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思考》:不掌握思维模型 知识就是低效积累
读《好好思考》有一段时间了,概念比较多,有的章节反复看了好几遍。
这本书是成甲老师继《好好学习》之后,在2019年10月新推出的。
成甲被称为“中国最会学习的人”,一边开公司一边开设说书专栏,是“得到”app的人气讲师。
为了研究思维模型,他花了两年多时间和各行业高手交流,阅读并分析思维模型鼻祖查理芒格的文章和传记,甚至还和查理芒格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很多看这本书的朋友,估计跟我有一样的痛点:
输入越来越多,收藏夹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却感觉信息还是碎片状,未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我们总说事物都有底层逻辑,但它到底是什么?怎么提炼出来?
解决问题,有时凭借经验也可以处理的很好,但又总觉得不成章法。效率低,输出更是没有系统。
读了这本书,找到问题所在:即缺乏思维模型,尤其是多元思维模型。
01 什么是思维模型
思维模型是大脑中用于解决问题并做决策的一个模板。梁宁说,思维模型就是思考问题的套路。
多元,顾名思义就是不同角度,不同学科,不同纬度的思维模型组合。
举个栗子,就像小孩子都喜欢玩的乐高。拼装一个乐高小人,就是一个简单的模型,大概只需要两三步就能完成。
而组装一个乐高世界,组成不仅有人、动物,还有各种建筑和交通工具。是一个系统的拼装组合。
多元思维模型的建立有两个底层逻辑。第一个是积累经验型学习,第二个是深度思考型学习。
经验积累型,是通过在实践中不断试错,优化解决方案,从而提升决策能力。
由于每个人的阅历、经验、知识水平等各不相同,导致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也不同。
这,直接决定我们对问题的认知,也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
深度思考型认为我们不需要重复造轮子,关键我们是否能从貌似的新问题中,洞见问题的本质。前人已经总结了很多高效的方法和规律。
毕竟问题都有同构性和相似性,如果用基于科学和规律的思维模型替代基于个人有限的经验。
那等于更新迭代了我们的认知系统,就像电脑升级系统一样。突破成长瓶颈,进入陌生领域,也能快速进行知识迁移。
正如罗振宇在一篇文章中说:
“只要是人类的思维模型,都必然体现的是一个残缺的世界,都必然忽略了真实世界的某个部分。当绝大多数人在用某种模型思考问题的时候,你能在关键问题上用不同的模型思考问题,你就容易获得认知优势。”
02 思维模型的四个层次
前边说了,掌握思维模型是为了有效解决问题,思维模型又是基于科学和规律的解决问题总结出来的。
这简直有点鸡生蛋,蛋生鸡的意思。那到底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并且去提炼出思维模型呢?
书中帮我们总结了,多元思维模型解决问题的4个层次。
第1类是经验技巧类策略,这个往往源自于个人有限的经验,比如有些谚语;第2类是归纳提炼的方法流程,比如麦肯锡工作法;第3类是基于科学的方法验证过的学科原理和规律;第4类是哲学视角,有效的思辨思考问题的方式,是最影响底层基础认知的模型。
当然这4种层次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使用的环境和条件不同。基层员工,基础工作比较多,那可能掌握第1类和第2类思维模型,就可以解决具体问题。
但想要成为更高的管理者,就要对学科原理和哲学视角投入更多精力,因为需要在宏观大局上,找到全新的解决思路。
这里提到了一个棱镜法,去分解问题。
牛顿借助三棱镜,把太阳光分成红橙黄绿蓝靛紫。那我们看问题时,也可以通过这个方法去追问,答案背后的不同层次。
03 掌握思维模型的方法
如何学习和掌握思维模型,作者用了阅读、工作、超一流三个维度详细拆解,讲了很多实用的方法论。
读书
查字典法、关键词法、知人论世与思想地图法。
查字典法,即把厚厚的工具书当作字典来用。遇到问题去查解决方案即可,不需要把所有的内容都看完。
用20%的时间来阅读,80%的时间来思考。快速浏览或者看目录,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读完去思考:为什么刚这个点对自己有启发。这个启发点是否可以用在生活中。
这个方法一般针对单一概念。比如,在书中看到锚定这个词有兴趣,可以思考该理论能用在哪些案例上,思考它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
锚定,是说人们不清楚事物的价值,需要选取参考对象来估值。那这个概念显然是用来解决“如何定价”的问题。
关键词法是先思考一本书要讨论的主要问题,再寻找相关关键词,最后厘清关键词之间的关系,以及关键词是以什么逻辑来解决问题的。
这种方法便于寻找更系统的思维模型。
知人论世与思想地图法,是要我们思考问题时,要考虑研究对象所处的背景和时代,透过文字观察字面没有的信息和思维。
