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里的小河墓地

  • 实拍文物·让美流传


一、小河墓地的命名和初掘

1900年,罗布人奥尔得克作为瑞典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的向导,首先发现了在历史中消失达1600多年的楼兰古国,由此得到丰厚的报酬,并使他意识到,沙漠里的古代废墟中都埋藏着无价珍宝!此后,他不断的在沙漠中寻找着宝藏,大约在1910—1911年间,在罗布泊发现了“有一千口棺材的”沙丘。

1933年夏天,斯文·赫定与当时的中国政府达成协议,共同组建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勘测西北交通线。1934年,当他们来到孔雀河——库姆河流域调查时,奥尔得克再次赶来帮忙。

瑞典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

赫定提笔为他画了一张速写,而他带给赫定的礼物,就是那神秘的墓地——不亚于楼兰的重大发现,赫定因此派贝格曼前往调查。

在奥尔得克的引导下,他们在沙海中苦苦寻觅两个多月,终于在库姆河的支流以西4公里,如愿以偿的找到了这处墓地。由于这条支流没有名字,贝格曼就称其为“小河”。

由于在他们到来之前,这里已经遭到破坏,因此,贝格曼一行登上沙丘,只见遍地的木柱、木雕、木乃伊、厚毛织物碎片等。此后,他们发掘了12座墓,带回了200件文物,贝格曼将这个遗址命名为“小河五号墓地”。

贝格曼关于小河墓地的《新疆考古记》于1939年出版,书中向世界介绍了他称之为“微笑公主”的一具女性木乃伊,这具木乃伊经鉴定为“印欧人种”,震惊了世界考古界,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二、小河墓地的再次科学发掘

贝格曼离去后,中国历经旷日持久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罗布泊成为核试验基地,是当时最神秘也管控最严格的军事禁区,小河墓地也就从此隐匿在了瀚海大漠的深处,再也没人知晓它精确的方位与坐标。直到1980年代,中国考古工作者才进入罗布泊工作,但并未找到小河墓地。

2000年12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炳华随深圳大唐影视广告公司《中国西域大漠行》摄制组进入罗布荒原,借助地球卫星定位仪,对照当年贝格曼的线路图,他们终于找到了小河墓地,由此引发国内外学界对小河墓地关注的新高潮。

小河墓地位置图·来自网络

2002年,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小河墓地考古队,由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担任队长。

考古队于2002年12月抵达小河地区,对小河墓地及周边遗址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规范的考古调查,并且试掘墓葬4座。试掘结果表明,这座沙丘是长时间连续建造形成的一座大坟冢,大大小小的墓葬由下至上、由早到晚层层叠压,共由五层构成。

小河墓地·来自今日头条图库

2003年12月,小河墓地全面发掘开始,至2005年3月,共发掘墓葬167座,出土文物数以千计,尤其是木雕人面像、骨雕人面像、大型牛角、权杖头等文物在新疆地区均为首次发现。

墓地采集古尸30多具,其保存之完好,人种之重要,为世界考古所罕见,著名考古学家、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科林·伦福儒评价道:“这对整个欧亚考古都是重大的发现,对欧洲考古学家来讲,小河简直就是一个梦想。”

三、小河墓地奇特的葬俗、干尸和遗物

1、船形棺木

小河墓地的墓葬结构基本一致,先挖沙穴,然后穴中放置棺具,最后在棺前竖不同的立木。棺具由胡杨木制成船形,大小正好可以盛殓一个槎死者。但此棺特别之处在于:无底!简单地说,就是类似于把船扣过来当棺材!

船形棺木·四库全叔拍摄

船形葬具在中原地区比较罕见,但是在我国东南、中南、西南等地区则多有。有学者认为,这代表了一种生与死的信仰。这些地方的船形棺由独木刳(kū)成,因独树为神灵所居,故称“灵槎(chá)”,也称为“仙人舟”,是死后借以飞升天界的神器。

船形棺木·四库全叔拍摄

不过,由于小河墓地的船形棺是用胡杨木制成的侧板、两挡、盖板拼合而成,与独木刳成存在一定的区别。其实,理解这种特殊形制的葬具,一定要注意到它“无底”的特点。如果把棺盖打开则可以明显看出,这个墓穴和葬具是女阴之状。大地是母亲的象征,是万物生长之源,棺下无底,表明逝者通过阴户而重归母体,从而希望获得再生的力量。

船形棺木·来自网络

2、立木

小河墓地的外观为一座椭圆形的大沙丘,沙丘上竖着140多根多菱形、圆形、桨形的胡杨木立柱,密密麻麻犹如一片丛林。贝格曼曾猜测,立柱上面会有屋顶,但在很久以前就被风吹跑了;而“桨形物则预示着埋葬在这里的人们生前经常划桨。”69年后,当新中国的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再次展开科学发掘后,推翻了贝格曼的假设。

小河墓地立木·来自今日头条图库

这些木柱都竖于棺前,每一个男性棺前立一根桨形的木柱,桨页宽大,表面涂黑。桨柄呈四棱形,表面先涂红,然后在红色痕迹上再涂黑,其上刻有七道阴皱纹。此木象征女阴,表现了新疆地区古代先民特有的生殖崇拜习俗。

