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支教日记(5.21)
天气:雨 环境:雨中的绿意愈发浓郁
《辩论》这个口语交际还没有完成。综合以往完成辩论的情况,基本是几个能说会道的孩子的狂欢。其他的同学默默地看台上的几个孩子争过来辩过去,开始还好,听着听着就开始开小差了。不过这一次,《辩论》作为一次口语交际,那就不能继续——几个孩子霸占课堂——的状态。可是,如何在辩论这个活动中有效地把全班同学都卷入进来,我一直不得其法。
最近在看张祖庆老师的《光影中的创意写作课》,其中的课例《更好的世界》教育叙事,提出了一种卷入全班同学参与辩论的方案。
《更好的世界》这部影片长达119分钟。张祖庆老师主要运用了:安东的儿子和修车工的儿子发生争执,修车工不分青红皂白扇了安东一巴掌。安东的孩子感到愤愤不平,父子俩找到修车工,修车工又扇了安东一巴掌。安东没有还手,反而教育儿子说:“他打我是不痛的,是不可怕的。他就那么点本事,他输了。”这一情节创设情境,提出“对于父亲安东的做法和说法,你认同还是反对?”这一话题,引起学生的思考。
通常我会马上让学生发表看法,且看张祖庆老师的教学步骤:
1.请认真思考,拿起笔,在贴纸上写上“认同”或者“反对。”
2.在请写下一个词语或者短语,把你认同或者反对的理由写出来,可以写一条,也可以写两条。
3.呈现概念图。中间写观点,请大家把自己的粘贴纸贴到理由的地方。
4.把理由相近的合并在一起,如果有新的理由就加上去。
5.说理由,粘理由,确定上台发言人。
无论怎样,在课堂状态下,最终进入辩论的始终只能有几位同学。但是,经过这样的小组活动之后,组内的每一个同学对自己所持的观点,以及能够证明这个观点的理由做到了心中有数。
即便不上台发言,学生也还是经历了确定观点,寻找理由这样一个过程;尤其是当台上的同学说到自己的理由的时候,他也会默默关注对方辩友怎么来辩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辩论活动中,学生参与面不够的问题。尤其是整合理由的那一步骤,有思维的高度参与。
当然,如果时间充裕,也可以采取小组辩论的方式,让每一个同学都来经历一次完整的辩论过程。这个设想,在学生人数少的情况下,是值得一试的。
我的想法不太现实,先试张祖庆老师的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