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7年,清廷才发现罗布人的存在,并做出征税规定每人交两块皮子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清朝时期,朝廷在罗布泊发现了一个神秘的罗布族,还要求他们每年上缴两块毛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罗布泊很多人都不陌生,它被称之为地球上的“生命禁区”,让无数的探险家都望而却步。其实,罗布泊在以前是一处水草丰美的人间圣地,它位于华夏的东南部,也被当地人称之为的罗布淖尔,即多水湖泊。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研究表明,罗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泊,由塔里木河,疏勒河和车尔臣河等支流汇聚而成,湖泊面积最大的时候约1万多平方公里,几千年来滋养了周边数百万居民,比如罗布人就依湖而生。
科学研究表明,罗布泊自上世纪初开始断流,一直到1973年彻底干涸,成为了“死亡之湖”。此前,罗布泊气候温润,水量充沛,湖泊中的鱼虾种类繁多,为罗布人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据调查,罗布人世世代代都生活在罗布泊两岸的水草中,一条小船就是他们的家,而且他们也极少踏上陆地,生活中的一切需要也都来自罗布泊的馈赠。比如,以罗布泊的鱼虾为食物,饮用罗布泊的湖水,当然也在湖中沐浴,不过您也不用担心污染问题,罗布泊是活水,净化能力强。
公元1757年(清乾隆年间),阿喇纳军官无意中深入了一片沙漠,结果就发现一汪湖泊,也就是水草丰美的罗布泊,不过当时的罗布泊面积已经缩小许多。让阿喇纳感到惊奇的是,湖泊草丛中居然还有人生活于此,而且这些人都不在当时朝廷的户部档案中,因此阿喇纳就派人前往和这些人沟通。
经过一番沟通,阿喇纳才知道他们是罗布人,并且还了解了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其中最让他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八九十岁的罗布人还宛若壮年一般,手脚灵活,行动自如,即便是潜水抓鱼都轻而易举。后来,阿喇纳将发现罗布人一事上奏朝廷,并希望朝廷将罗布人纳入户部档案,毕竟罗布人也是国民。
乾隆皇帝获悉此事后也十分诧异,还让户部官员前往罗布泊调查,最后也将罗布人都纳入户部档案统一管理。因此,朝廷和罗布人之间就形成一种权利义务关系,即朝廷要保护罗布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当有外敌侵扰罗布人的时候,朝廷要派兵前往营救支援。对于罗布人来说,也多了一项义务,即每年都要缴纳赋税。
朝廷户部官员经过调查,发现罗布人没有任何财产,也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做赋税。于是,朝廷为了照顾罗布人,就让他们每户每年缴纳两块水獭皮充当赋税即可。每年年初,当地官员晚上在罗布泊岸边升起火把,罗布人看到亮光纷纷划着小船从水草中出来,将提前准备好的水獭皮上缴官员。如果罗布人遇到了危险或者有什么需求,只要晚上升起火把当地官员就会立即赶到,如此朝廷和罗布人相处地也就十分融洽了。
几百年间,罗布泊一些河流沿岸的人口不断增多,导致用水量也开始激增,尤其是为了农田灌溉而不得不阻拦河道,甚至改变河道的流向,于是就导致罗布泊的一些支流断水,最终罗布泊的水量开始减少。罗布泊一旦缺水就导致沙漠化,进而影响环境和气候,对罗布人的生存造成了严峻的挑战,以至于有些罗布人不得不走上陆地谋生,而没有上岸的罗布人则最终伴随着的罗布泊的干涸,成为了这片“死亡之海”中的亡灵。
如今在尉犁县城西南,有一处当地居民打造的罗布人村寨景点,据说他们都是罗布人的后裔,目的是为了宣传罗布族的文化和传统。在罗布人村寨景点,虽然没有罗布泊往日的风光,但是在居住,捕鱼和歌舞等方面,都还原了罗布族的特色,因此吸引了很多游客前往体验,同时也增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收入。
在华夏大地上,罗布泊曾经像一颗耀眼的明珠般,闪现着耀眼的光芒,可是由于气候的改变,以及人们对环境的破坏,罗布泊的湖泊已经不再了,如果我们再不保护环境,我们的明天又在哪里?
参考资料:
《罗布人》作者艾比不拉·卡地儿,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