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内经(四)素问·天元纪大论节选

太虚廖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

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

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

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

生生化化,品物咸章。

(《素问·天元纪大论》)

这段原文非常有名。只要是讲到气化,一定会引用这段原文。我自己当初学习这段原文的时候觉得它实用性不强,从头到尾阐述的无非就是阴阳非常重要,它能够产生宇宙万物。但是这个观念在我们初学中医时就已经接受了,再这么长篇大论地去描述、解释,就觉得不太必要。

另外一点原因,就是这段文字中的好多字我们现在不太用,所以有些意思也不是很清楚。我们在这里先解释一下。“太虚廖廓”,“廖”和“廓”其实都是宽广的意思。“太虚”,鉴于不同文化对世界的认识,我们可以解释为现在说的“宇宙”,中国传统文化就称之太虚。

我们有时候走神了、开小差了,就叫“神游太虚”。但是其中还存在差别,太虚是指我们存在的这个世界的全部,太言其大,虚言其无,但是“无”中可以生“有”,“有”最终也可以归于“无”。“太虚”这个东西本来是没有什么具体东西的,它可以生有,有又可以归于无,但我们没有必要因为有无的相生而感到悲伤或者高兴。因为无可以生有,有最终归于无是自然的规律,我们生长在这个规律里面,每个人作为个体都希望自己能够长存,像神仙一样长生不老,道家最推崇这点。要保身长全,我们就要做到跟太虚一样能够无中生有,有中生无。

那么如此宽广的太虚是怎么来的呢?

是怎样一个演变规律呢?

接下来它讲“肇基化元”,“肇”就是开始的意思,“基”就是根本的意思,所以肇和基都是根本的意思。但是如果细分还是有区别的,王冰说“肇,始也,基,本也”,一个是时间的开始,一个是空间的发端,所以可以理解为时空的开始。时空的开始是“化元”。什么是“化元”?“化”为生化,“元”为本元。“肇基”是由“本元”生化而来的。这个“本元”,或者叫它“精气”,是时间化生的肇基,它化生以后就能够“万物资始”。

万物初生后,就是“五运终天”。“终天者,五行终天运而无以也”(《类经》),意思是说“五运”会一直运行下去,这种运行就是五行的运行。为什么这里又提到五行呢?因为五运,就是指的五行的运化。五行并不是五种元素,而是气的五种运动变化方式。因为气在运动变化,所以能化生万物。这种化生万物的规律一直在运行,不因为其他任何的因素而发生改变,这种就是五运终天。

五运终天的后果就是“布气真灵”。“布气真灵”是说这种气化就能够敷布到世间万物。所以人和万物在这个哲学观念上,它是平等的。正因为人和万物有共同的物质基础,所以我们就能够用万物来治疗人。这就是“毒药”和“针刺”治病的理论基础。因为我们针刺是用来引气机的,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包括推拿、针刺、导引甚至用冥想,或者其他任何一种方法,总之使气机发生变化。如果气机发生的变化适合人的需要就能治病,反之则能导致疾病或者损伤人体。所以这就是“布气真灵”的一个实际应用。

“揔统坤元”的这个“揔”通“总”,指的是能够统帅所有的坤元。《类经》里讲“虽万物形气禀乎天地,然地亦天中之物。”这里只讲到“坤元”,但是张介宾就认为不止是地,天也包括在里面,天和地都由它来总统化元。但是有的注家也有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这里特别提出坤元主要是因为坤德载物,它强调的是坤元有生的功能的一方面,有形的这一方面。

这些万物在天地之间产生之后所表现的就是“九星悬朗,七曜周旋”。九星和七曜实际上都是天体,九星包括天蓬、天芮、天冲等等,属于运气之类学说常用的内容。下图是个九星图,九星跟五行(除了土,土居中央)、八卦相对应,四行、八卦加一起一共九个,分别与九星相对应。七曜指的是日月五星。

“九星悬朗,七曜周旋”

实际上指的是天体得以正常运行。

图1 九星图

整个天地万物由一气而化生,它的规律就是“曰阴曰阳,曰柔曰刚”。阴和阳当然是总括,柔和刚是特性。

“幽显既位,寒暑弛张”还是阴阳,但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幽和显就是明和暗。阴阳的最初概念实际上就来源于明和暗,太阳能照到的地方就是阳,太阳照不到的地方就是阴。太阳能否照到,实际上取决于太阳的位置。太阳在动,那么影子就随之移动,也就是阴的位置在移动。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太阳能够照到它,就是阳;照不到的就是阴。所以幽、显实际上还是阴阳。“幽显既位”指的是阴阳在它的位置上变化正常。

