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势利导似疏流,顺应而为如引牛
大禹治水的故事已是耳熟能详,大禹改变了其父亲鲧对于洪水的堵塞方法,而以疏导的措施治理了洪水。想来,这样的方法十分具有科学依据。当洪水受到阻碍时,就会冲击堵塞物,根据动能守恒,如果成功阻拦,水流所具有的动能并未消失,于是朝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此时与前进的洪水相撞,就会向周围冲散而迅速蔓延。如果将水流以一种方式让其具有原本的动能继续进行下去,就可以避免冲击后呈不可控之势。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如果挖沟渠,水就会自然而然地向下填满,然后乖乖地听从指挥。
生活中借助这样的方式,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触龙说赵太后》,这是《战国策》中讲述的一件很有意思的故事。秦国要攻打赵国,赵国赶紧找齐国求助,而齐国出兵的条件是以赵国的长安君作为人质担保。赵太后不同意,大臣们劝谏。太后说:“谁再跟我提这事,我唾沫星子啐他脸上!”左师触龙说:哎呀,我去!然后就去了……想想看,赵老太太的话都说到这份上了,群臣的嘴皮子都磨破了,这时候再去针锋相对的话,明显就是过去接一脸唾沫的。触龙深深知道这样不可行,他懂得沟通交流的方法,他看见赵太后盛气凌人,上来第一句话说:“我腿坏了……”赵太后听了之后蒙了,哪条腿呀?腿坏了,这啥意思呀?触龙说:“……我都不能快跑了,好久都没来看您了。”然后,再问问赵太后的身体怎么样。哦,敢情是过来请安的呀,太后脑子的那根弦就没那么紧绷着了。触龙聊着聊着,聊到了子女,这不就是唠家常嘛!太后就边笑边聊,说着说着不知不觉地就让触龙拐到了长安君的话题。触龙的意思就是:如果只是把长安君捧到了尊位,但是他却没什么功劳;又封以富饶的土地,但是其实他也并没干什么事情。给了这么多好处福利,还不如现在为国家做点什么实事。要是不做点事情,等他爹死了之后,只怕他托不起来赵国呀!老太太顺着这个思路一想,哎,的确是这么回事呀!于是这事就成了。
将一种强大的力量因势利导从而解决问题,这是一种能力,是一种高智商的能力。并非是直接对抗,对抗不住就继续强力对抗。其实不是力度的问题,而是方向、方式方法的问题。在《吕氏春秋》中说养生的道理,举了个例子:让一个大力士,快速用力地拽牛尾巴,尾巴都快断了、人的力气也竭尽了,牛还是无法走动,因为是逆着的呀;让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孩子拽着牛鼻环,再犟的牛也随着走了,因为是顺应的。我们想想,对于庞杂的事物,不顾一切地去迎面相撞,实在是低端的思想。拆毛衣,直接用蛮力撕毁的是笨媳妇,而巧媳妇则是找到毛衣的那个线头,轻轻拽开。对于学习来说,无论是学习书面知识,还是学习生活技能,或是学习其他各种能力,都要找到切中肯綮的方法,而不是死读书本,而不是把日常生活搞得机械程式,而不是把语言交流搞得索然无味。
在治疗疾病方面,也要找到契合的点。有时候,一直对抗,抗了半天也毫无成效,或是收效甚微,那么就说明不是药物的力度不足,而是整个治疗方法出现了问题,没有找到疾病的病因及机制,此时就应该换一种方法,而不是固执于一条路走到天黑。随意翻开医书,庞杂的医案中不乏有诸多治疗的思路。现举栗德林刊载于《北方医话·单方治大病贵在对证》一文,可见一斑:
《直指方》中的香连丸,组成仅木香、黄连两味药,可称为单方,用治痢疾颇有效果,尤其对慢性痢疾的治疗更为突出。丸者,缓也,可谓慢中取胜。有些痢疾病人在急性期虽经治疗,若不彻底则可迁延日久不愈。特别在农村居多,往往形成慢性痢疾,常见小腹坠痛,排便中带脓血,每食用辛辣之品而诱发。对此类病人,进行积极治疗既可使其恢复健康,又可防止传染他人,实属必要。余在治疗中经常用香连丸,取得满意效果。如患者孙某,56岁,曾于三个月因饮食不洁而致小腹坠痛,下痢脓血,日十余行,肛门灼热,随即服用磺胺类药物。三天后症状减轻,第五天后症状基本消失而停药,但日后不久又复发。如是反复多次,未能彻底治愈。就诊时下痢日3~4次,便中仍有脓血,少腹不适,有坠感,舌苔白,根部稍黄,脉稍数。余认为此属湿热余邪滞留肠道所致。法当清湿热、调气止痢。方用香连丸,每次一丸,日三次。一周后痢止,令再服三天后停药。后访之,其痢愈一直未见复发。余认为并非信手取单方皆能收效,关键在于药能对证。
事实已然证明,磺胺类药物确实没能搞定这个疾病,病情反反复复地总是复发,不是这个药物量少,而是这个药物根本就不能够对症。我们不说西医与中医的问题,就单纯地说,遇到这种情况,若是有经验的西医医生一定会再细致检查,根据诊断更换其他药物,而不是死板教条下去。看来这个患者是遇到庸医了,纯粹混日子的医生,任凭患者反复发作。当时看起来,也不能说没有改善吧,从原来每天大便十几次,已经减到了三四次,但是痢疾的主要症状还是在。其实之前也就是靠药物那么硬顶着的,缓解一下症状而已。于是,患者就去找了这位栗大夫。既然磺胺类药物已然败下阵来,若是再来一个作用性质差不多的中药,这可能会治好吗?在这个时候,不能见泻止泻,要是说就光单纯止泻的话,那就连药都不用吃了,直接用个塞子把肛门堵上呗!想要真正地治病,中医就应该抓住辨证,就要因势利导。虽然说丸剂发挥药效的速度较为缓慢,但是只要对症,一周之后也能见效了,前前后后共治十天而将三个月的痢疾治愈。
不要去傻傻地奋力去对抗,不但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而且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我们要开动脑筋,启动智慧,找到那个关键点,换一个合适的方法,在契合的角度入手,可能就会迎刃而解。以五尺竖子引牛棬之法,呈四两拨千斤之势。所谓大道至简,凭何可以简耶?盖顺其天道哉!
附:触龙说赵太后(选自《战国策》)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