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降脂-科学对待高血脂,不同的人应对不一样.

想必很多人身边都有那么几个“三高”人群,很多人认为,只要血脂升高了,就必须吃药治疗。果真如此吗?实际上,对于冠心病甚至支架术后的病人,血脂升高了,必须吃降脂药,即使血脂正常了,医生也会建议长期监测血脂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可是,对于不少体检时发现血脂升高的朋友,却并不建议吃药。难道血脂高也有区别?应该如何科学应对高血脂呢?

一、高血脂现象:

1、视力下降.  高血脂病人若最近发现视力大幅度下降,看东西模糊,需警惕疾病恶化。因为随着血脂升高,血液中脂蛋白会从毛细血管漏出,只要侵犯黄斑就会让视力下降。

2、头晕和精神差.  血脂进一步升高易引起头痛头晕且精神萎靡,因为血脂升高会使得大脑供血供氧不足。其主要特征是早起后头晕,下午或晚上后有所缓解。

3、听力变差.   高血脂病人若感觉听力明显变差,极有可能是血脂急剧升高。因为血脂易沉积在耳朵内部,增加过氧化脂质,损伤内耳细胞,进而导致听力变差。

4、睑黄疣.  高血脂严重时眼睛周围会有黄色的疣体,就如同米粒大小一般,呈现黄白色。

5、腿部疼痛。“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表明了倘若身体脉络或者血管不畅通会引起身体的疼痛。如果体内血脂过高,也容易引起身体血管堵塞而血流不通畅,因此便容易引起血管周围组织发生疼痛感。

6、腿部出现麻木或者无力。如果体内血脂过高,也容易导致血管堵塞而引起血液所灌溉的肌肉组织、神经无法接收到血液中的营养。神经得不到血液滋养也容易引发麻木感、肌肉得不到血液的滋养便容易出现肌肉无力的症状。

7、腿部明显沉重感。血脂过高或者高血脂加重容易引发血管症状,使得血液回流受限,因此便会出现较多的血液瘀滞在血管之中。可想而知,瘀滞于血管中的血液容易引发机体产生沉重、灌铅感。

8、腿部出现静脉曲张或加重。腿部血管极有可能因为体内血脂过高而出现静脉血液回流不畅通,由此,腿部表浅的静脉血管便容易出现迂曲扩张的症状——即静脉曲张。如果以前就有轻微静脉曲张,这时就很可能使得静脉曲张加重。

二、什么是血脂升高?

血脂升高,我们通常指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

1.当胆固醇≥6.2mmol/L 叫作升高;<5.2mmol/L 为合适水平;如果在5.2至6.2mmol/L之间,叫作边缘水平,此时虽不叫升高,但也提示您该重视血脂问题了。

2.当甘油三酯≥2.3mmol/L  叫作升高;<1.7mmol/L 为合适水平;当处于1.7至2.3mmol/L之间时,叫作边缘水平。

3.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4.1mmol/L  叫作升高;<3.4mmol/L  为合适水平;当处于3.4至4.1mmol/L之间时,叫作边缘水平,<2.6mmol/L(100mg/dl)为理想水平。

近期众多研究显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和血脂升高一样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属于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蛋白,偏低不好,要偏高才好。

三、高血脂不一定要吃药.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帮凶”,也是心内科医生最关注的血脂指标。但是,并不是LDL-C升高就一定要吃降脂药。而是因人而异。每一个人都要根据全身状况及血脂水平进行危险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决定是否用药。比如,对中、低危心血管风险的朋友,就建议先不吃药,而是先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如果3-6个月后LDL-C仍没有达标(<3.4mmol/L),再开始服用中小剂量的他汀类药物进行降脂治疗。

四、哪些人属于中低危心血管风险?

如果身患高血压,就已经算是低危,假如再具有“吸烟、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mmol/L”,这三个危险因素的其中一项,就属于中危;如果没有高血压,但具备上述危险因素的0-2项,也属于中低危。此外,那些体检发现血脂升高的朋友,由于上述危险因素并不多,多属于低中危,优先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有的朋友体检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9mmol/L,就属于高危病人,应该开始药物他汀治疗,并同时生活方式调整。

其他患者,比如已经身患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或者除高血压外还具备2项以上的危险因素者,就属于高危人群了。应立即服用他汀药物强化降脂治疗,使LDL-C<1.8mmol/L,或整体水平至少降低50%。

五、药物的副作用.

