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逃离”户型,成功的引起了我的注意!

01

楔子

今天早上,良有方的朋友群聊里,有朋友发了上图的这个户型,是柏涛西南事业部的创新产品:160多平方、3房4厅2卫,双钥匙房。

这个户型很有意思,设计的出发点也很明确,因为房屋的主贷人被“宅家”这个事情逼的苦不堪言,所以才憋出了这个户型。

我援引了他们对户型的介绍,如下。

良子认为,对于疫情的任何思考都是值得鼓励的,这个户型也不例外。但是设计是有方法的,这个方法大家可以见仁见智,是可以被拿出来探讨的。
因为良子是《一个适合三代同堂,“宅家抗疫”的理想户型!》的原创者,很多朋友有什么新户型,都会发我看看,希望我提点“看法”。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就是我对这个创新户型的一些思考,与大家一起分享。
02
隔 离
这个户型最大的价值是探讨了“人作为个体,存在的意义“,强化了户型对于家庭每个成员的均好性。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我们一直在谈论”以人为本“。而且这一点,也会受到众多个体的”追捧“。
在这个户型里,原创者给三代人分别设计了3个厅,每个厅都预设了生活场景,满足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家庭成员的需求。
从设计的角度来说,这些点都是对人性的关怀,值得肯定,也值得推广。
但是事物总是有两面性,强化个体独立同时也会带来其他问题。
03
融合

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国际上出现了”逆全球化“的趋势,不免让国人非常担心。因为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不能失去订单,不然后果很严重。
那么,联想到这个户型的”隔离“,家庭成员的”各自为政“,是不是有点相似呢?
良子一直觉得”户型“是一个系统,而家庭不是3代人的简单相加,它应该是一个”互助组“,一个融合的问题。而户型是对于这个”融合“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个显性的表达。
所以,这个户型的优点,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问题。
我画了两张分析图用来说明下:
最左侧的儿童房和最右侧的主人房,我把他们进行了联线。设想下,如果晚上小朋友踢被子或者哭闹,作为父母的你,要跋山涉水去照顾,你的内心是什么感受?心里指不定有多少“羊驼”飞驰而过呢!
当你看到上图的这个户型时候,你会觉得动线很可笑。而这个创新户型和上图的对比,你有什么感觉,我就觉得似曾相识。
当然,改善的方法也有,把主人房和父母房简单对调,也是个折中的方案。但是破坏了初衷,看起来总是怪怪的。
这个户型的初衷是“以人为本”,但是在160多平方的户型里只有2个卫生间。其中一个卫生间还要穿过家政间才能到达,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虽然卫生间的数量多少不能代表文明程度,但是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文明程度”
老人因为身体机能的退化,在如厕时需要占据更多的时间和频次,单独设置会比较合理;而小夫妻需要私密性,单独设置也会比较合理;剩下就是2个小朋友,如果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不是也应该单独设置吗?
如果还有客人来,是不是有个公卫,会更健康呢?
从上图的分析还可以看到,每个卫生间与卧室的关系都不太紧密,晚上使用也不是太方便。
正是因为孤立的、机械的看待家庭里的每个成员,导致了这些问题。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要把家庭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既保证每个家庭成员相对独立的空间(也未必要单独设置,可以分时使用),又保证家庭成员“组团”活动的空间,最后通过建筑师的“智慧”整合出一个合理的“户型”。
04
市场
因为这个户型时针对三代同堂的,所以必然是属于“改善型”、面积较大的户型
这种产品如果放在上海就是过1000万的产品了。试问,这样的客户心理,设计师研究过吗?
良子正好是三代同堂,住的是130的户型,勉强符合户型的定位,就“以己度人”一把吧。
a.愿意三代同堂,主要还是迫于“现实生活的压力”。如果有钱,我更愿意对门也买下来;如果有钱,我更愿意请个“住家保姆”,减轻父母帮带的压力。
b.对于空间,我的原则是不要浪费,虽然也“好面子”,但是形势比人强啊。功能复合,高效利用还是首要的考量因素。
c.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希望给父母和孩子“多一点”。所以我更希望预留一些多功能的空间,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可以作为“储藏、隔离、住家保姆”等不同的功能使用。
d.在双职工家庭,爷爷奶奶承担了很大一部分与孙辈互动的功能。这既是社会化分工的需要,也是老人得到“心灵慰寄”的好途径,所以我更希望空间是老幼互动的“主战场”。
e.父母在慢慢老去,老人的生活状态是很多年轻设计师没有体验过的。他们是从“自理向需要帮助”过渡的一个“完整”过程,如何适应这种变化,不是一个简单的空间就能满足的,需要不停的去适配,所以房子的弹性要事先预留。
可能还有很多。。。就写到这里吧!
对于空间和个体自由有要求的客户,必然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群体。而这部分人群的生存状态,其实未必那么的“闲暇”,他们背负的压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所以消费必然是“理性”的,高效的
对于愿意“三代同堂”的客户,必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遵从的群体。而这部分人首先考虑的是父母和孩子,然后才是自己。所以消费的时候更多的考虑是“利他”
而两者结合的客户,你觉得是什么样的呢?
05
结束语
我看到这个户型的第一感觉是“逃离”,是对于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的“妥协”,与我的处世观念并不一致。
正因为这种不一致,所以我希望尽量”客观“的去看待这个户型,但难免夹杂着”私心“。
对于疫情后,任何的思考和探索,都是有价值的。孤岛也好、融合也罢,都是”表现形式“,本质是”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不同时期,总有一款产品是适合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唯有洞察”事物的本质“,才能到达市场的”彼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