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自然数的和是-1/12
最近有一个很有趣的视频,讲述了这样一件数学趣事:全体自然数的和是-1/12。
虽然果壳和知乎上都已经有了问答,但是数学语言过于晦涩,不利于理解,所以我自己写了一份更简洁的日志作为阐述,不过尽量保证了严谨。
首先说视频,他是这么证明的:
设
这个东西等于多少呢?很显然,这要看你在什么地方停下来了,如果你停在第奇数个1上,结果就是1;如果停在偶数个1上,那结果就是0。既然这样的话,那就平均一下好了,它等于1/2。看到这里,你显然会觉得这实在荒唐愚蠢,但是更“荒唐”的东西还在后面,但新奇的东西也在后面,你最好还是继续看下去。
好,有了S1=1/2,他又令
那么取两个S2错开一位相加,即
则有2S2=S1=1/2,,也就是S2=1/4 !虽然这让人很不服气,但是他接着计算
既然S2=1/4,那么我们大功告成了,S=-1/12 ——全体自然数的和是 -1/12 !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想几乎所有人都和我一样觉得这实在是牵强附会荒唐可笑,但视频中一再声称这种算法的意义,所以我翻墙出去做了个简单的研究,得到了这样的结论:我们确实可以对全体自然数求和得到 -1/12 ,但这个和并非我们做加法得到的代数和,而是发散级数和—— 这个 -1/12 根本就不“ 加 ” 出来的。于是,下面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解释,虽然有一些公式,但是都极其简单,你可以轻松阅读不费脑子。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 级数”以及 “ 发散级数” ,而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
随便找一个数列,比如等差数列 an=n ,也就是1 、2、3 、4 、5、6 ……
把数列中的每个元素都用加号连接起来,就是一个级数, 其实就是求总和。对于上面的an,它的级数就是
其中,级数的前n项的和被称作部分和,记作Sn(其实就是“数列的前n项和”,高考复习翻来覆去做过的那个东西)。
那么只要上过高中就能意识到,随着n趋于无穷,级数的部分和Sn有可能趋近于某一个值,即有极限,比如级数1+1/2+1/4+1/8……,它的部分和就会不断趋近于2。这样的级数称为收敛级数,这个部分和的极限就是收敛级数的和;
级数的部分和Sn也可能不趋近于某一值,即无极限。比如1+2+3+4+……,越加越大趋于无穷;又比如1-1+1-1+……,部分和一会儿是1一会儿是0,永远不会固定。只要级数的部分和不是越来越接近某一个定值,就都是发散级数。
事情到这里,都是高中数学就学过的内容。很明显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发散级数的和没有意义,但是在应用数学中,尤其是物理学的数学应用中,常常被迫需要计算发散级数的和。于是,数学家们发明了很多种算法,在保证收敛级数的和不变的前提下,又让发散级数确实能算出一个东西来,这就是发散级数和,也就是视频里计算出来的那个东西。
但是要注意,视频里加来加去的计算只是发现了发散级数的和,但并不能给出良性的定义,也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发散级数求和,所以千万不要觉得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是在胡闹,更不要对科学的严谨产生怀疑。
那么,如何计算发散级数和呢?
事实上,发散级数和有许多种算法,这些方法强度不同,但结果一致,这里先捡一个最简单也最弱的“切萨罗求和”。
恩纳斯托·切萨罗(Ernesto Cesàro,1859-1906)
切萨罗求和(Cesàro summation)是意大利数学家恩纳斯托·切萨罗(Ernesto Cesàro)发明的发散级数求和法。对于一个发散级数
,对它的部分和数列Sn求前n项的平均值,即令
如果tn有极限,那么这个极限就是发散级数的和,称为切萨罗和。不难体会到,切萨罗和本质上是在求数学期望,视频里辅助用的级数1-1+1-1+……=1/2那个“平均一下”就是这么来的。
当n无穷增大的时候,分子上的1只有n的一半那么多,所以它显然是1/2。
这个乍看怪异的级数和首先由意大利数学家路易吉·格兰迪(Luigi Guido Grandi)于1703年发现,因此被称为格兰迪级数,当时被当作一个佯谬。后来那个著名流体力学奠基者,荷兰数学家丹尼尔·伯努利(Daniel Bernoulli),以及瑞士的大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Leonhard Euler)都对它做过研究,一直都是争议的焦点。直到19世纪才由切萨罗等人提出了这样的良好定义。
路易吉·格兰迪(Luigi Guido Grandi,1761-1742)
莱昂哈德·欧拉(Leonhard Euler,1718–1781)
丹尼尔·伯努利(Daniel Bernoulli,1700-1782)
而到了量子物理时代,格兰迪级数及其衍生级数意外的变得有用——这或许让你联想起薛定谔的猫,要么是死(0)要么是活(1),那它就是半死不活(1/2)。但它们的关系显然不是这么幼稚简单,它被用来研究量子化的费米子场(费米子包括组成实体万物的基本粒子,比如电子、质子、中子,以及中微子这样极其重要的基本粒子),它们同时具有正的和负的本征值。另外在玻色子(比如光子)的研究中,格兰迪级数也有戏份,比如揭示宇宙中“真空不空”的“卡西米尔效应”
而格兰迪级数最重要的衍生级数,就是视频里的另一个辅助用的级数:
它最早于18世纪中期由欧拉发现(又是他,而且当时他已经瞎了)。视频里发现这个级数和的时候错开了一位,但实际上错开多少位结果都一样,例如错开两位:
当然,欧拉这样的数学大师是用了更复杂的方法才发现了它,并被当作另一个佯谬提出。这个佯谬直到19世纪80年代初才由刚才的恩那斯托·切萨罗等人研究出了定义良好的计算方法,但是,这个级数不能直接用上面的切萨罗求和计算,因为tn仍然没有极限,需要做一些复杂的扩展,这里就不加说明了,或者采用下面灰字部分的 阿贝尔求和也能轻易算出——如果你不想看,不看也可以。
阿贝尔求和(Abel summation)来自挪威数学家尼尔斯·阿贝尔(Niels Henrik Abel)在幂级数研究上的总要结果阿贝尔定理(不要介意这个定理是干什么用的)。
如果|x|<1,且幂级数(也就是级数中的每一项都有一个指数)
收敛,那么
就是级数
的阿贝尔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