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讲了母亲捡麦穗的故事,让有些人不高兴,可爱的莫言惹了谁?

这个世界可能是天堂,也可能是地狱,这全取决于我们的态度,取决于我们如何去看它,如何去制造它。
———莫言
5月15日,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成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担任讲习所顾问。
成立仪式上,莫言发表精彩的主旨演讲,他提到塞万提斯给现代作家创作的四点启示。
其中,第一条启示就是:要想写出能反映时代本质并超越时代的作品,作家应该尽可能地拓展自己的生活体验,更多地深入社会底层,与普通人感同身受。
他认为,作家应该了解底层人的心理和生活状况,才有可能使自己的作品具有现实和社会意义。
当莫言大谈文学,大谈创作,大谈底层人感受时,背后却有无数刀子向他捅来。
网上有一些人,又对莫言在诺奖仪式上讲的拾麦穗故事进行口诛珠笔伐。
那是莫言人生中最痛苦的回忆,因为捡麦穗,母亲被狠狠扇了一耳光。
这些人认为,莫言是在捏造事实,是故意抹黑捏造那个时代。
在他们眼里,莫言母子哪里是捡麦穗,分明是偷嘛。
不去生产队上工,非要干自己的事去偷,活该挨揍。
并且,当着世界人民的面讲偷麦穗,就是不懂感恩。
几穗麦子,一个巴掌,一件小事记那么多年,莫言简直就是小肚鸡肠。
其实,自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早就习惯了挨刀子受骂。
挨骂算不上什么,至少莫言是母亲的好儿子,他从母亲那里学到了诸多生而为人的朴素道理,没有留下什么悔恨。
相比之下,与莫言同龄的张红兵,则一辈子带着痛苦和内疚,直至坟墓。
1970年,16岁的张红兵举报了自己的母亲,两个月后母亲被枪决。
再后来,莫言成了作家,张红兵当了律师。
2001年,曾有人在公开场合,当着张红兵的面提起他举报母亲的陈年旧事。
这让张红兵无比愤怒,他认为属于自己的隐私。
检举母亲,是隐私更是伤疤,恐怕不只属于张红兵一个人。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对待母亲的态度,是莫言与张红兵的根本区别。
作为儿子,莫言真实清澈,张红兵百身难赎。
莫言坦然地讲出母亲身上的苦难故事,只要是人都能听得懂。
相反,那些谩骂侮辱莫言的人,也代表着他们对待自己父母尊亲的基本态度。
爹娘不亲,与蛆虫何异?
这些蛆虫数量庞大,而且以正人君子自居,一不小心就会登堂入室,让人不得不防、不得不警惕。
87版《聊斋》主题歌中有句话至为深刻:
牛鬼蛇神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
哪怕挨刀子,也永世不忘母亲的苦难。
这样的莫言,确实很可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