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醒脑
今天说一个我们普遍都有的、似乎是出于“本能”的思维缺陷,这是我从股票投资上受到的启发。
1、本能
最近一两个星期,可能是过去五年里我关注“股市”最频繁的一个时间段(所以人不能闲)。而我发现,自己会表现出一些挺有意思的“交易特征”:
比如我关注了一支股票,今天它的股价在34块左右浮动;上午涨幅最高时超过3%,最低时回落到低于1%。
我发现,涨幅在3%左右时,自己脑子里简直挡不住一个声音,不断地说:买入吧,买入吧,你看大盘今天这个样子,很可能来个涨停呢。大不了明天就卖掉,也能赚一笔。
我甚至都已经输入了股票代码,差一点就点了“买入”。这个时候我几乎不会去想,这支股票一周前还只是29块钱。
但最终我还是用理智按住了自己,没买。结果过了不到一个小时,涨幅从3%降到了1%以下。这时我突然想:如果刚才买入,那已然就亏了两个点啊……
我发现,随着外部条件变化,自己会毫无来由地产生某些心理,几乎就像是出于本能:
大盘涨了的时候,我会莫名其妙地“感觉”还会继续涨上去;大盘跌了的时候,我会莫名其妙地“感觉”还可能继续跌。
于是,我突然意识到一件事:也许这种心理倾向不只存在于股票交易中。
是不是我们经常不知不觉被这种心理影响?我们是不是经常在情况乐观时觉得一片大好,忽视可能存在的问题;而在出现问题时又容易陷入悲观,觉得未来一片灰暗?
好像还真是。
2、一朝开心,一朝变怂
于是我仔细想了想,自己还在哪些时候体现出了这种思维倾向。结果发现,经常这样。
结果也就过了两个月,团队遇到一些困难,于是我开始陷入一阵怀疑——要是接下来没客户怎么办?要是团队发展不起来怎么办?
行业还是那个行业,工作还是那个工作,但想法已经180度大转弯。
这是种什么思维呢?背后又是什么原因?我不清楚。但我确实可以从自己身上看到这样一种心理倾向:
我们习惯用当下的情况来衡量未来,这就好像是出于某种天性;即便我们用理性克制,依然会受其影响;而这会极大地影响我们对未来的判断,以及对当下的选择。
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
健康的时候,我们似乎觉得自己金钟罩铁布衫,身体好得很。生病?开什么玩笑,那是小概率事情,跟我有啥关系。
然后等疾病到来那天,怂了。
年轻的时候,我们似乎总觉得自己还有大把时间。老了以后怎么办?养老储备?那是猴年马月的事呢,现在想这些太早了吧。
然后等退休到来那天,怂了。
依附一个大平台、做着一份安稳工作的时候,我们似乎本能地愿意相信会永远这样。35岁中年危机?被技术替代?不至于发生在我身上吧。
然后等裁员到来那天,怂了。
理性推断会是什么结果?无所谓,反正我们倾向于假装看不见;情况好的时候我们愿意相信一切会继续下去;情况坏的时候也如此。
3、应对之策
1)多种时间视角
最近我在读《精进》,昨天在知识星球里分享了里面讲到的“五种视角”。其中,有一种是“享乐主义视角”,主要关注当下;一种是“消极过去视角”,关注过去的血泪教训;一种是“未来视角”,即向前看,思考未来。
我的解决方案就是:处于顺境也好,处于逆境也罢,我们不能只“就当下看当下”;我们要结合多个时间视角来看待当下。
就拿股票投资来说。股价大涨时,我们要能看到“消极过去”,知道风险是存在的;股价大跌时,我们要有未来视角,知道长期可能向好。
所以今天在知识星球里分享了这么一段话:
真正做到,并不容易。
2)反向思维
简单来说,就是当处于某一种情况时,习惯性地思考相反情况发生是什么样。
和上面第一点有相似之处,但第一点着重讲“时间视角”,而第二点着重讲“反向”。
如果还拿股票举例,那就是:在股价涨的时候,给自己泼一盆冷水醒醒脑,想一想——要是今天晚点大盘掉头直下怎么办?现在可是在近期的高点呢。
正是基于这个想法,今天我没有选择买入。
还有很多事情,都不妨“反向”思考一下。
如果在未来的五年里,家庭的某个成员遭遇疾病风险,会有什么影响?
要是有一天公司经营下滑,需要收紧人力,会有什么影响?
如果自己在40岁时,还只有“工资”一个收入来源,会有什么影响?
上一篇:21天不抱怨计划
我在MetLife的团队正在招募。如果你对保险行业感兴趣,愿意加入我的团队,欢迎加微信:gyw1105mys。
赞赏取消啦,期待你点“在看”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