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省联考—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演练(湖南地理解析版)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近年,不少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选择回流返乡,带回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促进近年人口回流的主要因素是(   )①户籍制度        ②惠农政策③婚姻家庭        ④城乡收入差距缩小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 人口回流(   )①增大就业压力          ②增加土地撂荒③缓解农村“空心化”    ④助推乡村振兴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1. C    2. D【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户籍制度曾经是上世纪我国城乡二元严重分割时期阻碍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之一。2015年我国取消“暂住证”,标志着户籍制度影响人口迁移的终结。但本世纪以来,随着各地取消落户限制,其基本上已名存实亡。因此,户籍制度并非近年人口返乡回流的主要影响因素。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各类惠及“三农”(农业、农民、农村)政策的出台,是促使乡村人口回流的主要原因之一。婚姻家庭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之一,尤其对年轻人影响较大,其影响长期存在,具有普遍意义,并非促进近年乡村人口回流的主要原因。随着近年农村不断发展,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是促进近年来乡村人口回流的主要因素之一。故选择C项。第2题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地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农村人口大量外迁流入城市,仍是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农村人口大量外流,致使农村劳动力不足,土地撂荒增加,农村出现”空心化”。当前,农村人口回流规模有限,尚不能构成就业压力增大。随着部分回流人口带回资金和技术,可以预见,将助推乡村振兴。故选择D项。【点睛】社会人口流动的时空演进特征,是“人口与环境”考点命题的焦点之一。经济因素,往往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此外,要注重审题,题干中的关键词是“近年”和回流人口是带回一定的资金和技术的,是有利于促进农村发展的。堌堆是黄河下游地区的古代先民在平原上修筑的土堆台地遗址,主要用于居住。先秦到汉朝均有较多的堌堆,汉朝以后的数量极少。下图示意黄河下游地区堌堆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考古发现堌堆主要分布在当时黄河下游的河、湖沿岸地区。古代先民定居于此主要考虑该地区(   )A. 便于农耕       B. 水运便利       C. 水源充足       D. 地形平坦4. 古代先民建造堌堆主要是由于该地区(   )A. 洪水频发       B. 战争频繁       C. 盐碱严重       D. 干旱多发5. 推测汉朝以后堌堆逐渐废弃

主要原因是(   )A. 水土流失严重       B. 黄河决口改道C. 治黄措施改进       D. 人口迁移流失【地形对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影响】【答案】3. A    4. A    5. C【解析】第3题,考查聚落的形成的影响因素。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农业的发展对于聚落的形成常常是决定性的。由题干和图示可知,堌堆分布于黄河下游的河、湖沿岸地区,处于华北平原腹地,土地广阔、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水运便利,便于农耕,获取相对充足的食物。因此,古代先民定居于此主要考虑该地区便于农耕,A项符合题意。水运便利、水源充足和地形平坦均只是考虑因素的单个方面,排除B、C、D项。故选A项。第4题,考查聚落选址条件。由材料可知,堌堆为人为在低洼平原地区,垒土筑台地,用于居住。其主要分布的黄河下游的河、湖沿岸地区,受季风气候,平坦地形,河流泛滥等因素影响,水患灾害多。修筑堌堆,地势高亢,便于排水,洪水影响小,可有效防御洪水侵袭,A项正确。用于居住的台地,无法躲避战争,地势高亢用于居住的台地,盐碱化影响小,与干旱多发也不符合,排除B、C、D项。第5题,考查聚落区位的变化。黄河下游为平原地形,起伏较小,洪水多泛滥淤积,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流失不严重,不是堌堆逐渐废弃的原因,排除A项;由图可知,堌堆分布范围广,黄河决口改道无法改变堌堆分布区洪水频发的自然地理环境。