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优秀的诗人都选择自杀?
为什么很多优秀的诗人都会选择自杀?
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会问出来。不过,这个问题其实问得不够严谨。
首先,选择自杀的诗人其实并不多,我们能举出来的无非有屈原、海子、顾城、茨维塔耶娃(Marina Cvetaeva)、叶赛宁(Yesenin)等不到十位。
可以说,大部分的诗人和正常人没有区别,生活得很好,甚至称得上优渥。就拿欧洲最重要的几个诗人来说,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分别是意大利、英国和德国公认最伟大的诗人,而这三人都是寿终正寝。
同样,法国诗人波德莱尔,被兰波称作「诗人的皇帝」,是当时沙龙的常客。他的大部分作品透露着忧郁、颓废的色彩,可他自己却是性格腼腆而且仗义的老好人。
这些都是优秀的诗人,却没有选择自杀,这样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名单也可以列得更长。
▲法国画家库尔贝(Gustave Courbet)笔下的波德莱尔,波德莱尔是法国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诗人,被广泛认为是第一位现代诗人,代表作《恶之花》。
其次,诗人这个职业也并非自杀率异常高的职业。
任何一种其他职业,自杀的著名人物都有很多。哲学家如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曾一跃而入火山之中;哲学家魏宁格(Otto Weininger)开枪自杀于自己偶像贝多芬的住宅里;还有小说家如川端康成、海明威、杰克·伦敦都以诡异的自杀结束了生命。
但要是据此认为哲学界、艺术界都有过高的自杀率,这也不对,因为也无法解释像图灵、玻尔兹曼(Boltzmann)、威廉·坎贝尔(William Wallace Campbell)、赫尔曼·费舍尔(Hermann Emil Fischer)这些科学家的自杀现象。
回到问题来看,即使真的要探讨这些优秀诗人自杀的原因,那么,事实上因为诗歌本身而自杀的也寥寥无几。比如伟大的诗人屈原,他的自杀我们都知道是政治因素。
在《离骚》的最后一句中,屈原写到: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彭咸,就是屈原想要效法的对象,前者正是投水而死的。在《离骚》中,屈原多次提到彭咸。同样,整个《离骚》,其主线更像是屈原在寻找出路,这出路一开始和天有关,他多次询问女神,却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于是,屈原开始思考舜和彭咸的另一条出路,那就是向水中寻求答案。
鱼象征舜帝,而彭咸的例子直指投河自杀。在屈原陈述楚怀王的昏庸、民生多艰、几次访女神的几段末尾,都写了自己愿意遵循彭咸的「遗嘱」。
可以说,从《离骚》到《九章》,诗歌更像是屈原给自己开列出的死亡说明书。而屈原的死因,据他在诗歌当中的说法,是因为政治上的不得意、对时代风俗的改变造成的精神衰落的痛苦等。无论如何,屈原的死不是因为对艺术的探索走入瓶颈之类,也不是因为写诗造成的对生命的困惑。
同样,俄国白银时代诗人茨维塔耶娃的自杀,也不是因为诗歌,而是很现实的事情。
20世纪20年代,茨维塔耶娃前往德国、法国等地,然后长期居住在西欧。直到十年之后,她因为同情苏联,才携丈夫、子女回国。谁知等待她的是恐怖的政治迫害,丈夫被处决,女儿则自杀。在这种情况下,茨维塔耶娃觉得人生灰暗、不堪重负,才最终自杀。
可以说,茨维塔耶娃的死,是因为政治,并非因为诗歌。
茨维塔耶娃(左)与丈夫、子女
其他几位自杀的诗人,基本上也不是因为写诗才自杀。不过,如果我们说他们的诗歌创作与最后选择自杀完全没有任何关系,这同样有些荒谬。
我们不妨将问题反过来看。
加缪在《西西弗神话》的一开篇就写道:
「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判断生活是否有价值,无异于回答最基本的哲学问题。」
▲《西西弗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