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杀施琅的背后事(地史碎片)

图 1:泉州靖海侯祠的施琅坐像(《施琅将军传》)

施琅有同胞兄弟三人。长兄枢侯,早殇;仲弟尊侯,单名“郎”,后改为“琅”;季弟安侯,单名“显”,也有误作“贵显”。
话说这施显,天生就不安分。读了三国史,就摩拳擦掌向其兄发誓说,大丈夫立世当扬名立万,不能埋头于经书之中,虚度岁月。说这话的施显,有说大话的资本:一身的蛮力,弓箭、戈矛、剑戟一类军器玩得精熟。[1]
施显到了郑成功的军队,也有不俗的表现。经常性的跃马挥刀,在敌阵跑出跑进,像逛厨房一般。见到的他,没人敢正面死磕。因此也就得了个“飞将军”的绰号。[2]
公元1649年(永历三年,顺治六年)十月,郑成功领兵攻打云霄。两军交战,左先锋镇副将施显拍马提刀,直冲敌阵。清营云霄守备张国柱迎战,被施显一刀,砍死马下。郑军继进,清兵溃散,砍瓜切菜一般,积尸遍野。[3]
到了公元1651年(清顺治八年,明永历五年),国姓爷与爱将施琅友情的小船遭到风浪袭击,顷刻间小船颠覆。郑施二人,由生死之交变成生死追杀。其中原因,各家说法不一:
有说郑成功屡次想拉拢施琅,为己所用,遭到拒绝,就由爱转恨,顿起杀心。[4]
有说施琅熟稔兵法,郑军的运作模式为他首创,因此恃才倨傲,招来老大忌恨。[5]
有说施不满郑在潮惠地区强征军粮,说三道四的,主帅难免怀恨在心。[6]
有说施阻止郑出兵广东南澳,因而被削权免职。[7]
有说施与主帅意见相左,便拿削发为僧昨要挟,拒绝与郑见面,太拿国姓不当回事。[8]
还有说有人夜梦北斗第七星有异样,告诉郑,郑猜疑心立马大发作。[9]
不过,说的最多的还是由于曾德惹的祸。曾德原是施琅手下的曾德,却偷偷跑去攀附国姓,当了亲随。原主施琅当然不爽,便叫人将他捉回来,又顺手给杀了。郑成功知道了,当然也不爽,就将施琅捉回,也准备把他杀了。
然而,据现代的顾诚教授考证,这曾德并非普通的“丘八”。曾德原先是隆武重臣郑彩的部下,好歹也是个将领级人物。但因“淫纵多端”被人举报,一度解了职。后来曾德应聘入郑芝龙军中,扼守“八闽咽喉”仙霞岭。郑芝龙降清后,曾德改投郑成功,受施琅节制。但看到施琅兵权被削,大势将去,心思活络的曾德就利用关系进入郑成功帐下,当了名亲随。施琅闻讯大怒,假借“犯法”之名,将曾某捉回斩首。郑施矛盾从此公开化,步步升温起来。[10]
郑成功内心很清楚施琅的实力,因而传下命令,将施琅扣留在军舰上,就等待合适的时机动手。施琅见势头不对,找个机会溜了号。郑成功自知留下心腹大患,爽性斩草除根,杀了施琅的父亲施大宣、兄弟施显,另外再加姓名不详的“一子、一侄”。[11]行刑地点,施父被杀在城区里,施显被杀在曾厝垵。[12]
图 2:施琅墓(《浔海施氏族谱》)
施琅出事时,施显正在潮惠一带领兵,闻讯后飞马驰回。谁想此行竟是自投罗网,就被囚禁在城楼上。施显的一帮小兄弟谋划要捞人,趁夜间跑到施显关押处,贿赂完看守,就想打开锁链硬要将施显拽出。施显问大伙他家老哥的去向,众说不知。施显又说:我被关押在此,郑某人还不会急着找我老哥。如果没了我这人质,郑某就会用尽全力搜寻我家大哥的。我哥哪还能有什么逃路。我已经有了儿子,我哥却还没有香火继承。如果能用我的死,换来兄长的生,也就称心如意了。施显就这样在牢里呆着。听到施琅逃出生天的消息,施显以手加额道:“老哥逃脱了,我死也没有遗憾的了!”
施显被杀时,身边仅剩下一名家仆,帮助收拾尸骸。另外还有一个叫王杰的幕僚始终陪伴着。有人提醒他快跑,不然要被牵连的。王杰悲催道,施显甘愿为兄长而死,我要是背弃他离开,就是不义。他对兄长有义,我对主人也要有义![13]
施琅在为施显作传时,大有感慨地说:当年伍子胥逃难,他的兄长伍尚也是选择和父亲一起殉难。这和我家的事多么相像。当年伍尚是因为无法逃脱而死也,施显明明可以逃脱,却因我的缘故而选择死去。他要比古人更高尚,可以称为“当代烈丈夫”了。[14]

