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涎腺多形性腺瘤,等你分析丨读片专栏1183期

小涎腺多形性腺瘤

xuyinsheng66

2019年09月07日

临床资料


病史:患者男性,15岁,1年前无意发现上腭部有一核桃大小包块,质地较软,无特殊不适,未作任何处理及治疗,随后出现上腭逐渐增大,无明显疼痛,现影响进食和发音就诊。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病理诊断:多形性腺瘤

小   结

小涎腺是指除腮腺、舌下腺及下颌下腺三大腺体以外的涎腺, 按其解剖部位分为腭腺、唇腺、舌腺等。多形性腺瘤是大涎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发生于小涎腺者相对少见,且多位于腭部,好发于一侧腭后部及软硬腭交界处,较少发生于腭前部及中线,因此部位几乎不含腺体,约占小涎腺肿瘤的50% 左右。

病理表现,腭部多形性腺瘤与大涎腺多形性腺瘤基本一致,以组织结构而非细胞本身具有多形性为特点,组织内主要含有不同比例肿瘤样上皮组织、黏液样上皮组织及软骨样组织,故又称为混合瘤。

该瘤多有假性包膜,但厚薄不一, 包膜大多较完整,部分包膜不完整,传统上认为该包膜是由受压周围组织内结缔组织聚集所形成,并不是区分肿瘤良恶性的标志。

CT平扫,肿瘤多呈圆形或类圆形的实性软组织肿块,多数边界清楚,平扫CT值约31 ~ 56HU,其密度近似或低于邻近肌肉密度,病变小者密度多较均匀,大者密度多不均匀,钙化少见,部分病灶内可见条状或斑片状低密度坏死或囊变区,低密度区 CT值约15 ~ 30HU,较水样密度高,可能与肿瘤内含有粘液样组织有关。

由于硬腭部粘膜及粘膜下组织较薄,且肿瘤缓慢长时间生长,位于此部位的肿瘤多伴有邻近骨质压迫吸收,严重者可穿破硬腭进入鼻腔,吸收区边缘多较光整。

鉴别诊断

在CT表现上腭部多形性腺瘤需要与恶性多形性腺瘤、牙源性颌骨囊肿、腭部脓肿、肌上皮瘤、纤维瘤及腭部恶性肿瘤等鉴别, 但是腭部这些此类病变发病率均较多形性腺瘤低:

1) 恶性多形性腺瘤: 临床上恶性多形性腺瘤患者多表现为疼痛性肿块,病史较短, 或原有肿瘤长期存在、肿瘤突然增大并疼痛为主。CT表现肿瘤多呈不规则分叶状,边界不清,边缘毛糙,内可见出血坏死区。肿瘤呈浸润性生长,邻近组织受侵,邻近骨质明显破坏,淋巴转移多见。增强多呈中度或明显强化;

2) 牙源性颌骨囊肿: 多位于下颌骨,CT 像呈圆形或类圆形液性密度影,增强后无强化;

3)腭部脓肿: 患者多有牙源性感染病史,且患者临床症状较明显,增强后病变脓肿壁呈环形强化;

4) 腭部恶性肿瘤以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等较常见,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见出血、坏死,邻近组织受侵,颈部可见肿大淋巴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