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点名让你出差就是重用你?当心!在这点上,很多人一辈子都悟不透!
【出处】《资治通鉴 卷第十六 · 汉纪八》
【原文】上乃使袁盎与吴王弟子宗正德侯通使吴...袁盎、刘通至吴,吴、楚兵已攻梁壁矣。宗正以亲故,先入见,谕吴王,令拜受诏。吴王闻袁盎来,知其欲说,笑而应曰:“我已为东帝,尚谁拜!”不肯见盎,而留军中,欲劫使将;盎不肯,使人围守,且杀之。盎得间,脱亡归报。
【译文】于是,晁错穿着上朝的官服在东市被斩首。景帝就派袁盎与吴王的侄子、宗正德侯刘通为使臣,出使吴国...袁盎、刘通到达吴国,吴军和楚军已开始进攻梁国的壁垒了。宗正刘通因是同姓亲属,先入内会见吴王,告知吴王,让他跪拜接受皇帝的诏书。吴王听说袁盎来了,估计到他要劝说自己撤兵,就笑着回答说:“我已经做了东方的崐皇帝了,还向谁跪拜呢!”吴王不肯与袁盎见面,把他留在军营中,准备强迫他担任吴军 的将领;袁盎不答应,吴王派人把他关押起来,准备杀死他。袁盎寻机逃脱回来向景帝汇报出使情况。
【分析】职场上,很多人对于领导点名道姓地指派自己特殊的出差任务而沾沾自喜,想当然地认为领导是在重用自己,觉得脸上很有光,进而在出差过程中言语行为不加以注意,犯了错误,一下子便不被领导所待见。然后自己却在私下里深深自责,认为当时不犯错误该多好,现在说不定一路高升了,对于此,很是懊悔。这只不过是你的想当然而已,错就错在了领导一开始让你出差或指派给你特殊任务其实是在测试你,只是你还被蒙在鼓里罢了!案例中,袁盎对于汉景帝派发给自己的特殊任务(即出使吴国规劝吴王罢兵),其用意就识别出来了,而且很好地规避了测试的陷阱,所以在汉景帝平定诸侯叛乱后,不仅祸害没有波及到自身,反而被封为太常,显贵异常。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忠诚测试
汉景帝虽说对袁盎的提议(即诛杀晁错以平诸侯之乱)通过了,但当时景帝对袁盎其是否忠诚还无法最终确定。何以这么说?原因在于:
1、当时晁错告发袁盎接受吴王财物贿赂,强调袁盎知道吴王的密谋,要将其治罪。所以,袁盎出于自保,有很大可能是因为袁盎害怕自己死在晁错手上;
2、不能排除袁盎拿人钱财替人办事:当时晁错可以说是景帝最宠幸的臣子,在袁盎到宫中面见景帝时,景帝正和晁错对军粮进行调度,这足以说明晁错是景帝的左膀右臂,基于此,袁盎有很大可能受吴王指使,借此来杀晁错,砍掉景帝的左膀右臂。
所以,景帝考虑到:既然诛杀晁错势在必行,那么顺势对袁盎进行忠诚测试,让其脱离自己的控制范围,把其置身于对手吴王那里,看其是否会对自己反水,如果反水了,足以见袁盎的不忠诚,到时候顺带一起把他们给收拾了,让隐患提前暴露出来,扼杀于萌芽之中,这样破坏力才比较小。
结果是,袁盎对形势判断比较清楚,不出任吴军的将领,即使被关押准备被杀了也极力逃回来向景帝表忠心。
第二,联盟手段
同他人打造坚固的联盟阵线的方式之一是将其拖下水,一同上贼船:袁盎其人能力上还是挺强的,加之之前同吴王私下里有交往,对袁盎其人还是很赏识的,所以在袁盎到达吴国后,吴王即使不肯见袁盎,却将他留在军营里,打算强迫他在吴军出任将领,吴王的用意就是打算把袁盎拖下水,以此来断了袁盎的退路,让其坚定地同自己站在同一阵营。
第三,养而不用
在这点上,基于现实社会而言,随随便便地诛杀一个人已经行不通了。现在常用的手法是,对于不肯为我驱使的人才,养而不用,让其虚度光阴,本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大好时光却白白浪费了,就说白了就是笼中养虎,其目的就是既然人才不能为自己驱使,也不能让对手获得,避免增加对手的实力!历史上,曹操抓徐庶的母亲要挟徐庶归依他,其手法就是这样。案例中,吴王在确认袁盎不能为己所用时,其手法是让人将其关押,准备杀了他。但吴王手法比较直接,杀之;而不像曹操惜才,不忍杀之。二者共同点在于,不让人才外流,避免增加对手的实力。
综上所述,经过教主的分析,有时候看似领导在重用你,其实不然,更多的是测试,至于哪方面的测试,那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关键是,要识别出领导的用意,不能惯性思维,傻乎乎地认为领导是在重用自己而放松警惕,进而作出错误的事情。那么,也许这次“重用”你,下次就永远没你的份了,到时你就真的被冷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