通常心脏病医生建议患者服用降脂药时都是非常谨慎的,除了评估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外,还还要考虑降脂药的副作用。少数患者在服药过程中会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和服药的剂量成正比,比如他汀类药的副作用:

1. 肝功能异常,发生率约0.5%~3.0%,因此服用他汀后4~8周一定要复查肝功能;

2. 肌肉不良反应,比如肌痛、横纹肌溶解,如果发现肌肉酸痛等症状,要及时化验肌酶;有可能尿酸升高,痛风症又来。

3. 糖尿病,长期服药引发糖尿病的发生率约9%~12%,需要定期检测血糖。

六、首先进行生活干预:

中低危患者优先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调整饮食 :少脂、少糖、少盐饮食清淡。多食用富含“血管的除垢剂”如含维生素B2、花青素的蔬菜,可以加速脂质代谢,防止其在血管壁沉积,有助于保护血管

1.少自由基:饮食方面,尽可能减少高温(高于100)烹调食物,例如油炸烧烤等,会产生高浓度的自由基摄入体內会提高LDL氧化的机率。      最新研究认为:低密度脂蛋白(LDL)+自由基,被氧化成OX-LDL经复杂代谢后会沉着在血管壁上成斑块,卡在血管上,是心血管病的主因。所以要降低自由基浓度才能减少OX-LDL“坏掉”的胆固醇。预防LDL氧化成OX-LDL,才是预防心血管疾病更积极的做法。

2.要抗氧化物:抗氧化是指抗氧化自由基的简称。多摄取抗氧化的蔬果,例如新鲜深色的莓果类;十字花科的蔬菜,例如花菜、西蓝花、甘蓝等都富含抗氧化成分,能够有效的中和自由基,降低LDL氧化的机会;抗氧化食物:如天然虾青素、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类、植物活性硒、花青素、茶多酚、辅酶Q10、葡萄籽提取物、叶黄素、白藜芦醇。如,番茄中茄红素葡萄籽中花青配糖体、鲑鱼omega-3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坚果维生素E、花椰菜维生素A、C、蓝莓β-胡萝卜素以及维生素C、大蒜大蒜素(大蒜宜生食,食用大蒜最好捣成泥,而不是用刀切成碎末,并且先放10-15分钟,让蒜氨酸和蒜酶在空中结合产生大蒜素后再食用)、菠菜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燕麦蛋白质、钙、核黄素、硫胺素、绿茶茶多酚、海藻各种酶、矿物质、维生素、柚子生物类黄酮黑枸杞花青素、山楂黄酮类和维生素C、胡萝卜素、红葡萄酒原花青素和白黎芦醇、胡萝卜胡萝卜素、黄豆异黄酮、天然成熟蜂蜜 多酚物质、樱桃维生素c、铁、石榴鞣花酸、黄瓜维生素、柠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 有机酸。虾青素比β-胡萝卜素的抗氧化能力高10倍,是维生素E的100-500倍。

3.少糖:减少糖的摄入也是很重要,糖会促进体内氧化反应“添加糖”是高血脂的罪魁祸首添加糖”指的是加工、烹饪时添加到食品当中的蔗糖、糖浆、果糖、葡萄糖、蜂蜜、麦芽糖等各种糖类甜味剂,它们在代谢过程中进入血液的速度快,被胰岛素利用、增加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性,与高血糖、高尿酸、肥胖、血脂异常的发生发展有关。非“添加糖”,比如低聚异麦芽糖、麦芽糖醇、阿拉伯糖、甜叶菊糖、罗汉果糖苷、结晶果糖等等,这些糖的共同特点是不会引起血糖升高,不被胰岛素所利用。糖和脂肪的混合物在代谢过程中让你飞速变胖,而单纯的糖或脂肪并没有那么快。严格控制糖分摄入,高糖饮食致糖代谢异常,容易引起血脂紊乱,不仅仅引起身体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也会使得多余糖分转化成脂肪堆积,从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糖类摄人过多,可影响胰岛素分泌,加速肝脏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易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胰岛素是唯一的降糖激素,促进蛋白质、糖、脂肪合成代谢。

4.限脂长期高脂饮食, 身体并不能及时完全代谢,就会使血液中「甘油三酯」、「胆固醇」等脂类物质含量升高,增加血液粘稠度,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优先选择不饱和脂肪酸的油类食物,每天少于25克。比如海鱼或植物油,食用含植物固醇的食物如玉米胚芽油、黑芝麻、豆类中黄豆,植物甾醇+γ-亚麻酸+亚油酸等。    科研结果告诉人们,高脂饮食有利阴沟肠杆菌滋生,进而产生内毒素,让你致胖。控制高脂饮食是减肥的一重要因素。

5.限盐:高盐饮食会对炎症起到促进作用,从而导致血管内壁功能受到损害,增加动脉硬化风险。长期高盐饮食还会增加高血压、胃癌、肾病以及骨质疏松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6.辛辣食物:辛辣食物辛香料一般都具有消耗脂肪提高体温的作用,又还有降低血酯,稀释血液、抗血凝、降低心血管病的风险。如生姜、辣椒、广姜、胡椒、八角、大蒜,能提升阳气抗寒冷的功能。

