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线的碰撞,1941年苏德步兵团级以下编制和武器对比
这篇文章主要翻译自'GROUND WAR. TO&Es OF SMALL UNITS: GERMAN AND SOVIET ORGANIZATION IN 1941’(地面战争,小型单位编装:苏德两军在1941年的组织),当然其中狗子我会按自己的习惯和理解去添加删除或者修改一些东西。
从班开始
德军步兵班10人编制,分步兵组6人+机枪组3人+班长1人。武器都在图里就不多谈,值得注意的是它的Other Weapons中除了标准的M24手雷之外还有炸药和烟雾弹,这是德军步兵常用的反坦克武器,封烟后步兵抵近,然后把两个炸药中间传绳挂在坦克炮管上。当然办法不止这一种,只不过德军步兵在巴巴罗萨行动早期遇到苏联T34,KV1这种厚皮坦克很无解,37mm反坦克炮基本打不穿,因此步兵反坦克成了常规操作。
苏军步兵班编制比德军多一人,步兵组6人+冲锋枪组2人+机枪组2人+班长1人,虽然这图里看起来很美好,每个班都有两支波波沙,一支半自动步枪,但在41年苏军编制被打的很乱,只能说这只是纸上编制。
两边的步兵排都下辖4个步兵班,1个轻型迫击炮班,不过排部的编制差别很大。可以看到德军排部有排长+1排副+3个跑腿+1担架员。而苏军的就只有1个跑腿+1排副,苏军在排级的指挥命令传递方面比德军差,人数方面德军排49人,苏军排51人,差别不大。
苏德步兵连均下属三个步兵排,但其他方面差异就拉开了。先看连部,算上连长德军有13人,而且带有一个无线电台。苏军仅6人,没有无线电台。德军连有个7人的反坦克分队,里头有三支反坦克步枪(Pzb39,一种7.92mm的反坦克步枪)。而苏联没有反坦克分队,但有个机枪排12人的机枪排,下辖两挺M1910马克沁水冷重机枪。
(图为Pzb39反坦克步枪)
另外德军是每个排配担架员(卫生员)的,苏军排里没有,但在连里有个5人的医疗队。不过更大的区别在于,德军连下面有个20人的专属后勤队,里头有三台马拉弹药车(从上级单位拉弹药补给),一台伙食车,一台卡车。而苏军只有一台伙食车和一台弹药车(马拉),补给方面苏军更依赖上级单位的后勤补给,而且苏军连级不配电台、连部跑腿人员也少,在组织协调上巨吃亏。总人数上差不多,德军连187人,苏军连177人。
双方每个步兵营均下辖三个步兵连,一个机枪连。但在这一级,双方差距继续拉开。德军机枪连有12挺三脚架状态的MG34重机枪,6门81mm迫击炮。而苏军机枪连仅12挺马克沁,没有迫击炮。(图中写的是Med.MG,也就是中型机枪,这里应该是苏军当年生产国的一批DS.39风冷机枪,但产量不大,而且在41年德军入侵后停产。后来苏军是继续生产M1910马克沁,直到被郭留诺夫SG43中型机枪取代)
另外,苏军营部只有4名军官,而德军是6军官+15人(含机动队)。虽然两边都有个信号(Signal)单位,但人数规模上不对等,德军有两个有线电话队、四个无线电队、一个信号灯队、一个传令队,总计39人。而苏军只有两个有线电话队和一个无线电队,18人。德军营总计有50台马车,11台货车,苏军仅有20台马车,没有货车。总人数上德军835,苏军676,而且德军的步兵营更像是一个小型的独立团,有单独作战能力。而苏军的步兵营编制上不完整,需要依托于上级单位。
到了团一级的规模上,双方差距开始缩小。同样的,每个团下属三个步兵营,作为团级单位,火炮是必须的。双方各有一个反坦克炮兵连、一个步兵炮连,不同的是苏军营部没有迫击炮,因此在团级增加了一个重型迫击炮连。不过德军步兵炮连里头有两门150mm的SIG33,这个很凶残。
具体武器数量在两个图中都有表示,我就不在这儿多赘述了。只是到团这一级,职能这块基本都完善了。当然由于德军在营这一级更有独立性,因此在团属的职能单位比苏军更少。无非是苏军专门有个防空连,装备的是四联装的马克沁,就下边这货。
而德军不是没有,只是他们每个步兵连都有一具MG34的防空三脚架,就是下边这种
如果是机枪连的话他们在挂车上会有双联的机枪座用于防空,但话说回来,不管苏军还是德军,这种中口径机枪用于防空效果也就这么回事儿,只能说是干扰飞机不能肆无忌惮的舔地,真要防空还得是20mm以上这个级别,不过这口径一般都是师属或者机械化部队配发。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