本质是要理解一个思维模型的产生条件及适用边界。
举个栗子,我们在盘点华语音乐的时候,总会提及2000年是诸神时代,产生了很多好歌手和音乐作品,判断标准通常是作品的传唱度。
以此为尺,会得出当今华语乐坛扑街,没有好歌手和好作品的结论。
但是,数字音乐的发展,娱乐环境多样化和消费群体的分层,已经很难有跨越各个层级的现象级音乐作品。
工作
有的人工作时间很短,却能快速成长进步,关键是他们善于挖掘隐性知识。找到别人的优势策略,把这些转化为自己的显性思维模型。
隐性知识是指我们在做事中积累的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经验。
作者在这里提到了做会议纪要和工作笔记。举了知名投资人傅盛刚进360时,为周鸿祎做会议纪要的故事。
这段经历让傅盛记忆深刻,并且有总结说:写会议纪要不仅是为上级服务,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整理、提炼、反思、深入思考别人思考和决策的方式,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
这让我想到14年,做创业自媒体时的工作经历。
每两周组织的线下百人活动,分不同主题,邀请行业大佬分享,我要现场做速记及时出内容报道。
这让我快速了解各个热门领域,以及他们的营销玩法。所以后来,即使在面对没有实践过的行业,我也可以很快看清商业逻辑,保持清晰的运营思路。
这里作者提了一个很实用的五星笔记法,发现自己以前做笔记就陷入单纯记录的误区。
做笔记并不是记录一下别人的想法和观点,而是要通过笔记发觉对方话语背后的思想、逻辑,从而改进我们自己的知识体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五星笔记法,就是在每次做笔记之前先画出一个五角星,每一个角都代表一个问题。只有全部把这5个问题回答完毕,笔记才算是做完了。
这里举了一个KTV的案例。
去KTV玩没有钱,随便进一个包间,说是隔壁的玩大冒险输了,惩罚就是过来唱歌。结果就这样唱了20几个包间,还免费喝了酒。
这个笑话用五星笔记法拆解深挖:
1、讲了什么问题-没钱时怎么免费唱K
2、解决问题的逻辑是利用熟悉的大冒险游戏获免费机会
3、启发是创造了一种价值交换机制。局限是不断换包间有可能被识破的风险
4、提炼的思维模型是在直接资源不足时,如今借助产品或者组织创新,利用已有资源,实现自己目的的策略
5、启发是记录下没有资源时解决问题时,可以考虑此策略,整合价值交换
超一流学习法
“超”即超级人脉。高效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可以直接向高手求教。《思考致富》的作者拿破仑希尔认为,拥有一个掌握专业知识的智囊团,比自己拥有知识更重要。
书中也举了《朋友圈的尖子生》作者小马宋与罗振宇建立联系合作的案例,来讲了寻找超级人脉的两种模式。
“一”是指对提炼的思维模型要能够举一反三。牢牢记住,从多个思维模型复习一个;把一个思维模型用在多个场景,理解深。
这里提供了一个掌握思维模型,联想到应用场景的方法:扑克牌法。
把要掌握的思维模型的用途记在卡片上,记录遇到的可以对应的问题。用卡片反复思考,训练应用相关思维模型的敏感性。
“流”就是各种实践练习,达到行云流水的级别。还是讲了刻意练习的重要性。
04 多元思维模型知识体系
要创造性的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就要培养更高阶的能力,即建立跨学科的多元思维模型知识体系。
而跨学科学习,关键不是学习更多的知识,而是找到不同领域间面临的共同问题,在处理这些相似问题时,不同领域有哪些有效策略可以相互借鉴。
比如,每个阶段都会出现不同的流量风口。
从博客时代、论坛时代到双微时代,又到现在的小视频和私域流量,但面对的问题从来都没有变过:一是如何持续创造高品质内容;二是如何做粉丝转化。
所以一开始就有运营思维体系的人,换了平台照样可以玩的风生水起。而能保持高品质内容输出的人,知识结构本来也比较多元。
05 结语
认知决定高度,人和人的差别本质在于思维认知的差别。
正如成甲老师在最后总结中说到:“世界的经济发展越来越进入创新驱动的领域,而创新驱动的本质是认知驱动。未来,只有高认知的人,才能占据竞争的优势。而多元思维模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所有人都有可能凭借自身努力,提升智慧认知的渠道。”
当然,他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掌握多元思维模型的完整工具箱。但,方法和工具永远是“术”的层面。
而“道”是,真正能够用好多元思维模型的人,首先是一个充满好奇的人,对很多关于人类的知识都会感兴趣,渴望找到背后的原理,探索生命的真相,解决问题的本质逻辑。
所以,也不要太功利的去只研究“术”。
做一个长期主义者,保持好奇心,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敏感,好好思考,提高认知能力。保持向上生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