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叱晓燕】身边的老英雄
文/叱晓燕
英雄就在身边
——致敬老英雄!
昨晚,我高中同学五姐妹微信群里,一姐们发了一个丹东电视台新闻视频:抗美援朝口述纪录片《铭记》。点开看后,才得知姐们的父亲是一位抗美援朝的老英雄。惊讶敬佩感动!
惊讶的是我多次去姐们家里和伯父伯母闲聊,他们从没提过往事。我与姐们是同窗好友至今相交往已三十年,她也从没说过她父亲的英雄事迹。姐们一家人纯朴善良诚实低调做人真正让人敬佩。
我对姐们说:“你们也太低调了吧。每次去你家就感觉伯父的言谈见识与气质一点也不像其他普通的老农民。原来我面对的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英雄。英雄就在身边,然而时隔三十年后的今天我才知道。敬佩!敬佩!赞叹!赞叹!”我唯用一连串的敬佩!敬佩!赞叹!赞叹!来表达心中的敬佩之情。
我姐们的父亲名叫王胜华,出生于陕西蒲城县党睦镇,今年已九十岁高龄。1953年1月,时年21岁的王老伯父跟随铁道兵第五师来到了朝鲜,担负在两个月内抢建龟殷铁路的任务。他们克服山河阻隔,气候严寒,敌机袭扰等重重困难,仅用60天时间,胜利完成抢建任务。敌军电台惊呼“天外飞来了火车”。视频我接连看了三遍,除了感动更是敬佩!
听着那“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豪迈歌曲,听着老英雄讲述那段难忘的历史。伯父用他那洪亮底气十足的声音讲述着:“没有房子,没有东西,就把这么粗的桐树砍伐,一个一个支撑架一个挨着一个摆过去支成架,睡的床,用这个桐木,这样搭一下,这样搭一下,一个一个挨着摆过去。有的地方不平,到山后面有那个山毛草,用镰刀割草,捆成一捆一捆的,回来给铺上,铺这么厚,志愿军发的那种四方的胶皮雨衣,把这些一块一块接连起来。天下大雪很冷的时候,可以把水流下去,不至于弄到被褥上。总的来说,朝鲜气候寒冷,就这样住下,睡觉不敢脱衣服,冷得很。”
时值严冬,温度最低时达到零下40度,别说施工,就是要在地上刨个坑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王老伯父接着又说“部队到了工地以后,是开挖土方,拿洋镐一刨,不是刨出一大块,是刨出一小点,没有办法就用钢钎拿锤子,掏出这么大个圆孔,掏成圆孔把那土挖出来,到了一米五六以后,把炸药包塞进去。掏这个炸药孔的时候,天气冷,你拿锤子砸,崩得血顺着手背往下流,有的时候手上裂了口子没有办法,拿胶布缠起来。”战士们站在地上,鞋子很快就跟地面冻在一起,怎么拔也拔不动,得先把脚抽出来,再拿铁锹把鞋子铲起来再穿上。
王老伯父说:“脚冻得不行,浑身冷,你在工地,活动不开,脚冻得麻木,不知道怎么了,排长吹哨子,大家起身跳跃,不能停下来,停下来血脉不好好流,你跳跃,把血脉跳活,冷得就不那么麻木。”但是,军令如山:“1 月入朝,2月开工,4 月完成”,必须按时完成任务。铁道兵第五、六、七、九、十、十一师共六个师在129公里的施工沿线依次排开,克服后勤保障困难、施工工具匮乏、敌军飞机轰炸等诸多困难,与时间赛跑,突击施工。
王老伯父说:“部队进行劳动大竞赛,看谁跑得快,看谁干得最多。像这样的时候,就没有慢慢走的,朝鲜冬天2月份天气还是很寒冷的,非常严寒的天气棉衣脱掉,绒裤子绒衣穿上工作服,两手抓起两个土篮跑起来,热得汗流满面,都顾不得擦,紧张得很。我那个时候是虚岁23周岁21 正欢得很,平常我的脑子也比较灵巧,肯摸窍门,看他端还没端起来,我同样走,扁担拿起来这边一挂那边一挂就跑了,倒的时候,他们都是一个一个倒,我摸出一个窍门,担起扁担,提着五六步往前一拥,一下子就倒光了。干了两个小时以后,连里头进行盘点,让大家休息,我们指导员在总结会上说,这一次比赛,最快的是王胜华,王胜华这次劳动竞赛,成绩显著,给予嘉奖。”
