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蚕妇》

宋代: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张俞此诗,通篇没有任何一字的评论,也没有使用什么高深的联想,而是通过强烈的对比:遍身罗绮者,并不养蚕;养一辈子蚕,也穿不起蚕丝做的罗绮。揭露统治者不劳而获的不合理现实。读者从字里行间,自然可以轻易地感受到诗歌的实际寓意。

诗人立意深刻,构思巧妙,诗歌通俗易懂。本来不需要过度解读的。

偶然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养蚕人为何买不起丝绸衣裳》,作者叫冯学荣。在网络上也是小名鼎鼎,我们来看看这些无良公知是如何为权贵帮凶的:

冯公知语出惊人:『中国有许多文人,他们感情丰富,但是思辨不足,他们经常写一些爱心泛滥、但是却经不起推敲的文字,而这一类文字,除了煽动穷人仇富、造成社会不稳定之外,其实并没有多少正面的价值。』

他以宋代张俞的这首《蚕妇》为例:“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接着又义正词严、斩钉截铁:『这首诗显然在煽动人们:社会贫富不均,富人可恨,富人“剥削”了穷人,作为养蚕人,穿不起丝绸衣裳实在不公。张大诗人的这个道理能不能成立?——不能成立。』

在一通胡搅蛮缠、偷换概念之后,得出结论:『因此,养蚕人买不起绸缎料子的衣裳,实属正常,没有什么好奇怪的,更没有什么值得伤心的,张大诗人诗中的蚕妇为这个事而流泪,只能说明她的嫉妒心很强,或者说得阴险些:蚕妇之所以伤心,也许正是因为张大诗人的煽动。』

冯公知果然阴险,先泼了一盆脏水到蚕妇身上:“嫉妒心很强”,再扣一口黑锅在张俞头上:“张大诗人的煽动”。

接着又一副居高临下、恬不知耻的嘴脸:『人人都要丝绸衣裳,你不給我,那就是“不公”——人的三观不正,天下就会大乱。』

掌权者敲骨吸髓是理所当然,老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你就得忍着。你要有一丝不满,就是“三观不正”。老百姓没法活命揭竿而起,天下大乱,就是因为“张大诗人的煽动”。

『蚕丝的价格并不是由富人决定的,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所谓“剥削”,根本不成立,你既然选择了养蚕这个行业,那么盈亏自负,任何人都不能保证你一定能买得起丝绸料子的衣裳,而城里那些富人身上穿的丝绸衣裳,也并不是抢你的,而是他们自己经商赚来的,这个也与你无关,你犯不着“泪满巾”,也犯不着敌视富人、仇恨社会。』

养蚕人的血泪被重重盘剥,你穷就是活该了,你不满?冯公知给你准备了一顶大帽子:“敌视富人、仇恨社会。”

剥削?那是不存在的。

『问题是:像张俞这样的无聊文人,并不是仅仅在宋朝才有,就是在当今的中国,同样也有。前段时间,我在中国某报纸上看到了《蚕妇》的现代篇:一个记者所写的采访建筑工人的文字,这篇采访记录了建筑工人的生活,然后在文章最后,画蛇添足地长叹一句:这些劳累的建筑工人,终其一生,都将买不起他们自己亲手建造的别墅。』

『和“蚕妇买不起绸缎衣服”一样,“建房子的人买不起房子”,同样也是煽动仇富的文字。』

“养蚕人穿不起丝绸,砌楼人住不起高楼”在冯公知眼里,就是一种合情合理的经济现象或市场现象呢。连说说都不行,记者长叹一声,就是:“画蛇添足”;写了,就是:“煽动仇富的文字”。

『所以建筑工人买不起房子,一点也不奇怪,说“建房子的人买不起房子”,并借此煽动“剥削论”,无非又是一个无理取闹、胡搞蛮缠的文人吃饱了撑的无病呻吟。』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ZF以每亩两三万的价格征收农民的土地,转手以上百万每亩的价格卖给房地产商,羊毛出在羊身上,房地产商再把房价抬高到每平方上万。ZF与民争利,房地产商哄抬房价。在当今的中国,何止建房子的农民工买不起城市的房子,就是普通城市工薪阶层买不起房子的也大有人在。冯公知闭眼不看,充耳不闻,自然是“建筑工人买不起城市的房子,一点也不奇怪。”了。

建筑工被压低工资,被拖欠工资,甚至白白干活,受包工头的盘剥,包工头又受腐败的ZF官员盘剥,冯公知依然闭眼不看,充耳不闻。对这种不合理现象的谴责、抨击,在冯公知眼里就成了:“无理取闹、胡搞蛮缠的文人吃饱了撑的无病呻吟。”

冯公知感叹说:『文人天生一颗热心,同情穷人,这个情怀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能被同情心遮蔽了眼睛、更不能被同情心扰乱了知识分子应有的理性、因而写一些无视经济常识、不讲道理、胡搞蛮缠的煽动性文字。』

『这首被小学《语文》教材收录的宋诗,竟然是一篇无视经济常识、胡搞蛮缠、有感情、无理性的垃圾文字,这样的文字对于世道人心,只有负面价值』

成千上万通过和权力结盟的奸商和成千上万大贪小贪的ZF官员们的暴富,明明吸的是民脂民膏,知识分子为底层百姓鸣不平的良知,在冯公知这里竟然就成了“无视经济常识、胡搞蛮缠、有感情、无理性的垃圾文字。”

这真TMD让我无语。

本来想怼一下,算了。当一个事情烂到超出你的想象力,你会觉得无话可说。

当一个公知的社会良知让狗吃了,你就觉得任何语言文字都苍白无力,说什么都是个屁!

