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陆地诗词》(229)咏京杭大运河(书法舞蹈版)
咏京杭大运河
陆 地
千里京杭一脉穿,
桨声帆影纤夫喧。
连州跨郡通江海,
吴水越粮到殿前。
Ode to Beijing-Hangzhou Canal
By Ludi
Tr. Zhao Yanchun
The Great Canal, north-south, a great course be,
Noise of oars, shade of sails and trackers’call!
It links cities, counties and the blue sea,
Sending water and grain to the Grand Hall.
注 释
■千里京杭一脉穿——
起句全景再现了京杭大运河贯通南北、蜿蜒千里的磅礴气势。京杭大运河开掘于春秋,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南起余杭(今杭州),北至涿郡(今北京)。里程之长、工程之大、历时之久实属世间罕见。“一脉穿”一语双关,既指大运河在空间上纵贯南北、蜿蜒千里,又指其在时间上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桨声帆影纤夫喧——
承句由远及近,形象描绘了大运河帆樯林立的勃勃生机,重现了昔日运河漕运的峥嵘之景。远望河道,只见千帆竞发、舳舻相接、“帆影”幢幢,一派浩荡;近观码头,只听得“桨声”雷动、帆过水惊、纤夫低吼、骡马齐喧,交织相融,谱写出一首恢弘大气的漕运之歌。
■连州跨郡通江海——
转句简述了京杭大运河贯通海陆、连接南北的沟通功能。大运河全长约1797公里,由南至北跨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安徽等8省35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为中国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顺畅与便利,对带动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发展作用非凡,故称“连州跨郡通江海”。
■吴水越粮到殿前——
合句突出京杭大运河非凡的历史意义。“吴水越粮”指南方的水粮物资。吴地本在江苏一带,越灭吴后,通称“吴越”,这里代指南方。“到殿前”描写运河贯通后,南方的水粮物资能够迅速直抵京城,甚至直达紫禁城墙下。京杭大运河将全国的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连接在一起,将不同江河流域的生产区域联系在一起。历代封建王朝当权者以它为基础建立起将各地物资输往都城的千年漕运体系,维持着王朝的生命。
延伸阅读
京杭大运河,又称京杭运河或简称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大运河。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一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它全长1794千米,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其长度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京杭大运河一向为历代漕运要道,对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曾起到重要作用。19世纪海运兴起,以后随着津浦铁路通车,京杭运河的作用逐渐减小。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开凿运河基本都是为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例如吴王夫差命人开凿邗沟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运送军队北伐齐国。隋王朝在天下统一后即做出了贯通南北运河的决定,其动机已超越了服务军事行动的目的。中国古代很长时期内,经济重心一直在黄河流域,北方的经济比南方进步。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400多年的混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与此相比,南方经济获得迅猛发展,成为全国经济重心。隋统一全国后,定都长安,其政治中心不能伴随经济重心的发展变化南移。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长安需要与富庶经济区联系,北方各地则需要南方粮食物资的供应。隋以后的历朝历代,至清朝后期,无论是大一统时期,还是割据分裂时代,官府都注重运河的疏凿与完善,其动机无外乎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充分利用运河漕运,建立庞大而复杂的漕运体系,将各地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输往都城所在地,成为中华大地统治者的主要手段。
运河水不仅承载着南来北往的船只,而且孕育、滋润着沿岸的运河儿女、运河城市。运河边的建筑,如会馆、河埠、码头、桥梁、船闸及漕运衙门等都是为在实际生产中使用而建。运河边也有很多民风民俗透露着务实之魂。如江苏淮安运河渔民的“交船头”“汛前宴”“满载会”等习俗。这些习俗都直接、真切地体现出劳动人民盼望丰收的愿望。运河生产过程中也创造了许多与生产相关的艺术,如大运河号子。其中河工号子,是挑河、抬土、筑堤、下桩、打夯时所唱。号子或粗犷简朴、或苍凉雄劲,一方面可以鼓舞精神,另一方面可以组织指挥集体劳动,如山东的《抬土歌》。运河上的纤夫有闯船号子、拉纤号子、粮米号子等;船工有船工号子,种类繁多,有启程的出船号、推船号、起锚号、拉蓬号、撑篙号等,行驶的摇橹号、拉纤号、扳稍号、扯帆号,停船的下锚号、拉绳号等。这些既是在运河实践中形成,又切实利于生产,都蕴含着务实之魂,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中文朗诵:凌晓军
英文朗诵:邬建军
诗文书法:相金科、陆德才、丁正生
图文统筹:惠东坡教授
舞蹈支持:学堂乐歌 湖光塔影
舞蹈总监:李 淼
舞者:李佳欣
拍摄制作:孟静
图文编辑: 曹慧瑜
技术支持:圆角文化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诗作者: 陆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博士,中国首位新闻传播学博士后(复旦大学)。曾任蚌埠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记者、主任编辑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现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文化体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大众文化学会节庆礼仪研究会会长、北京市写作学会副会长。1998年以来,发表广播电视与新媒体以及文化产业等方面的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编著、译著等17部;2004年被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评选为全国“十佳”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先后创办每年一度的中国电视满意度博雅榜和中国网络视频满意度博雅榜。博士招生方向: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研究;节庆礼仪文化与传播研究。
译作者:赵彦春,上海大学教授、上海大学中国文化翻译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学术期刊Translating China主编,华北科技学院特聘教授、天津市特聘教授、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文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国学双语研究会执行会长、国际东西方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台湾政治大学《广译》编委,中山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延安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校客座教授,印度Mericet大学学术委员。涉猎哲学、语言学、翻译学等多门专业,除80余篇科研论文外,出版专著8部,译著19部,编审教材5部。2014年出版的《英韵三字经》,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二十一世纪英文报、今日头条、网易等各大知名媒体广泛报道,被誉为“有史以来最美汉英翻译”“神翻译”“神还原”。
书法作者:
相金科 ,河北满城人,中国作协会员,河北省书协会员,河北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外宣局长,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省作协党组书记;现任河北省记协主席,省政协委员。著作有《灯下随笔》《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伟哉长城》等。
陆德才 ,山东安丘人,中国书画家研究院总院副院长、海南分院 院长 ,中国企业文化名人协会副主席、海南分会主席, 海南省中俄文化交流协会副理事长 、海南大学客座教授 、海南大学书画艺术协会会长、海南省风筝协会会长。 书法作品在全国多次获奖,并被比尔盖茨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台湾国父纪念馆等机构收藏。
丁正生,男,1956年3月生,安徽怀宁人。幼从祖父学柳,后学颜,博涉钟王苏黄邓诸家。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