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德之不修,学之不讲(7-3) 2024-08-06 23:48:36 孔子之学就是修德之学。修德、讲学、徙义、改过等四个方面能不能做到,并非仅为孔子所忧,应当是所有“学者”的忧虑。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注释】讲:讲习。义:应当、应当做的。徙(xǐ):迁移。此处指靠近义、做到义。 【译文】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应当做的却不能去做,不好的毛病却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啊。” 春秋末年,世道纷争,礼乐尽失,仁义不举。孔子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却又无可奈何,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因而深深自责、忧虑万分。 孔子有四忧。一忧德之不修。修德即“明明德”,着重表现为利己。圣人有“明德”,普通人也有“明德”,圣人也是人,其“明德”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圣人之所以能够“明明德”,是因为能够自觉地将自身固有的明德显明出来;普通人只要注重修德,像圣人那样努力把自己的明德显明出来,就是“明明德”,就是大学之道。二忧学之不讲。讲学以启发自己,继而启发大众,而且“述而不作”,依圣贤之学引导、教导大家“明明德”,着重表现为利人。三忧闻义不能徙。闻即听到,听到之后应立即行动,否则就是听而不闻。徙即迁徙、改变,改变自己陈旧的观念,用圣贤的观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将外在的“义”内化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转化成待人接物处世的态度和理念,进而转变为“义举”,最终从旧我迁徙而成为新我。四忧不善不能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善是过,贵能改之。”“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一切善行都是小善,改过才是最大的善。 如何修德、讲学、徙义、改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见”不是固执己见,而是依圣贤的教诲而行。如果一个人尚处于入门阶段,缺乏悟的阅历和能力,一时难以达到悟透、得道的层次,就应该“信而好古”,严格按照圣贤的教诲,老老实实、不折不扣、勤修苦炼,真正明白不用自己悟就是“真悟”,然后修炼达到“自悟”的境界,这才是成为圣贤最快速、最有效的方法。 修德、讲学、徙义、改过也是成圣成贤的必由之路。修德为基础,德高望才重。有德有望,方可讲学。讲学传道,根本目的在于督促自己、引导他人顺义而行,时时处处以徙义为要,进而做到“见其过而内自讼”,及时改正自己的“不善”,不断提升完善自我修养,渐渐达到圣贤境界。 孔子四忧不同于凡人。凡人忧衣食钱财,忧功名利禄,所忧皆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身外之物,很少有人回归本初而忧修身立德。孔子之忧并非杞人忧天,而是胸怀天下,希望以此勉励后世勤学圣贤之道,人人都像曾子一样“吾日三省吾身”,终究成就圣贤。 赞 (0) 相关推荐 试译韩愈的《师说》 古时候想要做学问的人是一定要向别人拜师学习的.老师的职责是传承道(理),教授术业,解除疑惑.人们并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懂的,怎么能没有疑惑呢?有疑惑却不拜师学习,那疑惑终究不能消解.比我早出生的人,他懂 ... 不是孔子和老子不够意思,有话不明说,而是你我不懂他们的意思 如果说1/1000的人理解到孔子的境界,那么可能只有1/10000的人能理解老子的境界,他们的言论影响了几十亿人几千年的时间. 普通人对他们可望而不可即,但都会参考他们的言论,去指导自己的生活,然而对 ... 《大学》中的人格境界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四书"之一,提出了小人.民.人.君子.贤人.仁人.圣人等不同境界的人格形态.结合<大学>所提出的"三纲".&quo ... 江苏状元作文《平凡的孔子》,开头一流,字也好好看 常读好作文,不仅在于可以学习到写作技巧,还在于可以激发写作灵感和创作热情. 今天推荐一篇江苏省"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的高中组现场第一名作品<我不是>,这里临时改为&l ... 《说文》第433课:论语“德之不修,学之不讲”,“讲”字何义?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言"部的两个汉字:"詣.講",两个字在现代汉语分别简化为"诣.讲",其中"讲&qu ... 【每日学一句论语】述而7.3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 [述而7.3]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翻译] 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 ...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原文] [翻译] 孔子说:"不去培养品德,不去讲习学问,听到义在那里却不能去追随,有缺点而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 [解读] 孔子四忧 本语音由人工智能朗读,可能会出现多 ...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 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不去修德,不去讲学,听到义不能追随,发现缺点不能改正,这是我所忧虑的. 赏析 孔子处身立世讲究四步法:修德.讲学.闻义徙.不善改. 修德,最早出自<左传·庄 ... 《论语别裁》 《论语别裁》 《论语·述而篇第2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怎样的精神面貌? 7·2 子曰:"默而识(音zhì志)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识:读四声,记住.厌:厌烦.满足.诲:教育,引导.倦:疲倦.何有于我哉:对我有什么难呢? 孔子这句话的 ... 学习的力量一小磊学《论语》 之“升车,必正立” [原文]10.16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白话译] 上车时,身体一定先站直,然后拉着扶手带上车.在车内不回头看,不高声说话,不用手指指指点点. [注] 绥:上车时扶手用 ... 辛丑重读《论语集注·读论语孟子法》读书心得04 程子曰:"凡看<语>.<孟>,且须熟读玩味.须将圣人言语切己,不可只作一场话说.人只看得此二书切己,终身尽多也." 程子曰:"<论>. ... 学习了《论语》,旅行都不一样了|听友心得 山东服务区:孩子去点餐问售货员阿姨哪种饮料好喝,阿姨说饮料对小孩子不好,哪种都不适合你.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圣贤文化滋养的城市的人们,让我爱上这里.突然有个想法等我退休了,也来这里生活,偶尔可以上山去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