据说郑成功听说施琅逃脱的消息,也说了一句“楚国之祸,就在因不杀伍子胥啊”[15],不知是不是由此而衍生而出的。

图 3:南浔施氏宗祠的施琅坐像(《施琅将军传》)


[1]原文见施琅《都阃安侯施公行述》(《浔海施氏族谱》:《台湾文献汇刊》第二辑第11册,九州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57页):弟讳显,字安侯。先赠翁达一公,举余昆弟三。伯兄枢侯,蚤世;仲即余;弟其季也。方稚龄,与余同就傅,肩随笑语,天性最相惬。稍长,读三国史,弟慨然有感,抵拳告余曰:“大丈夫当磊磊落落,着勲名于千古。方今四方骚动,政(正)英雄建立时。吾兄第膂力不让古人,安用伏首三家村,事经生技俩为?”余闻其言而壮之。

[2]原文见施琅《都阃安侯施公行述》(《浔海施氏族谱》,第358页):郑氏素知弟英勇冠诸军,侦其至深,相结纳。当是时,永历犹建号粤东西,卽剡奏授职总兵。弟年当弱冠,力能举千觔鼎,于弓矢、戈、矛、剑、戟诸艺,靡不精熟。常跃马挥刀,纵横敌阵中,万夫辟易,莫敢撄其锋。时咸目为飞将军。

[3]原文见杨英《先王实录校注》(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页):左先锋镇副将施显跃马提刀,直冲其阵。国柱驰马交迎,被施显马上一刀,砍死马下。我兵继杀,虏遂溃散,尽被我兵杀死,积尸遍野。

[4]原文见李元度《施襄壮公事略》(《国朝先正事略》卷11,《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一辑,第111册,第556页):芝龙归京师,其子成功窜踞海岛,屡诱公助己;公不从,囚公舱中,欲杀之。

[5]原文见《台湾郑氏纪事》上卷(《台湾文献丛刊》第5种,第28页):成功部将施琅风宇魁梧,知兵法,至郑家楼橹、旌帜、器械之制,皆琅所创。然恃才颇倨傲,得罪成功。成功将杀之。

[6]原文见陶元藻《靖海侯施琅传》(《泊鸥山房集》卷4;《清代诗文集汇编》341册,第59页):成功将掠粤之惠、潮以佐饷,琅不可,成功弗怿。

[7]原文见阮旻锡《海上见闻录定本》卷1(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5页):正月,赐姓至南澳,施琅进曰:“勤王臣子职分,但琅昨夜一梦,似大不利,乞藩主思之。”赐姓默然,遂令将左先锋印并兵将委副将苏茂管辖。

[8]原文见杨英《先王实录校注》(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3页):藩移师后埔,扎营操练。施郎(琅)不从,请启削发为僧。先时郎(琅)在南澳,假不勤王,请兵任苏茂代将,意班回日,必复归管也。至是,藩不与,又拔其原副将万礼为镇,已令闲住,即有愠色,因启请为僧,以揣藩意。藩谕令再募兵,许受前锋镇,郎(琅)不报,竟自削发,不赴见,藩心衔之。

