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海底捞服务无感的就我一个吗?

你li海底捞终于出事了。这个“终于”不是幸灾乐祸,而是悲观主义被应验后的笃定。

在社交软件上称赞海底捞的服务已经成为一种political correctness,甚至会形成一个专门的话题,比如#海底捞的服务有毒。

生日送蛋糕,打包小零食,拉面表演已经被说烂了,然后就有了在单身狗对面摆玩偶,雨天送雨衣雨伞,一句话概括就是“就差替你把账结了”。

人们在谈论海底捞时,究竟在谈论什么?仅仅是走心的服务和意外的惊喜吗?不,他们谈论的只是自己——我缺爱缺关注!要被亲亲抱抱举高高!

起家于火锅而成名于服务,这种套路不可谓不清奇。可顾客偏偏很吃这一套。没办法,在这个巨婴国度,人们最习惯的角色就是被无条件宠爱的巨婴。好的服务=主动提供一切需要不需要的东西,以顾客的智商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并且主动索取?开玩笑。

本穷吊只吃过几次海底捞,而且对人均近100的价格耿耿于怀了很久。毕竟我们穷人思维是花钱吃东西去了,憋整那老些虚头巴脑的。

我脑海中的印象首先是无尽的长队,饿极了吃门口的膨化食品(特么这玩意儿竟然也被夸上天,还有了“随口说好吃临走时被送一大包”的梗,信不信去超市买两包砸死你)。

终于被叫号,路过某桌时正在表演现场拉面,一桌人两眼放光掌声雷动,让满大街的兰州拉面(虽然这东西本身就是个伪概念)情何以堪。点,等,上,涮,吃。

服务员总在桌边晃,一会拿围裙,一会拿辫绳,一会倒点柠檬水,一会再倒点,喝了一口再倒点。眼晕,我说先不用倒了。迎面一张标准的笑脸,顺手又倒一点。

服务员们突然向某张桌子集合,排队站好齐唱“生日快乐”。不知道的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对面的友达一脸羡慕:“据说在海底捞,服务员听到有人过生日就会唱歌送蛋糕。”

我:“他们怎么知道的?”友达:“你说话他们听到了呀。”我:“被偷听原来这么爽?”真是个多疑而刻薄的人呢。

对于在海底捞究竟吃了什么,我几乎不记得了,或者说并没有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走时友达问:“是不是特别好?”我只能答以:“你指什么?”毕竟吃货眼里吃的好才是真的好。

海底捞也好,别的什么也罢,归根到底是做生意赚钱的,所以再“善”也是伪善,是博取好感驱动下的过度殷勤。而假的东西再精致也终究是可厌的,而且支撑不了太久——这便是我在开头说的“悲观主义应验”的来源。

餐饮行业出了卫生问题,人们却依旧在跪舔——“我能做什么,当然是选择原谅海底捞咯。”除了无脑,还是无脑。至于用“别家没准更脏,餐饮行业都一样”来洗地的,则已经由麻木不仁上升到助纣为虐。

食品不能算海底捞的宣传重点,却是一切盛名之下的根基。这就好比某人长得帅收入高性格好,就是道德有问题——搁你你敢嫁吗?

对海底捞无感这件事一度让我很惶恐,因为对他人“主动提供”的善意感到厌烦实在是不可理喻。其实我想要的很简单——安安静静地吃口干干净净的饭。

不过以后总算有了借口:“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要记得装出一副轻车熟路无比痛心的表情。毕竟在这个年代,每对还敢在外面约吃的朋友,都特么称得上生死之交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