此外,黄河决口改道周期长,影响范围非常有限,因此不是堌堆逐渐废弃的主要原因,排除B;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治黄措施不断改进(如加固大堤),洪水发生频率降低,洪灾影响逐渐下降,堌堆防御洪水的功能逐渐弱化。堌堆占用土地多,修筑成本高,生活和生产存在诸多不便,使得堌堆逐渐被废弃,C项符合题意;汉朝以后,黄河流域的人口总体上是上升的,因此人口迁移流失不是导致堌堆废弃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体考查对民居建筑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变化产生的影响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邮轮建造被誉为“造船皇冠上的明珠”,目前主要集中在欧洲。邮轮运营主要分布在欧美,下表为2013~2017年全球主要航区的邮轮旅游市场份额。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份额及年份主要航区邮轮旅游市场份额(%)20132014201520162017阿拉斯加4.64.24.14.03.9墨西哥西海岸2.33.54.23.73.3加勒比海39.542.239.938.438.9南美3.32.62.61.52.0北欧和西欧9.49.08

59

29.0地中海19.617.717.916.113.6亚太8.09.110.413.515.76. 欧洲目前为邮轮建造中心的主要优势是(   )①交通网络发达          ②产业链完整③旅游市场份额增长快    ④资金和技术密集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7. 加勒比海航区邮轮市场份额最高,最可能的原因是(   )①气候温和,景色优美               ②邻近欧美发达国家③航运便捷,热带海岛旅游资源丰富   ④亚太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客源充足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答案】6. C    7. B【解析】第6题,考查工业区位。邮轮建造被誉为“造船皇冠上的明珠”,技术要求高,资金量大。欧洲经济发达,资金充足,邮轮建造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市场需求广阔,工业基础雄厚,技术先进,拥有完整的产业链,②④正确,B项正确。邮轮建造跟交通网络关系不大,①错。由图表数据可知,欧洲旅游市场总体变化不大,③错。A、B、D项错误,故选C项。第7题,考查邮轮服务业区位。加勒比海航区地处热带,气候炎热,①错。加勒比海地区位于北美洲南部,大西洋西部,热带海岛众多,(面向邮轮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临近欧美发达国家,旅游市场广阔;临近巴拿马运河,处于南、北美洲,大西洋与太平洋的航运“十字路口”地带,航运便捷,②③对。亚太地区距离加勒比海航区远,客源市场影响相对小,④错。故选B项。【点睛】邮轮建造技术水平要求高,资金量大,属于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产业,需要非常完整的产业链。加勒比海区靠近欧美发达国家,热带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了大批的欧美客源,故邮轮旅游业发达。城市建筑包括居住类(商品房、城中村等)和就业类(商业、办公、工业建筑等)两大类型。下图示意深圳市2015年三个空间层次的轨道交通站点在不同距离范围内建筑量相对2009年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相比近郊区和远郊区站点,中心城区站点500米范围内的总建筑增量最大,是因为(   )A. 中心城区站点附近房价高B. 中心城区站点附近环境质量好C. 就业类建筑对与轨道交通站点的距离更敏感D. 居住类建筑对与轨道交通站点的距离更敏感9. 近郊区站点居住类建筑增量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A. 地价低       B. 城中村多C. 配套设施完善       D. 商品房供需量大10. 距轨道交通站点距离对总建筑量增幅影响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A. 中心城区站点、近郊区站点       B. 近郊区站点、中心城区站点C. 远郊区站点、近郊区站点       D. 远郊区站点、中心城区站点【答案】8. C    9. D    10. D【解析】第8题,考查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关系。读图分析,相比近郊区和远郊区站点,中心城区站点500米范围内的总建筑增量最大,而且以就业类建筑增量为主,说明中心城区就业类建筑如商场、写字楼等对与轨道交通站点的距离更敏感,C项正确,D项错误。中心城区站点附近房价高,不利于建筑物增加,A项错误;中心城区站点附近环境质量较差,B项错误。故选C项。第9题,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般,受地租、交通通达度、历史与社会、环境要求、政策等因素影响,城市从中心至远郊区,大致为商业区、居住区和工业区。随着城市空间结构的不断演进,大量城市人口在市中心工作,居住在近郊区。