清川江大桥是朝鲜北部重要的交通要道,美军先后派出数千架次飞机轮番轰炸,妄图切断这条运输主动脉。铁道兵随炸随修,确保大桥运输畅通。为了御寒,王老伯父和战友们,常常是在下水之前先喝一大碗白酒,泡在冰冷的江水中,想方设法固定桥基、清理江底的生根岩。
王老伯父说:“我坚信一条,要拼命的时候就得拼命,不拼命就不能到前面去。我们去的时候就没有一个想着活着回来,朝鲜战争非常残酷。在这样情况下随时随地做好准备,随时随地报效祖国。”
经过艰苦奋战,1953年4月5日,龟殷铁路终于建成通车。其中,龟城至介川段比原计划提前1个月通车,这意味着:每提前1天就可向前沿部队输送3万吨作战物资,运送整整1个师的部队。
王老伯父说:“铁道的总工程师说,按照他几十年的经验证明,就是最快的速度,都得七个月到半年时间。但是我们部队接受任务以后,因为前线战备物资紧张,正常的运输线,不能正常地运输。美帝国主义的飞机,把我们的铁道桥梁炸坏,公路桥梁炸毁,在这样的情况下,迫切需要这条铁路成功,原来西线东线有铁路,唯有中线没有铁路,把这条修完以后,东线西线和中线连贯起来。”
王老伯父和铁道兵战友们凭着满腔的爱国热血和国际主义精神,用汗水、鲜血和智慧筑造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有力支撑起志愿军的后勤保障,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更对战后朝鲜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看过整个报道后,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感动啊!最可爱的人。老英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扬国威!知道了伯父的英雄事迹,我有些纳闷,这么一个立过战功的英雄咋当了大半辈子农民。
姐们随后发来一段她侄女写得介绍老英雄的生平:
“家族长子,十七岁只身去国民党部队当兵,近十年未归, 太奶奶思子成疾。行伍中,自学成才,成为文化课教官,写得一笔鲜有人及的漂亮毛笔字和钢笔字。后家国之变动中,上了朝鲜战场,跟随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了抗美援朝战争,战后劫生,归来的陕西小伙儿因为文化水平(上世纪五十年代)还可以,被分去了东北部队属下的军工厂,挪不动窝儿的恋家娃娃回了陕西,因为自己在部队研究苏联内燃机的功底,安排在合阳电机厂上班,一个月领几十块钱的工资(上世纪五十年代5毛钱可以买到一头猪崽,父亲当时一岁)养活一大家子,干了几年,因为三年自然灾害,国家困难回到家里,拿起了锄头,拉起了碳车。文革年间,因为太爷爷手里攒下的七十亩地被打成了富农,大形势下的满城风雨,也没有磨掉他的大气爽快明朗健谈,七十年代初,出任大队科研站站长,大队长,带领全村人民科学种田,改善了全村人的生活,九十年代供出了恢复高考后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风风雨雨地走过这半生,晚年民间志愿兵帮扶组织来看望时仍乐得孩子一样。如今翻起他原来的旧照片功勋章,仍是满满的自豪!也许该把这段时代大背景下的个人人生际遇记入家族史!”
看了这段话,使我对伯父的一生有了更深的了解。英雄就是英雄!无论在什么年代,无论在哪里都保持着英雄本色,传承着英雄精神!向英雄致敬!向伯父致敬!祝福伯父老英雄健康快乐每一天!
叱晓燕
2021年4月28日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