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姓人,不免贵 | 豫记

中国人喜欢问第一次见面的人,“您贵姓”,而姓张的人唯一不用说“免贵姓”,这是因为张姓是个特殊的姓。传说,它是玉皇大帝的姓氏,还来自于黄帝的血脉。每一年,都有来自全球的张姓人,来到濮阳寻根拜祖。濮阳,就是张姓人的麦加。

张姓之贵

来源于老天爷?

张姓是唯一“不免贵”的姓氏。

中国古人初次见面爱问'贵姓'?回答都说'免贵,姓~',但要注意,有三个姓不能说'免贵',否则被笑话。

一是当朝皇姓,二是张姓,三是孔姓。

既然不用免贵,因为此姓本贵。

当朝皇姓和孔姓不能'免贵'是因为中国封建时代尊孔子和帝王,这两个都很好理解。

张姓不能'免贵'的说法很多,一是,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姓张。

道教起源于公元142年东汉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张道陵被认为是道教的主要创始人。

直到现在,他的子孙名号“张天师”依旧在中国道教界影响力很大。

二说是因为玉皇大帝姓张。

民间传说玉皇大帝都姓张有两个说法。

黄巾起义都知道吧?

张角是东汉太平道创始人和黄巾起义领袖,自号“天公将军”,天公就是天翁(玉皇大帝),在民间产生了很强的长久影响力。

黄巾起义虽未推翻东汉王朝,但影响惊人,众所周知黄巾起义后中国历史进入了著名的(军阀混战的)“三国时代”。

所以,民间传说天帝姓张多为后人附会“天公将军”张角而已。

另有一种说法,来自于张姓始祖张挥。

张挥的第九个儿子叫张盈,张盈大儿子被称为张玉皇,其排位上写着“天地三界十方万灵主宰”,上管天下管地,是传说中的玉皇大帝。

张姓的尊贵分为两个层面,第一玉皇大帝姓张,所以没人大得过老天爷;

还有就是,张姓始祖张挥,其实是黄帝的嫡亲孙子,张来自于黄帝的赐姓。

你说尊贵不尊贵吧。

公是个能人

后代也都能人辈出

传说,挥公的爸爸叫玄嚣,玄嚣是黄帝的长子。

昌意则是黄帝的次子,颛顼帝就是昌意的儿子。

挥公和颛顼同为黄帝之嫡孙,是同时代人。

颛顼在濮阳,也就是上古时代叫帝丘的地方,建立了他的都城,他的叔伯(bai)兄弟挥在他身边辅佐他。

挥公少年时就英武聪慧。他用兽筋固定弯枝制成弓,又将搭在筋弦上的竹箭反复射出,发明了世上第一副弓箭。

他的灵感,来自于夜观天象时看到的弧矢星。弧矢星共9颗,在天狼星东南方向,形状如一副射向天狼星的弓箭。

为纪念这一发明,如今,濮阳县挥公陵园大殿的天花板上,还画着一幅弧矢星图。

相传,挥教族人学会制造和使用弓箭,涉猎鸟兽。后来,因挥功勋卓著,颛顼封他为“弓正”,亦称“弓长”,并赐姓张。

几千年来,万千“张家人”上山下海、开疆拓土,足迹遍布全球,名人能士辈出。

祖居中原的张氏部分先民因受水灾、战乱的影响,被迫迁至全国各地,继而星散至东南亚各国及世界各地30余个国家和地区。

在海外流传这样一个说法:“有人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张姓人。”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共有张姓人口1.2亿,是世界第一大姓、国内第三大姓。

在历史上,许多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很多关键事件,都是张姓人物作为主导,或开辟历史,或力挽狂澜。

比如:结束春秋时代的“三家分晋”事件,幕后关键主导者是赵襄子的第一谋士张孟谈。

制定连横策略,为秦国平定六国的,是张仪。

运筹帷幄立下策定之功,辅助刘邦建立汉朝的,是张良。

开通西域,打通东西方经济文化联系的,是张骞。

张衡,贡献突出到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写下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伤寒杂病论》的,是张仲景。

引发东汉灭亡的,是太平道创始人和黄巾起义领袖张角。

张九龄、张谏之是盛唐最有名的宰相。

还有很多很多,可以说是最有存在感的姓氏吧。

一个家族对的坚守

当然,濮阳寻根之路也很漫长。

早些年,濮阳县有个张姓“老祖坟”,周围住着3万多张姓人。

每年到祭祖时,大家都要先抽号、排队。

因为去那儿祭祖的人太多,谁家去晚了,就要排到晚上。

而且只有在抬着丰厚的祭品祭完“老祖坟”,才能祭自家先人。

这个位于濮阳的“老祖坟”,就是张氏的得姓始祖挥公的墓地。

过去当地张姓人不知始祖是谁,只认这块“发源地”;

中华第一龙

1987年,濮阳县西水坡出土了“中华第一龙”,全国考古、史学界的专家学者聚焦濮阳上古文化。

这里说一下,濮阳有新旧两个城区,新城区发现的石油,老城区叫濮阳县。

第一龙发现以后,民间张姓起源濮阳的传说得到了出土文物的验证。

河南省中原姓氏文化研究所原所长谢钧祥经过潜心研究,提出了“张姓源于濮阳”的论断。

当时这个论断,引起了海内外张姓族人的强烈反响和濮阳市、县领导的高度重视,拉开了濮阳市张姓文化研究的序幕。

1994年11月,由濮阳县委宣传部牵头,成立张氏起源考察小组。

1997年12月,濮阳县成立了中国濮阳张姓研究会。

1994年10月、1995年3月,濮阳县先后两次邀请省内外知名历史、考古、族史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举行张姓起源学术研讨会。