因为,近郊区处于商业区外围至远郊区的过渡地带,土地较充足,距离市中心距离适中,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催生商品房地产业发展,吸引大量人口居住于此,商品房供需量大,导致居住类建筑增量最大。D项正确。近郊区地价低于远郊区,且地价低并非居住类建筑增量大的充要条件,A项错误。城中村位于市中心地区,B项错误;相对于近郊区,市中心配套基础设施更为完善,C项错误。故选D项。第10题,考查交通站点对不同距离的影响差异。设问考查距轨道交通站点距离对总建筑量增幅的影响,可对比左图500m范围与右图1000m范围的相关信息。一般来说,距离站点越远,交通通达度下降,总建筑物增幅整体应趋于下降,如近郊区和远郊区。其中,远郊区增幅变化最大,从42.8%到31.9%,下降近10个百分点,说明距交通站点的距离,对其总建筑量增幅影响最大,最为敏感。反观中心城区,增幅反常地从24.2%增加到26.8%,说明距轨道交通站点距离对其最不敏感。故选D项。【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轨道交通站点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进的影响。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获取图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判断。石珊瑚是一种与虫黄藻共生的造礁生物,生长在热带浅海礁石海床上,对水温和水质要求高,出露水面易死亡。涠洲岛是我国北部湾的一个火山岛,目前已成为全球珊瑚研究的重要实验地和旅游胜地。下图示意涠洲岛石珊瑚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石珊瑚生长区距该岛岸较远的原因是(   )A. 涠洲岛海域潮差大       B. 近岛岸缺少礁石C. 近岛岸缺少虫黄藻       D. 距岛岸较远水温适宜12. 南部海湾石珊瑚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 泥沙较多       B. 水质较差C. 盐度较高       D. 海床较深13. 为实现该岛珊瑚礁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最有效的措施是(   )A. 保护海域环境       B. 引进珊瑚新种C. 人工培育珊瑚       D. 修建防护大堤【答案】11. A    12. B    13. A【解析】第11题,考查生物与地理环境。据题干可知,石珊瑚对水温和水质要求高,出露水面易死亡,因为珊瑚不能长时间暴露在水面之上,涠洲岛的潮差大(最大潮差超过5米,图中珊瑚实际主要分布在5-10米),所以珊瑚生长的地方距离岸线比较远,A项正确。涠洲岛是我国北部湾的一个火山岛,近岛岸礁石较多,B项错误。石珊瑚是一种与虫黄藻共生的造礁生物,近岛岸缺少虫黄藻不是主要原因,C项错误。距岛岸较远、较近处水温差异不大,D项错误。故选A项。第12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海洋生物的影响。石珊瑚生长在热带浅海礁石海床上,对水温和水质要求高。据图可知,南部海湾没有明显径流注入,泥沙较多的可能性不大,排除A项;南部海湾沿岸居民点及旅游设施多,排放的污染物较多,水质较差,因此不适宜石珊瑚生长,B项符合题意;岛屿面积不大,岛屿周边盐度差别不大,排除C项;南部海湾水深大多在0~10米之间,与其它石珊瑚分布区水深相似,排除D项。故选B项。第13题 ,考查地理环境可持续发展。根据题意,为实现该岛珊瑚礁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最有效的措施是保护海域环境,减少污染,不影响、破坏其生存的水质、水温环境,A项正确。引进的珊瑚不一定适应当地环境,且可能破坏当地生态平衡,B项错误。人工培育珊瑚可以增加珊瑚数量,但不是珊瑚礁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的最好措施,C项错误。修建防护大堤工程量大,对珊瑚生态环境可能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对周边海洋生态造成破坏,D项错误。故选A项。【点睛】涠洲岛为火山喷发而成,造就了涠洲岛的火山岩,成就了北部湾最北部的一大片珊瑚礁。这些珊瑚礁是距离中国大陆最近的珊瑚礁,也是最靠近北回归线的珊瑚礁群落。涠洲岛珊瑚礁主要分布于该岛北面、东面、西南面海域,分布面积近3000公顷,面积约占我国珊瑚礁总面积的10%。帆船运动是在自然风推动下进行的。青岛市濒临海洋,举办帆船竞赛的条件优越,八月是较佳时段。该市八月盛行风频率较低,风速较小,其帆船运动主要依靠海风。下图示意青岛帆船竞赛区位置及周围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一般情况下,该帆船竞赛区最强海风多出现在(   )A. 晴天上午       B. 晴天午后C. 阴天上午       D. 阴天午后15. 晴天时,该地区出现弱东北风有利于帆船竞赛区海风的发展,主要是由于(   )A. 天空云量较少       B. 地形阻挡加剧海陆温差C. 下垫面摩擦力小       D. 东北风与海风正向叠加16. 当该地区盛行较强的偏南风时,不利于帆船竞赛区海风的发展,最可能是因为(   )A. 海岸线曲折       B. 气流遇山地推进困难C. 天气复杂多变       D. 