《易经》是讲阴阳的专著,整本书讲了那么多阴阳,它的核心思想就是阴阳“当位”与否。如果阴阳都在它们应当在的位置上就是好,用来占卜就是泰卦,泰卦当然是好的。泰卦卦象是阳在下面,阴在上面,正好阴阳可以交感,这就是好的。我们有个成语叫否极泰来,否卦和泰卦正好相反。否卦,阳在上面,阴在下面,阳往上走,阴往下走,那么就“阴阳离绝,其气乃绝”,这当然就是不好。“幽显既位”实际上深刻反映了阴阳当位、不当位的思想。

“寒暑弛张”那这个就更好理解了,因为我们前面讲人要与天地相应,讲人如何与天时、八风、八季、四气、四时相应,都是这些寒暑变化。

所有的阴阳、幽显、寒暑的变化都是“生生化化“的结果。在这种生化之下,“品物咸章”!“品物”就是万物,“咸”是都的意思,“章”通“彰”,是“彰显”的意思。生生化化之后,所有的东西彰显出来了,因而我们能够看到这么丰富多彩的世界。

这段原文的重要之处,实际上是它提出了我们中医认识世界一个最基本的模型,就是所谓的“气-阴阳-五行-万物”模型:由气化生阴阳,由阴阳化生五行,由五行化生万物。我认为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这个模型是从我们刚才讲的“天元纪大论”所提出的,这个大论通常认为成书年代至少是汉代,应该是很早以前的事儿了。但是这种认识一开始并不是我们的文化主流。这个模型至少是到了宋代理学之后才成为主流的,在这之前这种思想并不完善。我们只是知道气可化生阴阳,阴阳化生五行,五行化生万物,但是里面的很多细节并不清楚。到了程朱理学之后,我们知道周敦颐写《太极图说》,从他们开始往后开始用气-阴阳-五行详细地分析、解释世界,主要是一些人文的东西,逐渐成为文化的一个主流。

所以我们中国人都善于用“”这个概念。比如说看你走过来就“喜气洋洋”,不高兴了就叫“怒气冲天”。这种“气”的观念早已深入到老百姓的生活里面去了。

声明

本文节选自我们正在编写的新书《一起学内经》,预计将于2019年下半年出版,敬请赐候。

(0)

相关推荐

  • 《内经》五运六气第一篇《天元纪大论》讲了什么

    ​茶话<内经·天元纪大论>        小小帅威 此文章写于2021.1.6.首发在公众号知己若比邻.作者小小帅威,本科在校医学生一枚,欢迎各位学者前来交流,指错. 五运六气特辑. 内经 ...

  • 至真要论篇解析

    <至真要论篇>是<黄帝内经>运气七篇中的最后一篇,也是与中医临床结合最紧密的一篇.本文采用文字与思维导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解析.为了理清脉络,使读者更加容易领会,在解析及制作思维 ...

  • 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

    黄帝问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恐.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予已知之矣.愿闻其与三阴三阳之候,奈何合之? 鬼臾区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夫五 ...

  • 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译文

    <黄帝内经>素问 天元纪大论译文作者:佚名黄帝问道:天有木.火.土.金.水五行,临治于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从而产生寒.暑.燥.湿.风等气候变化,人有五脏生物志之气,从而产生喜.怒. ...

  • 自我康疗66:解读《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

    自我康疗66:解读<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 天宇虚空,星河浩淼.虚空不空,大道无形.空穴来风,潜藏无形之气.因时而变,彰显有形之象.有形无形,五色变化气象万千.寒暑燥湿风,金木水火土 ...

  • 《黄帝内经》素问 ●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译文)

    [原文] 黄帝问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化恐.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养之日,周而复始,余已知之矣,愿闻其与三阴三阳之候奈何合之? 鬼臾区稽首再拜对日:昭乎哉问也 ...

  •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全文翻译 30. 黄帝内经上卷 素问篇 天元纪大论篇第三十

    上卷 素问篇 天元纪大论篇第三十 [本章要点] 一.主要论述了五运六气学说的一些基本法则,并指出了五运六气与四时气候变化.万物生长衰老死灭的关系. 二.说明和解释了太过.不及.平气,以及天符.岁会.三 ...

  • 《素问》里有《天元纪大论——至真要大论》...

    <素问>里有<天元纪大论--至真要大论>通称"老运气七篇",加上后面还有两个"遗篇"<刺法论><本病论>一共九篇 ...

  • 【天元纪大论•脏象学】

    ​[天元纪大论]"运气"是事物变化的总根源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黄帝内经>最神秘的一个世界,那就是运气学说--"五运六气".这个运气和我们平常说的 ...

  • 一起来读《黄帝内经》-97-素问·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本篇要点: 一.主要论述了五运六气学说的一些基本法则,并指出了五运六气与四时气候变化.万物生长衰老死灭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