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中“核心概念及界定”的写法

课题研究中“核心概念及界定”的写法

一、什么是核心概念
一般来说,我们经常把以下三种情况作为课题的核心概念。

(一)课题名称中的特定概念
比如《“我能行”教育评价策略与方法的研究》,其中的“我能行”就是一个教育中的特定概念。

(二)课题名称中的关键词
比如《小学童话教学中提高阅读效率的策略研究》,其中的“提高阅读效率”就是关键词组。再如《以“规范草稿”促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探究》课题中的“规范草稿”。

(三)课题名称中公众表述不清的词组
比如《小学科学以探查促进学生交流的实践研究》探查是从外国引进的一个词组,也是没能成为公众理解的,他就是一个核心概念。
只有把握了核心概念,课题研究才能确保课题研究的方向更加准确科学。

二、怎样给核心概念下操作定义?

(一)着眼过程
例如在《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研究》中对核心概念“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是从生成的过程角度来下操作定义的。

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是把学习的本质定位在立足个体资源,确保课堂整体交往的层面,学习中,教师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指导学生在小活动中展开自主探索行为,以获得生命潜能的不断开发与生长。
要能准确地理解这个概念,我们认为必须分析清楚以下几点:
⑴生长点是什么? 学生的“原知识、经验(包含体验)与优势”是自探性学习小事件得以有效生成的生长点。
⑵生成的动力是什么?“课堂矛盾与个体需求”是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的动力。
⑶生成的过程是什么?“整体交往”是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过程的本质特征。
⑷生成的终点是什么?“提升生命质量”是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的最终目的。

(二)着眼内容
例如在《基于统整理念的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中,给统整概念下操作定义是从统整所包含的范围(内容)出发的。

统整
本课题的统整指的是教学资源的“整理”与“统筹”,核心是立足教材,确立目标,合理运用,有序呈现。具体包括教材内容的结构调整,学生经验与教材融合,课堂内容与课外资源衔接。
调整教材内容的结构,就是把一二年级“100以内加减法”组成一个大整体,重新编排,层层梯进。
学生经验与教材融合,是指教材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与学生的经验相结合,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形成知识系统来建构新的知识结构。
课堂内容与课外资源衔接,是指将生活中的数学引进课堂,及时充实、整合、生成学习素材,使之具有互动性,将数学知识或生活情境、活动有机统整,引领孩子们与大脑中原有的“图式”联结起来,并在探索中循着自己的思维“舞步”,让情感、思维与技能同构共生。

(三)着眼问题
例如在《以“规范草稿”促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中,对核心概念“规范草稿”的定义是从草稿本身的属性出发设计的。

规范草稿
在数学学习中,经常发现学生不注意正确使用草稿,随意性大,书写习惯差,使用效率低,直接影响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规范草稿显得非常重要,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规范好草稿书写格式,规范好草稿的书写内容,规范好草稿的使用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有利于学业成绩提高的学习习惯。

(四)着眼指标
比如在《小学童话教学中提高阅读效率的策略研究》课题中,核心概念是“提高阅读效率”,这个概念的定义是从阅读效益的指标中生发出来的。

提高阅读效益
提高童话教学的阅读效率就是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学习童话时创设教学情境,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恰当的指导、督促、评价、激励等手段,激发学生多读、多讲、多写、多演童话故事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习,获得知识,锻炼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得以全面发展。

(五)着眼文献
比如在《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解读及培养研究》课题中,核心概念是“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这个概念的定义是在收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给予定义的。

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它是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力,是学生后续探究的技术动力。它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综合性,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是自学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实验能力、创造能力等的综合;二是习得性,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质疑、实验、讨论等活动逐步形成的;三是发展性,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会随着学生实践经验的丰富和思维的深入逐步提高。
⑴从静态结构划分,自主探究能力可以分为探究技能、探究思维、探究品质三个层面。
⑵从动态结构划分,我们认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立足过程包含了五种基本能力:自主提问能力、自主策划能力、自主收集信息能力、自主形成解释能力、自主创生能力。
在研究中,我们以“动态结构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串联了静态能力发展的各个要素。
 
三、核心概念界定后还应阐述各核心概念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和你对该课题的理解
下面提供两个案例:
案例1:高中科技教育项目学习课程开发研究
本课题中,科技教育以一门独立的学科形式存在,以科技教育的“本体”(科学课程,即科技类学科)、“载体和媒体”(各学科渗透)、活动“开发”、环境氛围和教学中心、家庭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的方式发挥着教育功能,它是中学学教育中特殊的基础性、综合性学科。
所谓项目学习,就是学习者围绕某一个具体的学习项目,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并获得发展的学习,项目学习按学习的需求立项,一般取材于生活,学习者面对的是真实而具体的问题,而不是被“挤干”了各种复杂因素的单纯而抽象的某个学习问题。
“科技教育”项目学习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高中科技教育的需要和理论,结合学生的需求和年龄特征,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和周边环境中所蕴含的科技资源,通过自行研讨,或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确定一项科技项目学习主题,让学生去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科技活动。