气流遇山地分支绕流【热力环流】【答案】14. B    15. B    16. D【解析】第14题,本题考查海陆风的形成机制。海陆风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区域性热力环流现象,主要受冷热不均所致,其规律是白天,因热力性质差异,陆地增温快,气温高,形成低压;海洋增温慢,气温相对低,形成高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即为海风。晚上,则相反。一天中,午后陆地气温最高,海陆温差大,气压差大,海风强。晴天,太阳辐射强,陆地增温迅速,且增温幅度大,海风更强,故选B项。第15题,考查海陆风的影响因素。由图可知,帆船竞赛区的东北部为半岛地势最高的崂山,海拔超过1000米。当近地面为弱东北风时,位于竞赛海域东北风上风向的崂山对地面风速有阻挡减弱的作用,使背风侧风速减小,利于与竞赛海域相对的陆地增温,使海陆温差增大,从而有利于海风的发展。B项正确。故选B项。第16题,考查海陆风的影响因素。气流遇山分支绕流,迎风坡风速自然会减小,被称之为“山前死水区”。由图可知,地面为盛行较强南风时,受崂山、浮山等地形阻挡,气流常在竞赛海域附近分支绕流,风速减小,进而使比赛难以进行。胶州湾和崂山湾侧向海风(东南风)急流发展又加大了这种分流作用,使得竞赛海域空气入不敷出,因而抑制海风发展,常导致竞赛海域常减小为弱风,使比赛无法进行,D项正确。故选D项。【点睛】地面背景气流、边界层中上部径向气流和周围地形、海陆分布等边界层特征,都对竞赛海域海陆风的发展产生影响。其中晴天时,地面西风、弱的北风和东风、均压场环境以及边界层中上部弱的北风条件等,都是竞赛海域海风发展的有利条件。而地面南风(无论大小)、强的北风以及边界层中上部较强的南风和很强的北风等,则是海风发展的不利条件。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18,1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0,21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2分。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些年,中国提出建设中心商务区(简称CBD)的城市共有近百座,但发展水平存在差异。重庆市原有的解放碑CBD占地面积约1平方千米,后来政府决定在江北嘴(当时已有一座大桥连接两岸)建设新的CBD,如今成了重庆市的新地标。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一些知名企业如华为、百度等公司开始搬离CBD。下表为中国部分城市CBD主要数据,下图示意重庆市CBD分布。中心商务区名称金融企业数量(个)总部型企业数量(个)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个)商务楼宇数量(栋)产值(亿元)上海陆家嘴CBD约1000107约200250约6000郑州郑东新区CBD312344947132长沙芙蓉CBD1518732210389重庆解放碑CBD1211507867630西安长安路CBD34492623116

(1)说明上海陆家嘴CBD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城市CBD的表现,并分析原因。(2)分析重庆市在江北嘴建设新CBD的主要原因。(3)如果你是某大型企业的决策者,你会选择将企业搬离CBD吗?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1)表现:占地面积更大;高层建筑物整体体量和规模大;内部空间分区明显;经济活动更繁忙,(金融企业、企业总部、世界500强企业)等知名企业数量多且集中,产值高。原因:位于东部沿海,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信息通达度高;经济发达(金融业),辐射能力强;对外开放程度高;发展历史早,知名度高;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大(2)解放碑CBD空间不足,发展受阻;江北嘴土地空间更充足,与解放碑CBD隔江相望,且已有桥梁相连,便于对接;利于培育新的城市商业中心(增长极),增强辐射带动(3)不搬离。理由:金融企业和总部型企业等数量众多,人才、资金、信息等高度集聚,服务业发达,可最大化提升资金、人才、信息获取和商务交流合作效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降低营销成本。搬离。理由:地租昂贵;交通拥堵,环境质量较差;互联网通信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了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及影响因素,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1)上海陆家嘴CBD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城市CBD的表现通过表中数据总结即可得出结论,如金融企业、总部型企业、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更多,创造的产值更高,商务楼宇的数量更多。原因可以从位置、交通、市场、信息通达度等方面分析,如陆家嘴CBD位于上海,位置优越;发展历史早,国际化水平高,知名度高;位于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交通便利,信息通达度高;依托上海市,市场辐射范围广,规模大。