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紫苏一般用量是多少克
紫苏辛温,发表散寒,行气宽中,
醒脾舒肝,鱼蟹中毒,辟秽配姜。
(一)传统用法
紫苏味辛,性温,归人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胎动能安之功效。故本品为治风寒感冒、脾胃气滞、恶心呕吐及胎动不安等症之常用药,特别是对外感风寒兼有气滞者尤为适宜,临床应用广泛。
1.风寒感冒,咳嗽胸闷紫苏常与香附、陈皮等同用。
2.脾胃气滞,胸闷不舒,恶心呕吐可单用紫苏煎服,或与黄连配伍。
3.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紫苏可与陈皮、砂仁配伍。
4.鱼鳖中毒,吐泻腹痛紫苏可单用或与生姜煎服。
此外,临床常用紫苏治麻疹瘟疫、瘴气疟疾,气郁气逆、疼痛呕吐、水肿脚气、口渴尿少等。
(二)用量标准
内服:煎汤5~9克。外用:适量捣敷或者煎水熏洗。
(三)使用注意
1.紫苏不宜久煎,以免挥发其有效成分。
2.本品味辛性温,故温热病者及气弱表虚者忌服。
(四)施治鉴别
1.单用其叶名苏叶,强于散寒;单用老梗则名苏梗,长于理气舒郁,止痛安胎。
2.紫苏发汗之功不及麻黄、桂枝,故适用于外感风寒之轻证。
(五)名医绝招
王行宽(湖南中医学院一附院主任医师)
擅长用紫苏叶.主治风寒在表证、胃痛(胃炎和胃溃疡)。
紫苏应用指征为恶寒发热,身痛无汗,咳嗽吐清稀痰,苔薄白,脉浮;胃脘胀痛连及两胁,嗳气。
风热表证不宜用;胃痛属火证及阴虚者忌用。
紫苏用量为表证5~10克;胃痛5~6克。
紫苏配杏仁等,治风寒表证;配黄连、吴茱萸、柴胡、百合、白蔻仁,治胃脘痛。
王行宽主任医师认为,本品辛温疏散,故可治风寒表证;与百合配伍可治多种胃痛。
焦树德(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教授)
从近些年的临床经验来看,紫苏常用于治疗急性肠胃炎。
解表散寒用紫苏叶;行气宽中用紫苏梗;和胃止呕梗叶同用;降气消痰用紫苏子。
紫苏梗还有安胎作用,常用于恶阻,妊娠腹胀等的治疗。
紫苏用量为6~9克。
紫苏配独活、苍术、槟榔、牛膝,治脚气病;配生石膏、白芷,治口臭;配香附、麻黄,能发汗解表。
(六)临床妙验
小儿咳嗽.
陈纪铣老师自拟苏前芦鱼汤(芦根、鱼腥草各9~10克,苏叶、前胡、白僵蚕各5~9克,桔梗3~6克)辨证加减,治疗小儿咳喘50例,治愈45例,好转3例,无效2例,有效率96%。
小儿咳喘
朱太平老师自拟苏杏汤(板蓝根8克,紫苏叶、茯苓、甘草各6克,杏仁、桔梗、川贝母、枳壳、陈皮各5克,法半夏3克)辨证加减,治疗小儿咳喘128例,治愈86例,好转3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4.5%。
小儿哮喘
朱杰老师以苏香乌龙汤(紫苏叶、香附、乌梅、地龙、炙麻黄、葶苈子、杏仁、车前子)煎服,治疗小儿哮喘100例,显效68例,有效32例(另用乌芩散外治),总有效率100%。
慢性萎缩性胃炎
裴正义等老师自拟紫苏四香汤(紫苏、藿香、广木香、香附子、丹参、枳壳、鸡内金、神曲、云茯苓各10克,砂仁6克,沉香、甘草各3克)辨证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216例。结果:201例临床症状消失,显效15例;201例中,32例经胃镜及活检复查,原病灶修复或消失,胃黏膜恢复正常。
呕吐
吴军老师自拟平呕汤(柴胡、黄芩、法半夏、紫苏梗、厚朴各10克,竹茹、杏仁、白蔻仁、白芷各8克)辨证加减,治疗呕吐289例,显效243例,好转3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