案例2:高中化学分层递进教学研究
分层教学法,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智力、非智力等因素,运用模糊学的方法,把全班学生分为短期性的(即处于发展变化状态而短期内又相对稳定的)A、B、C三个层次,并依据群体学生的差异,区别对待地制定分层教学目标、设计分层教案、采取分层施教、进行分层评价,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指导,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递进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分层辅导、分层评价,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相应的尊重和发展。
高中化学分层递进教学研究是指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适应学生差异,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素质的课堂教学。这种实践的依据是,学生有差异,教师要为适应学生的差异而教,要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可开发利用的教学资源”这一理论来做出有效的探索。

(0)

相关推荐

  • 虹野:核心素养本土化的四种方式

    虹野:核心素养本土化的四种方式 核心素养的概念传入中国之后,从2013年起,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呈现出"井喷之势","核心素养"的概念迅速 ...

  • 关于课题研究的几个问题

    常常到职业学校评审课题,颇有感慨.梳理一下,有以下几点想表达. 一.申报课题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如何选题 1.直面真问题,研究真问题.坚持问题导向,问题即课题.坚持目标导向,课题研究目标一旦确定 ...

  • 老胡观点:如何进行课题的概念界定?

    一.案例呈现     案例1:课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概念界定: 计算教学,是指教师以教材为依托,通过有效的策略及方法帮助学生剖析算理.引导建构算法,进而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及 ...

  • 淮安语文教师的领路人——宋明镜

    宋明镜,淮安市教学研究室高中语文教研员,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淮安市基础教育专家组成员,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指导委员委员,淮安市教育局.淮安市人才办"宋明镜特级教师工作室"领衔人. ...

  • 老胡观点:如何做到课题选题的可操作性?(下)

    (三)概念界定的可操作性 案例1: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活动的策略研究 "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活动"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上,以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目标更明确.内容更具有针对性 ...

  • 议论文写作中核心概念的“展开”

    作者: 郑桂华 [聚焦] 议论能力是高三写作训练的重点技能.应该说,经过高一.高二两年的读写训练,多数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议论文的能力,如提出一个明确的观点,并能围绕这一观点进行论证.实际上,不少学生 ...

  • 正视中小学课题研究中的认知偏差现象

    吴维煊 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目的与价值是什么?这是课题研究的本源问题.但是,很多主持或参与过课题研究的教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却存在价值认知上的偏差,不仅让课题研究偏离了应有之义,浪费了学术资源,还对学术 ...

  • 本人在课题研究中的作用,需要引起你的注意

    课题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完成研究,每个研究成员应该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做实质性的研究工作,为完成课题研究起到了相应的作用.那么,本人在课题研究中的作用是什么? 本人在课题研究中的作用,会因课题不同而有所不同, ...

  • 老胡观点:如何面对课题研究中遇到的新问题?

         一.案例呈现: (一)课题<学习小组建设与评价的研究>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 1.小组合作,是一个学科进行还是其他学科同时进行? 2.各组的评价尺度不一致怎么办? 3.学生 ...

  • 2018年4月17日┃理论依据┃中小学课题研究中常用十大理论依据

    中小学课题研究中常用十大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是指人们在各种物质性的和精神性的实践活动中的思想观念基础或出发点,是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前提条件之一,它与实践依据相对应,是人类理性的产物.理论依据是我们开展课题 ...

  • 课题核心概念有两个可以吗

    每个研究课题,都有其"核心概念",可能遇到一个或多个的情况.那么,课题核心概念可以有两个吗?可以.课题核心概念是对课题突出关键词的诠释,一般可以有2-3个. 课题研究是要解决问题的 ...

  • 学术视野 | 蒋俊:部落、部族、族群与民族:非洲研究中主要人群概念的辨析与定位

    [内容提要]在国内非洲研究中,最常用的人群概念为部落.部族.族群与民族,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存在普遍的混用.误用与乱用现象,造成理解上的偏差.为了扭转这种情况,需要从三个角度对这些概念进行辨析与定位,即部 ...

  • 《民法典》第1191条中应特别注意的几个核心概念

    第一是"用人单位"和"工作人员",在中国法上这一对概念相当于传统民法中的"雇主"和"雇员".第二是"工作任务& ...

  • 一文搞懂Python中的核心概念:导入,模块,包

    前言 Python作为一个解释器,一个程序,如果不导入任何外部模块或包,就做不了什么.理解Python如何导入模块和包将在几乎所有的场景中都很有帮助. 本文中的所有代码都是在Linux(Ubunt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