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怎样的食物,就是在选择怎样的生活
前一阵子入手了一本特别的书籍《小说餐桌》,这是一本集文学、美食、摄影为一体的小说盛宴。
作者黛娜·弗莱德摘取50部经典小说里有关美食的段落,并以一幅幅摄影作品加以想象还原,还以注释的形式叙述关于食物的前世今生。
一页页咀嚼这本小说盛宴,心情就好像真的像封面页里摘录的一句话:
“有时候觉得我的心,像是刚烤好的,面包一样。”
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里的苹果派,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里的小玛德莱娜点心,奥尔科特《小妇人》里失败的实验果冻,伯内特《秘密花园》里撒盐加新鲜奶油的热土豆.....诸如此类,总是能够挑动人的口腹之欲。
最有趣的是,在这小说段落下面,还会有对应食物的注释,类似于这种:
苹果派很久以来都是美国食物的一个象征。1902年5月3日《纽约时报》登载的一篇文章说道:“派在美国象征着繁华,里面的馅由不同季节的物产制成。派是英雄的食物,。吃派的民族是不可能灭亡的。”
这样一段文字一下子就串联起食物的前世今生情缘,甚至让你突然对手中看似不起眼的食物肃然起敬。
2.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电影《橙沙之味》,影片中有关于小零食铜锣烧大量的记录与拍摄。
或者说,主要围绕一家小小的铜锣烧店铺展开的一段店长千太郎与患有50年麻风病的老奶奶古井德吉的人生对话。
在影片中,最印象深刻的,就是老奶奶教店长制作铜锣烧红豆馅的那段场景。
在将蒸熟的红豆加糖加佐料调制好之后,老奶奶对店长千太郎说:“这时,立即查就太失礼了。让这些豆子适应这些糖,就像是第一次约会一样,年轻人要花时间亲近一下,大概要2小时。”
后来,在因麻风病遭受店铺周围人歧视,而不能到店里帮忙制作铜锣烧馅心后的一段时间,老奶奶给店长千太郎写了一封信,信里,她借红豆寓意人生:
“当我制作豆馅的时候,总会倾听豆子们讲述的故事。想象豆子们见过的晴天和雨天,微风把豆子们谈话的内容吹拂过来,听听它们的旅途故事。我认为这个世间的一切,都有可以诉说的故事,即使是阳光和风,也可以听到它们的故事。”
“店长,你知道的,我们被生到这个世界上,去看去听。因为如此,我们如此,我们不用去成为某个人。我们自己有自己生存的意义。”
3.
除了这部电影,在我平时的观影中,有相当一部分关于美食的电影,像《小森林》(春夏秋冬系列)、《朱莉与茱莉娅》、《植物图鉴》、《美味情缘》、《落魄大厨》、《美食、祈祷和恋爱》。
但凡是能够打动我的美食电影,它们总是能够传达一种超乎美食本身的力量。
春夏秋冬系的《小森林》,让人感受到四季往复、自然更迭的平淡与宁静。因着这份漫态的惬意,连周转不歇的时间仿佛都有了片刻的停顿,留恋人间,一饭一菜,四季烟火。
《植物图鉴》里以植物为食引,以相思爱恋为底料,以味觉浓淡作评分测级。
“喜欢一个人,连味觉的浓淡都会发生变化哦”
这句话,是我关于这部电影的评分星级。
《朱莉与茱莉娅》中,两位女性,因同样对美食热爱而发展出一份隔代情缘,绽放出一段精彩人生。
朱莉,一个自嘲为格子间里,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人。下班之后,最喜欢的一件事即是美食烹饪。
她对丈夫说:“你知道我为什么喜欢烹饪吗?”
“一天结束后,没有一件事是肯定,真的一件也没有。当我回家后,我可以确定的知道,当你在巧克力中加入蛋黄、糖、牛奶,它就会变得浓稠,这真是种安慰。”
于是,在尚不令人称心的生活中,她给自己订了一个目标:365天,完成茱莉娅写作的324份食谱,并在网络上坚持更新自己的美食感想。
那时,茱莉娅已是法国家喻户晓的美食大家。
正是这种冥冥中美食情缘,到365天后,朱莉的美食专栏关注人数飙升,被约书、采访,开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4.
一个人喜欢什么样的食物、简单的或复杂的,甜的、咸的,酸甜苦辣,百种滋味,皆是生命百态之体现。
比如我,糕点类的食物,以前喜欢吃那种奶油、肉松、蛋黄、巧克力等等点缀其中的花式,现在最经常吃的,最喜欢吃的,是那种特别简单的手工老面包。
只有面粉、蛋糕、牛奶三种底料,糅合起来却可以品尝到1+1+1>3的味蕾体验。
以前喜欢喝奶茶,现在喜欢喝苦咖啡、老茶。
以前喜欢吃大鱼大肉,现在更多的是惦记素菜谷物。
这是因为人开始慢慢变得踏实、深沉,开始渐渐喜欢那种平凡恬淡的生活。
十八九岁的那种盲目的冲动、那种无厘头的激情都已日渐沉淀下来,更加习惯也热爱独处时向内的自省。
七八年在外求学成长的变化,都在食物中一一铺陈开来。
我品尝过酸甜苦辣的生活,也最终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浓淡相宜的花式样态。
5.
我对食物还有很多很多的记忆,且某种记忆已无意识中积淀为一种成长印迹。
盛夏,一定要去买整箱整箱的红豆冰棒,是小时候吃的那种水冰棒。价格很便宜,但却是心头最爱,它们在舌尖弥留下的味道是再昂贵的雪糕都替代不了的。
严冬,一定要牵着男朋友的手,一起去吃热腾腾的羊肉火锅。
粉丝、白菜、成片成片的羊肉,一小碗的辣椒油、一小勺陈醋,还有对面坐着的满眼都是我的那个他,让再冷的冬天都有了期待中的热度。
我发现,因为这几年谈恋爱,我的食物记忆多了独特的味道。
吃细汤面时,一定要加一个荷包蛋。因为每次吃面时,我的那个他都会另外在汤面里加蛋。
去专科院校附近的安徽食苑点菜时,一定要点红糖糍粑;在百盛小饭店吃饭时,小食也一定要点红糖糍粑,或者虾饼。
去本科院校附近的木萧林吃饭时,要点五香杏鲍菇、叉烧鸭腿。
还有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去胡桃里酒吧,点了一杯名叫“教父”的调酒。
调酒师在吧台调了有半个小时,端上桌时,轻轻抿了一口,冰块的触感、舌尖又辣又苦且厚重。
并不觉得有多好喝,男朋友喝了剩下的那部分,晚上睡觉前吻了我一下,顿时觉得他酒后的余味好醉人。
至此,忘不了那杯“教父”,和朋友说起这杯酒,说真的就像电影《教父》,霸气且温柔呀,下一次还要去喝一杯。
最好,身边仍有一个属于我的那个他,那个满眼都是我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