术” 的重要补充和提升。

自噬和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是生命体内的两大天然 “垃圾焚烧厂”。细胞自噬通过溶酶体路径将破损蛋白、细胞器、细胞内容物降解掉,然后回收物质,释放能量;而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是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主要途径,参与了细胞内 80% 以上蛋白质的降解。

不过,天然状态下的自噬和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并不具备成药潜力,主要是因为缺乏选择性,往往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无法达到成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选择性自噬或者靶向降解对多种疾病具有治疗潜力,未来前景不可限量。比如说,蛋白降解技术可以将不可成药靶点产生的致病蛋白降解掉,是未来小分子药物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理论上对任何疾病都具有治疗能力。而靶向底物降解技术将进一步完善和补充靶向蛋白降解技术,提升和拓展药物的疗效与适应症”,夏宏光说。

对于选择性自噬和靶向底物降解技术的产业化现状,“国内 PROTAC 技术产业化主要跟跑美国,未来可能会面临着同质化竞争窘境。我更看好真正的 FIC 药物,从科学研究发现开始,再到实现药物产业化。现在,国内的科研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我认为基于基础科研的 FIC、BIC 候选药物会更具有潜力和竞争优势”,夏宏光说道。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