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未名湖燕园建筑
未名湖燕园建筑,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编号475/Ⅴ-2,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时代:近代。地址:北京市。
未名湖燕园建筑位于今北京大学校园内,是以未名湖为中心的原燕京大学教学、宿舍区。
燕京大学成立于1920年,由美国耶稣教美以美会创办的三所教会学校——通州协和大学(1889年)、北京汇文大学校(1888年)和华北协和女子大学(1889年)合并而成。1921年以明代名园“勺园”(清代“淑春园”)故址为中心建校舍,后又扩大到清代的“朗润园”、“镜春园”、“蔚秀园”,1926年建成,并正式迁校成立燕京大学。1952年燕京大学并入北京大学,燕园建筑作为北京大学校园一部分使用至今。
燕京大学校园通称“燕园”,1920年由美国建筑师墨菲做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师吕彦直1921年后参加过设计工作。主要建筑有西校门、办公楼、图书馆、科学实验楼、体育馆(一馆、二馆)、南北阁、水塔和以德、才、均、备斋为名称的男女生宿舍等,全部为清官式建筑风格。建筑物布置大分散、小集中。每一个建筑组群又形成轴线对称的集中院落,每组群院落分散布置在旧日园林未名湖水面和山丘周围。燕园建筑主轴线为东西向,主体院落坐东朝西,西面为大门、办公楼和教学区,后部为体育场馆,北为学生宿舍,在未名湖畔山上布置校长住所“临湖轩”。各组群多为三合院式,总体疏朗,局部尺度适宜,与自然地形地貌结合紧凑自然。建筑物多为二至三层,尺度选择得当,造型庄重又不失亲切感。主要建筑物造型符合中国古建筑三段式划分比例,二层楼建筑用高大的块石台基和大举架屋顶烘托,远看不失中国传统建筑尺度和视觉习惯。建筑物多用灰筒瓦、红柱身、石造台基、浅黄墙面(现刷白色),檐下有斗拱梁枋造型装饰,施以彩画。内部为砖混结构,为教学服务的水、电、设备均为当时较先进的工艺和材料,至今仍能使用。次要建筑如一院至四院则取民居园林形式。
未名湖畔一座高耸的水塔名博雅塔,处理为八角密檐式塔,成为湖畔一景。未名湖燕园建筑群设计在处理近代功能与传统建筑形式结合方面可谓成功的范例。设计者对中国古典建筑的权衡比例、细部尺度掌握恰当,是近代中国古典风格运用较好的建筑作品之一。
为创造园林趣味,校园内还保留了一些明清旧园的遗物,有些石刻是圆明园旧物,如石舫、石桥、石屏和大水法的海浪石雕等。主楼前的两座石雕华表是圆明园安佑宫遗物。
未名湖燕园建筑至今保存完好,仍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未名湖燕园,现在的北大校园。
说来奇怪,在这次寻访之前,也就多年前有过两次仓促穿过燕园的经历,什么也没看到。怎么就不想到去北大看看燕园建筑呢?
这回,想定了要对未名湖燕园专程寻访,约了北大的朋友作为向导兼通行证,由东门而进,西门而出,因为要拍摄西门的街景;又从西门而进,东门而出。两次遭遇尽责的保安查验所谓的证件,幸好有朋友带路,不然掏出个身份证也是搞笑。
寻访燕园建筑与几个月前在清华的心境完全不同,因为一个在明媚的阳光下,一个身处盛夏的雾霾中。或许因为如此,感觉中燕园比清华略胜一筹。
当然,两处校园的建筑风格迥然不同,燕园更符合中国园林的营造原理,寄情山水,灵巧生动,镜头感十足。
寻访时间:2015年12月3日。
评定星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