女阴立木·四库全叔拍摄

每一个女性棺前立一根多棱粗壮的木柱,上端呈五棱形,下端稍呈不规则圆形。立木顶端渐收成尖锥状,涂橘红色,距木柱顶端39厘米处缠绕棕红毛线,毛线下固定一组草束,像征硕大的“男根”。

男根立木·四库全叔拍摄

上粗下细的“男根”和“女阴 ”,以夸张的比例、庞大的数量,构成了小河墓地神秘而令人惊讶的生殖崇拜文化景观。

3、牛头

牛头作为陪葬品,具有泛世界性,比如土耳其的恰塔尔·休于遗址浓厚的牛角崇拜氛围,所见牛角之多,令人瞠目结舌。有研究者指出公牛是男神的象征,还有一些研究者认为公牛角与女性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牛角脱落后能够新生的特点,又使它和女性与大地的生育功能类比对应。

牛头·四库全叔拍摄

小河墓地随葬的牛头,其制作方法是先将牛头剥皮,然后从前颅中部横向切割,只保留上部带集校的颅面部分。在颅面上先横向涂画黑色线条,然后画竖向的红色线条,形成红黑交错的网格纹样。

这种随葬品展示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密切关系,贝格曼在《新疆考古记》中曾说:“我知道乌拉尔——阿尔泰人,不论是否穆斯林,都有将动物颅骨放在坟墓上的习惯。”它们有可能体现出财富的含义,也有可能起着辟邪、保护墓主人灵魂的作用。

4、美女干尸

由于特殊的气候和地理条件,沙丘阳面墓葬里的尸骸普遍保存较好,成为珍贵的干尸标本。

例如编号为“M11”的女性墓葬的墓主人,“身长152厘米,……眼窝深陷,亚麻色长睫毛,鼻梁高直,嘴微张,唇薄,嘴唇轮廓明显。头发上也抹了一些浆状物,……将涂抹物清除之后,显见浓密的亚麻色头发,自然中分,长至胸部。”她明显具有欧罗巴人种特点的美貌,在国内及日本、欧美巡展时,引起轰动,被誉为“小河公主”。

小河公主·四库全叔拍摄

从小河墓地部分干尸的外表来看,他们都有与小河公主类似的亚麻色头发和眼睫毛,这是古欧罗巴人种的一些特点,但DNA分析的结果却要复杂得多。

小河公主·四库全叔拍摄

科学家从小河墓地第五层选取30个个体进行线粒体DNA分析,最后成功获取了21个个体(有男有女)的基因型,其中15个基因型属东部欧亚谱系,其余6个属西部欧亚谱系,也就是说,小河早期人群是一个东西方混合的人群,而不是单纯的欧罗巴人种。

小河公主·四库全叔拍摄

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表明,他们在迁入塔里木盆地之前,就已经发生了基因混合;在罗布泊定居后,由于外来人群的不断融入,原有人群的遗传结构也发生了改变。

5、毡帽

通过发掘发现,小河墓地中的每一位逝者,头上都戴有圆形毡帽,帽子通常是本色羊毛,上面有红色的线绳,还绑有羽毛饰物。用红色毛线绑在细木棍上,然后再插在帽子上。帽子缀有鼬皮,有的鼬头还选在帽子的前部。

毡帽·四库全叔拍摄

经鉴定,羽饰所用的羽毛极可能是鵟或,雕的羽毛。而毡帽上的鼬鼠属于伶鼬,极善捕鼠,在今天的新疆也有广泛的分布。

6、木雕人俑

在一些木棺中还发现了木雕人像,有的还做出五官和头发,身裹动物毛皮。这些木制人体大多单独殓葬,随葬品、葬俗也和真人无异,可以认为它们是某一死者的替代物。

木雕人俑·四库全叔拍摄

这种丧葬习俗表明,小河人相信人体只是灵魂的居所,在肉体死亡后,灵魂依旧永生。由于某种原因,可能死者尸骨不存,因此便以木尸代替,以让死者的灵魂有所归依。

7、木雕人脸

墓中随葬的木雕人脸制作很精细,平面呈椭圆形,正面浮雕出夸张的人面五官,人像眉弓发达,眼窝内凹,并嵌有两颗小白珠作为眼睛。鼻子高耸,鼻梁上横搭有7道细绳。嘴呈长方形,内嵌8颗用截断的白色羽管做成的“牙齿”。额顶中部穿有一小孔,可能是用来穿绳。

木雕人脸·四库全叔拍摄

有研究者认为木雕人脸是小河欧罗巴人种面貌的写照,这种奇特的随葬品和神秘葬俗,体现了小河居民的原始宗教信仰与文化意识。

四、小河墓地的未解之谜

小河墓地从形成到最终废弃,延续了很长的时间,据不同层位的碳十四测算,小河人群存在于距今3500—4000年之间,前后持续了大约500—600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