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皇帝龙袍一览,秦始皇的最霸气,明朝的最庄重,清朝的最奢华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巩固统治,建立了各项制度,其中就包括衣冠服制。秦始皇常服通天冠,废周代六冕之制,只着“玄衣纁裳”,百官戴高山冠、法冠和武冠,穿袍服,佩绶。
刘邦建立汉朝后,其实主要服饰还是承袭秦朝,规定皇帝冕冠为十二旒(即十二排为玉制。冕冠的颜色,以黑色主。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栓结。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允耳”。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桂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听信谗言。还规定,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冕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绘有章纹。除此之外还有蔽膝、佩绶、赤舄等。组成一套完整的服饰。
隋文帝建立隋朝后,根据将南北朝冕服十二章纹饰中的日、月、星辰三章放到旗帜上,改成九章。隋炀帝时期又将它们放回到冕服上,也改成九章。将日、月分列两肩,星辰列于后背,从此“肩挑日月,背负星辰”也就成为历代皇帝冕服的既定款式。
唐朝因隋改制,规定天子的14种服装分别为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通天冠、缁布冠、武弁、弁服、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白恰。不同服饰出入不同场合,同时唐朝还规定除天子明黄、太子淡黄,其他人使用黄色就是谋反。
宋朝皇帝服饰一般为绛纱袍、蔽膝、方心曲领穿戴展示图及通天冠、黑舄图。这种服装是皇帝在大朝会、大册命等重大典礼时穿着的服饰,是皇帝面见百官的常服。如果穿纱袍用绛色,衬里就要用红色,领、袖、襟、裾均缘黑边。下着纱裙及蔽膝也用绛色。颈项下垂白罗方心曲领一个,腰束金玉大带,足穿白袜黑舄,另挂佩绶。
《元史 舆服志》有记载:衮冕,制以漆纱,上覆曰綖,青表朱里。綖之四周,匝以云龙。冠之口围,萦以珍珠。綖之前后,旒各十二,以珍珠为之。綖之左右,系黈纩二,系以玄紞,承以玉瑱,纩色黄,络以珠。冠之周围,珠云龙网结,通翠柳调珠。可以看出与前几朝服饰相差不多只是加入了蒙古元素。
明朝初期龙袍为盘领窄袖袍,其后袍身与两袖逐渐宽大,又因其领式与所饰纹样而被称为“圆领”或“衮龙袍”。明朝皇帝的常服圆领为黄色(后期也有其他颜色),领部右侧钉纽襻扣一对、大襟钉系带两对用以系结固定。在前胸、后背、左肩与右肩处饰有团龙纹样,前期以金织为主,后期多用彩织或彩绣。明英宗时在两肩团龙之上又加饰日、月二章纹,日纹在左、月纹在右。早期两袖往袖口处逐渐收窄,后变为宽袖。
清代龙袍以明黄色为主,也可用金黄、杏黄等色。据文献记载,清朝皇帝的龙袍,绣有九条龙。龙袍的下摆,斜向排列着许多弯曲的线条,名谓水脚。水脚之上,还有许多波浪翻滚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宝物,俗称“海水江涯”,它除了表示绵延不断的吉祥含意之外,还有“一统山河”和“万世升平”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