此外,还可以考虑国家政策扶持力度的差异。(2)读图可知,江北嘴CBD靠近重庆早期的解放碑CBD,可以延续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由政府统一规划,引导功能区的形成,促进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江北嘴开发程度较低,地价低,有利于规划建设;有利于形成新的城市经济增长中心,促进城市发展;打造新地标,提升城市影响力。(3)本题属于观点类问题,两种观点言之成理即可。选择不搬离CBD的理由主要从CBD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在CBD是一个城市的中心,基础设施完善,信息通达度高,便于企业及时获取信息;人才和资金高达集聚,便于企业引进人才和资金;有利于企业提供知名度,扩大影响。选择不撤离可以从不利于企业发展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在CBD地租昂贵;位于城市中心,交通拥堵,环境质量较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企业获取信息越来越便捷。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干旱内陆区,往往“以水定地”,水资源的分布与开发影响土地利用。中亚锡尔河、阿姆河流域的人们因地制宜发展了适应当地地理环境的农牧业,锡尔河大致成为草原与绿洲、畜牧区与农耕区的分界线。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促进经济发展,锡尔河、阿姆河流域修建了大量的引水渠,如图所示。

(1)锡尔河以北地区多为畜牧区,以南地区多为农耕区,对此做出合理解释。(2)比较锡尔河、阿姆河流域引水渠的空间分布差异,并说明原因。(3)指出该区域引水渠在引水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答案】(1)锡尔河以北地区纬度较高,气温低,降水多,蒸发量小,草场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畜牧业;锡尔河以南地区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利用锡尔河、阿姆河的水资源 发展灌溉农业。(2)差异:锡尔河流域引水渠主要分布于河流中上游,阿姆河流域引水渠主要分布于河流中下游。原因:锡尔河中上游流经费尔干纳盆地,地形平坦,人口城市多,便于开垦,需水量大,但支流少;阿姆河上游多山地,中下游地区主要为图兰平原,人口、城市多,便于开垦,需水量大。(3)蒸发旺盛;下渗量大;风沙掩埋;泥沙淤积【解析】本题以中亚地区水资源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材料,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等知识,难度一般。(1)锡尔河南北两侧农业生产地区差异要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从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在该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分布影响土地利用,说明水资源与锡尔河北侧发展畜牧业,南侧发展种植业关系密切,所以水资源空间分布差异影响了农业生产类型。另外,锡尔河北侧地区地形为哈萨克丘陵,南侧为图兰平原,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发展种植业。同时,南侧地区纬度相对较低,北侧纬度高,热量条件的差异,也影响着农业生产类型。(2)锡尔河、阿姆河流域引水渠的空间分布差异主要从引水渠与河流的关系进行描述比较。读图可知,锡尔河的引水渠分布于河流中上游,因为河流中上游人口和城市相对较多,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所以需水量大,需要修建引水渠。而阿姆河主要分布于河流中下游,中下游地区主要为图兰平原,人口城市多,便于开垦,需水量大,所以需要修建引水渠。(3)该区域位于中亚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引水过程中,由于气候干旱,蒸发强烈,且多为沙质土壤,透水性强,下渗严重,容易导致水资源的损耗。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河属于黄河的一级支流,蜿蜒曲折,河床起伏小且较宽阔,河湾迁移较频繁,基本无人为干扰。某科研团队于某年夏季在白河中游某段进行河湾迁移调查,发现河湾凸岸弯顶处为面积较大的砾石边滩,上覆砾石和淤泥,从凸岸内侧(西南方)到外侧(东北方)依次发育多种植被,呈条带状环绕凸岸(下图)。凸岸不同树龄灌木的分布隐含了河湾迁移的信息。