[9]施德馨:《襄壮公传》(《靖海纪事》,《续修四库全书》史部390册,第550页):当是时,闽事既败,永历犹建号粤中。郑成功托故明藩封栖海上,素悉公英名,欲倚以为重遮。入海,礼遇,初甚渥,凡军事必咨商。及有告以公,尝梦为北斗第七星者。郑心忌之。会以粮匮,议剽掠粤中,公正言以阻。有标弁得罪,恃郑氏亲昵逃于郑所。公申军法擒斩之,复撄其怒。

[10]原文见顾诚《南明史》(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版,第325页):曾德原先是郑彩部下的将领,隆武年间随郑彩、张家玉入赣,兵败后改守仙霞岭。隆武二年六月因巡按御史尹民兴劾奏他“淫纵多端”,一度解职回京(福京,即福州),以都督杨耿接替。不久,应郑芝龙的请求仍派曾德回守仙霞岭。郑芝龙降清后,曾德似乎不大得志,在郑成功军中受施琅节制。施琅既被削去兵权,曾德为求出头之日,利用过去在郑氏家族军队中的关系投入成功营中充当亲随,即所谓“恃郑氏亲昵,逃于郑所”。施琅听到消息后,大为愤慨,派人把曾德捉回斩首。郑成功“驰令勿杀”,施琅却悍然不顾,“促令杀之”。

[11]原文见《福建通志列传选》卷2 施琅(《台湾文献丛刊》第195种,台湾大通书局1984年版,第99页):琅脱身投诚……成功曰:“楚国之祸,其在子胥矣!”诛其父大宣、弟显及一子一侄。

[12]原文见杨英《先王实录校注》(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3页):越日,杀大宣于市,杀施显于曾厝垵。

[13]原文见施琅《都阃安侯施公行述》第361页:岁辛卯余构怨于郑氏,遭禁舟中。时弟领兵潮、惠间,闻信,驰归省。亦被逮系谯楼上。迨余脱身匿山中,弟素所受恩将校若林嘉瑞、戴捷、何佑辈皆私相议曰:“吾曹称尚义,何以脱将主于厄耶?”与林猛、黄安、林揆、陈贵、杨文、林照、张猷、林承、吴壹之属,计十有余众,乘夜至弟羁所,赂监者,脱锁钥,将掖之去。弟顾问:“吾兄踪迹安在?”诸将曰:“未知。”弟则愀然泣数行下,曰:“吾羁此,郑氏犹未急索吾兄;吾去,则索吾兄必力,将安所逃?且吾幸得一儿,兄尚未有出,倘吾死,而兄得脱,吾所愿也。尔曹速为吾兄计,勿以吾为念。”亡何,余以旧将苏茂仗义相周旋,因集众扬帆宵遁。赖族父武毅伯潜驾舟接入安平内陆。弟闻信,引手加额曰:“吾兄得脱,吾死无憾矣!”遂从先赠公俱遇害。当是时,仅一苍头陈玉历侍左右。辄不惮危险,拾骸骨以归。而幕客王杰亦相与坐守不去。人曰:“速去!迟将及祸。”杰悲不自胜,谓:“主人翁甘为其兄死,我弃之去,是不义也。彼义于兄,我独不义于主人翁乎!”夫非其平时恩礼感人,何令人舍生殉难一至于此?

[14]原文见施琅《都阃安侯施公行述》第362页:余读列国传,尝悲伍子胥逃难入吴,其兄〔伍〕尚从父俱死于楚。与余今日事相仿佛。然尚之死也,屈无所逃。而弟以余故,宁死不忍去。方诸古人,其难尤倍。后之论世者,品题当代烈丈夫,不当为吾弟首屈一指耶?

[15]同注释(1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