------END------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

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

迂夫子读诗词yufuzidsc

(0)

相关推荐

  • 【西北作家/大赛作品50】随笔:谈谈关于读书的话题 | 杜崇斌/陕西

    读书是一件诗意的事儿.读书人自然也是一身的儒雅.从古至今,书香门第,飘散着书香的生活,一直是许多人追求的人生境界.所以,读书论坛应该是充满诗意地方,是交流思想.谈笑有鸿儒的高雅.恬淡.闲适的去处,一杯 ...

  • 古诗词欣赏‖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经典宋词十首,(第三集)

    蚕妇 (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在金日作·选二 (宋)宇文虚中 满腹诗书漫古今,频年流落易伤心. 南冠终日囚军府,北雁何时到上林? 开口摧颓空抱朴,协肩奔走尚腰金 ...

  • 盛泽先蚕祠

    200606位列<苏州园林名录>第68的盛泽先蚕祠   在吴江的盛泽镇上,有座先蚕祠,也被列入<苏州园林名录>,且位第68,简述评价为:古典庙堂.飞檐斗拱.那么,这究竟是一座怎 ...

  • 为什么有的人宁愿不吃蜂蜜,也不够买蜂农的纯蜂蜜?原因很简单​

    为什么有的人宁愿不吃蜂蜜,也不够买蜂农的纯蜂蜜?原因很简单 曾因稀有被炒成天价,有钱也难买,现回归常态,很多人却选择不吃 如果要说我国古老的养殖业,可能很多朋友会想到蚕,古语有云:"遍身罗绮 ...

  • 《我与丝博园》主题征文:丝丝心动

    丝丝心动    文/戴军 一桑一梓,安睡的是生命的静谧:一蚕一蛹,包裹的是生命的律动:一丝一线,是人生温暖行程的丝丝心动.丝绸从来都是美丽的东方符号,令无数人为之倾倒,江南丝绸甲华夏,盛泽百年绸都,日 ...

  • 遍身绮罗者,不是养蚕人。

    /这是土木小生的第691篇原创文章/ 1 晚上萧遥在现场办公室等待材料进场的时候,做钻探的工人过来想要借电,其实萧遥他们的现场办公室也不过是摆了两个集装箱而已,昨天又加了两个,后面用了一台柴油发电机, ...

  • 大部分人的财富观都是错的 |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大部分人心中,根深蒂固的财富观念是这样的: 劳动致富. 于是你就玩儿了命似的,比富士康的工人加班还厉害. 确定性的收入才是最好的. 给你100%的10块钱,和50%可能的1000块钱,很多人会选择前者 ...

  • 童年往事之养蚕

    本文4500余字,阅读约需12分钟 人生最单纯的快乐,莫不在童年.那些远去的记忆,时过境迁,想来犹觉好笑.闲暇之余,我便把这些往事一一写下来,聊供一乐. 小学二三年级时,我和弟弟养过蚕.我们那地方附近 ...

  • 【广东】徐蔚《养蚕记》指导老师:林燕玲

    养蚕记 东华小学东城校区二年级 徐蔚 你们见过蚕吗?蚕是一种和毛毛虫长得很相似的虫子,它们刚开始是黑色的,慢慢蜕皮后就会变成白色.蚕身体的两边有一些黑点点,蚕的头上面有两个大黑点,就像它的两只眼睛一样 ...

  • 梅子青,梅子黄, 菜肥麦熟养蚕忙。

    首夏山中行吟 [明・祝允明] 梅子青,梅子黄, 菜肥麦熟养蚕忙. 山僧过岭看茶老, 村女当垆煮酒香. 注释: 1.当垆:对着酒垆:在酒垆前. 译文: 梅子熟了,从青色变成了黄色,地里的菜和麦子也都成熟 ...

  • 富春五小 汪思涵 || 第一次养蚕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会员优秀习作 第一次养蚕 富春五小 三(4)班 汪思涵 早晨,我拿着一个鞋盒踏着轻快的步伐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知道我为什么要拿一个鞋盒吗?哈哈!你们肯定都猜不到,因为今天老师要分发春天 ...

  • 丝织业技术:中国又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考古发掘证明.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经过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开始衰落,西藏吐蕃越过昆仑山北进,侵占了西域的大部:中国北方地区战火连年,丝绸.瓷器的产量不断下降,商人也唯求自保而不愿远行.唐以后中国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因而相对 ...

  • 郭进拴|养蚕记

    [郭进拴原创]养蚕记 郭进拴,现为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会长,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已出版<湛河大决战><磊裕烽火><美女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