会上,大家对“挥公为张姓始祖,张姓源于濮阳、根在濮阳”这一基本问题达成共识,并确定4月28日为中华张姓始祖挥公受封得姓日。

1998年2月,在濮阳县城关镇东关大队挥公墓古遗址,濮阳县重修了挥公墓,为全世界张氏宗亲寻根拜祖提供了必备的场所。

现在濮阳一年一度的张姓拜祖大典,在挥公陵园举办。

挥公陵园大殿,从正面看、空中看,都是一个弓形。

除了在主殿内,立着挥公塑像,以及一众张姓名人塑像之外,偏殿中,有一弓箭馆,馆内珍藏着数十副弓箭,年代从古至今,俨然一部弓箭发展史。

当时,世界张氏总会副会长张宏江花了两年的时间搜集这些祖先留下的弓箭。并且,他把他们当成至宝。

“巍巍中华,源自炎黄;浩浩张姓,族史辉煌。”这是濮阳张氏的祭祖歌。

上古时代,挥公也许不曾想过,张姓一路发展至今,已成为全国第三大姓,子孙更是遍布天下。

走出挥公陵园,就是繁华又现代的濮阳县城。

整个濮阳市范围内,张姓人超过30万。

今年,2021年张姓拜祖大典的主题是“弘扬根亲文化 凝聚民族力量 践行文明河南 推动跨越发展”,本次大典总导演由河南卫视《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的总导演路红莉担任,凤凰网全球网络直播。

1月份的时候,豫记和河南诗和田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战略协议签署正式落地,双方共同组建豫记濮阳运营中心。

河南诗和田野文化传媒公司与豫记一起,也将深入这次拜祖大典,进行全程参与。

(0)

相关推荐

  • 不忘祖德 铭记祖志 中华张姓祖根地濮阳举行祭祖祈福活动

    不忘祖德 铭记祖志 中华张姓祖根地濮阳举行祭祖祈福活动   物有报本之心,人有思祖之情.数千年来,吾张氏后人不忘初心.秉承祖训.传承家风.弘扬祖德,坚持做到逢大事.必敬告列祖列宗.11月1日(农历九月 ...

  • 1.2亿人张姓人,濮阳等您回家!

    原创 豫六一 豫记 4月29日 4月28日上午,来自全国各地的张姓同胞齐聚濮阳张挥陵园祭拜先祖,没能莅临现场的全球张姓族人,通过直播围观了这次盛会,全网全球推送.点击.浏览量达2000余万人次.濮阳, ...

  • 张姓,中国三大姓氏之一的前世今生——作者:渤海居士冯志亮

    张姓是中国三大姓氏之一,在人口排行榜上稳居第三位,集中分布在中原.华北地区和四川.当代张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6.74%,总人口大约有8960万,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同姓人群之一. 得姓始祖张挥,姬姓 ...

  • 走进海阳市发城镇前寨后村,一个张姓人聚居的美丽村落

    在海阳市的历史区划当中,曾经有一个叫做"北埠后乡"的地方(现合并至发城镇). 就位置来说,这个"北埠后乡"地处南榆山以北.发城以南的范围内.其下辖的二十多个村庄 ...

  • 大连一支张姓人寻找老牟平县祖籍地,相传距离石家疃不远

    此前给大家介绍过不少大连人在胶东寻根的消息,本文也属于这一情形.这次要寻找祖籍地的,是一位张姓朋友. 据这位张姓朋友讲述,他们家族是从老牟平县的张家庄迁到大连.过去他的爷爷奶奶健在之时,跟老家的宗亲还 ...

  • “张”姓笔顺很多人都写错,为啥要这样写?古人已经给了答案

    “张”姓笔顺很多人都写错,为啥要这样写?古人已经给了答案

  • 张姓为什么不“免贵”?

    张姓在中华民族姓氏文化中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首先,张姓是全国排名第三位的大姓,但是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为何竟没有一个统一王朝是姓张的?其次,华夏民族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当他人有礼貌地问&quo ...

  • 河南人过年,没法不蒸馍 | 豫记

    很多在外的孩子可能一整年都没有吃过这样手工蒸的馒头,也许只有吃过的人才知道二者口味的差别.手工馍的高光时刻就是在过年.蒸馍,是河南人过年的一件大事,蒸枣山.枣花.花糕.花馍,二十八要把一家人吃到正月十 ...

  • 洛阳人吃鱼有一百多种法儿,河南人吃鱼多讲究 ? | 豫记

    河南人对饮食谈不上有什么讲究,一碗烩面.一口胡辣汤,足以慰藉整个灵魂.   在河南,素有无鱼不成宴之说,要说起吃鱼,河南人并没有选择凑活,而是想出了百种方法,甚至让一条鱼撑起一桌饭.   河南人的讲究 ...

  • 河南人的命,都是面给的! | 豫记

     面条,河南最普通的食物.每一个河南人,几乎都是被面条养大的.在我们一生中,捞面.凉面.卤面.汤面,都是最平凡的记忆,也是最亲切的滋味.当然,不同地方也有十分特色的面条,例如郏县饸饹面.新野板面.洛阳 ...

  • 河南人的夏天,不能没有蒜 | 豫记

    在河南,如果有一种味道可以统一夏天,那一定是蒜. 蒜的外形白胖可爱,看似毫无攻击力可言,然而,嗅其气味,却极具杀伤力,让人爱恨分明. 但也正是它的辛辣刺激,成全了它在各大美食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尤其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