7.多膳食纤维可以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并加速胆固醇的排出,可以起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另外,膳食纤维可以减少钠和脂肪的吸收从而达到一定的降压效果。多吃含高膳食纤维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和全谷物以及豆类等,能降低坏胆固醇水平。

8.镁多吃含镁食物,因为镁能协助他汀类药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保护心脏。可以从各种杂豆类、坚果和绿叶蔬菜中获取,如燕麦、荞麦、大麦、玉米。

9.补充叶酸 :可以有效地清除血液中过多的「同型半胱氨酸」,降低它对血管壁的刺激,大大降低炎症和管壁的斑块形成的几率

10.少胆固醇日摄入的胆固醇<300mg/天,约等于两个鸡蛋黄;

用植物油;少吃油炸食品、糕点;少吃猪肉、牛肉等红肉,鸡爪、豆皮、肉松等,可吃鸡肉、鱼肉等白肉;脱脂牛奶。吃红肉使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多。

11.每餐七分饱科研发现:人或哺乳动物只在进食后才明显上调胆固醇合成,而在饥饿状态下则抑制合成。   每日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65%,而脂肪不应超过20%~30%,碳水化合物以谷类、薯类为主;

12.戒烟: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尼古丁等可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损伤血管内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前列环素(PGI2)的生成,有效的抑制血管扩张和血小板聚集。吸烟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引起血清HDL-C降低,胆固醇升高,PGI2水平降低,从而引起周围血管及冠状动脉收缩、管壁变厚、管腔狭窄和血流减慢,造成心肌缺氧,尼古丁又可促使血小板聚集,提高患冠状动脉疾病几率。

13.戒酒:酒精对「心肌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可能会引起心肌肥厚及心律失常;长期饮酒会损伤肝细胞,使肝脏对脂类代谢的能力明显下降,会使得血液粘稠度增加,损伤血管;酒中的乙醇降低肾小管对尿酸排泄,同时使尿酸合成增加,让你痛风常在。大量酒精摄入降低体内脂蛋白脂酶的活性,影响甘油三酯的正常代谢,使其减慢,导致体内甘油三酯升高。

14. 多喝开水或淡茶:白水起稀释作用,茶对人体脂肪代谢有着重要作用。茶多酚是茶叶中富含的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已被证实有降糖、降脂、预防高血压、脑血栓、动脉硬化、癌症等功效,茶色素也降低胆固醇。多喝水,可以提高代谢,促进代谢废物的排出,减轻血管压力。正常一天的小便量在1000--2000ml ,建议每天至少喝水1500~1700毫升。

15. 控制体重BMI控制在20.0~23.9 kg/m2之间(BMI又叫体质指数,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的平方)。

16. 坚持适度运动每周进行5-7天,每次时长不少于30分钟。或每周有中等强度的运动150分钟,或高强度运动75分钟。  研究人员发现,不吸烟、不喝酒和每周进行几次提高心脏功能的体育锻炼,是提高人体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数量的3个关键;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越多,人们在体育锻炼中就越能增长肌肉。换句话说,人体在锻炼后坏胆固醇长成肌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长多了,从而心血管病风险降低了,机体健康了,一箭双雕。注意,过量运动引发免疫力下降的开窗现象,实验表明,急性运动能使外周血液中的巨噬细胞数目增加,中等强度运动能提高巨噬细胞功能。

16. 降糖、降脂,多嚼几下  除了血压这个问题,血糖血脂也是中老年人必须要注意的。当然了,血糖、血脂、血压这三者之间也是有关系的,这个血脂清了,血压也会有所改善。多数人都是用药治疗,当然必要的用药是一定的,除了用药以外,陆广莘教授还说:我1958年做过一个试验,50个糖尿病人,让他们嚼半小时海绵吐掉。结果所有人的血糖、血脂都降了,说明咀嚼可以降血脂、血糖,防止糖尿病。具体到生活中,陆广莘教授建议我们:吃饭吃得快,血糖就会升高,慢慢吃,饭后再活动活动,就不容易造成脂肪积存。一个人能够活动活动,并且注意咀嚼大脑退化就可以比别人晚几年。

七、药物干预:

1、烟酸类:其中降脂药 阿昔莫司(阿西莫司、乐脂平、吡莫酸、氧甲吡嗪),西药名,为降血脂药。适用于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患者。饭后服药,每次250mg,每天3次 ; 必要时最大量可用到每天1200毫克。降脂药-阿昔莫司-不被代谢-基本不损肝肾功能.

2、他汀类药物.  其中 降脂药 普伐他降脂还防动脉粥样硬化,调糖代谢和保护肾脏).

3、其他:贝特类,胆酸螯合剂,胆固醇吸收抑制。如:吉非贝齐、非诺贝特、苯扎贝特、烟酸或海鱼油制剂服用.

八、如何科学监测血脂?

20-40岁的朋友每5年至少化验1次;

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后的女性每年化验1次;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每半年左右化验1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