(1)推测河湾迁移过程中凸岸砾石边滩植被的演替顺序,并说明推测依据。(2)指出凸岸不同树龄灌木的分布差异,并分析原因。(3)科研团队计划研究该处河湾迁移速率及影响因素,请选取需要调查的主要自然因子,并提出估算河湾迁移速率的主要方法。【答案】(1)演替顺序:从湿生植被到草本植被再到灌木植被。依据:从凸岸内侧(西南侧)向外侧(东北侧)依次呈现湿生植被、草本植被、灌木植被的空间分布差异。(2)分布规律:从凸岸内侧(西南侧)向外侧(东北侧)灌木树龄逐渐增加。原因:凸岸向西南方淤进使原有边滩地势逐渐升高,离凸岸顶端距离增大,为灌木生长创造条件,灌木向前推进生长,前端(西南侧)灌木出现时间晚于外侧东北侧)。(3)自然因子:流速、流量、含沙量;植被;岩性、土质;河流弯曲度;水位与河岸高差等。方法:测算灌木带(树木)的距离(距凸岸弯顶处)与(灌木带位于凸岸内侧与外侧植被带界线处)树龄差的比值;或者对比不同时期的遥感图像等。【解析】本题以白河河湾处植被演替为材料,考查环境变化对植被分布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难度较大。(1)砾石边滩距离河道较近,所以边滩地区最初适宜耐水植被发育,后期随着植被对泥沙阻挡,加剧了凸岸的沉积,河道继续向西南方迁移,砾石边滩只有更高重现期洪水才能淹没,使得多年生草本植被分布。土层进一步加厚,土壤含水量越来越少,才能生长灌木植被。(2)由材料和上题分析可知,河曲处凸岸以沉积为主,白河河道凸岸内侧逐渐向西南方向迁移延伸,使得东北方向滩地形成年代最早,植被由湿生植被--草本植被--灌木植被演替,凸岸外侧(东北方)最早出现灌木植被,然后灌木植被逐渐向西南侧推进,所以东北侧的灌木树龄最长,西南侧树龄较短,形成了凸岸灌木树龄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加的分布规律。(3)本题应从影响河湾迁移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说明。河流水文特征、植被特征、岩性行征、河道特征、地形特征均会影响河湾的侵蚀和沉积作用,从而影响河湾迁移的速率,因此科研团队应选取这些自然因子进行调查研究。由材料可知,凸岸不同树龄灌木的分布隐含了河湾迁移的信息,白河东北方向灌木出现年代最早,随着河湾向西南迁移,出现的灌木时间依次推迟,根据灌木年龄与凸岸顶端的距离可估算迁移速度;还可以利用不同时期的遥感图像直观估算河湾迁移速率;还可以以某一相对固定的参照物,测量不同时期与河岸的距离进行估算等。(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0.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第二居所是人们在常住地之外拥有产权或长期租赁,用于休闲、度假或养老的临时性住宅。仙女山镇地处重庆市武隆区东北部,海拔1000~1300米,森林资源丰富,已成为重庆市民第二居所的选择地。下图示意仙女山镇地理位置。

(1)分析近年来出现第二居所需求的主要原因。(2)说明仙女山镇成为重庆市民第二居所选择地的优势条件。【答案】(1)经济收入提高;旅游需求多样化。(2)距重庆主城区较近,交通便利(靠近高速公路);海拔较高,夏季气候凉爽;森林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位于多省交界,第二居所产业市场需求大,带动基础设施建设【解析】本题以仙女山镇、第二居所为依托,考查了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的评价。(1)根据材料“第二居所是人们在常住地之外拥有产权或长期租赁,用于休闲、度假或养老的临时性住宅”可知,第二居所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经济收入提高,旅游需求多样化。(2)根据材料“海拔1000~1300米,森林资源丰富”可知,境内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越;由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地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气候条件良好;由“仙女山镇地处重庆市武隆区东北部”可知,地理位置优越,图例中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距离经济发达地区近,临近消费市场;由“已成为重庆市民第二居所的选择地”可知,该地基础服务设施较为完善。21.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广东省水系发达,表现为“大山大江大海”的自然地理环境格局特征,工业化、城镇化水平高。下图示意广东省某典型流域生态单元的划分。

(1)分别指出该流域上游与下游可能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2)提出统筹推进该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管理措施。【答案】(1)该流域上游主要生态问题: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下降)、水土流失、矿山污染(水体土壤重金属污染);下游主要生态问题: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挤占生态空间(2)实施“河(湖)长制”责任制;建立流域协同管理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管理法规,严格统一执法;加强流域生态环境监测管理;【解析】本题以图为载体,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力。(1)据图可知,上游的农耕区和采矿区都会对植被造成破坏,山区地形起伏大,降水量大,造成水土流失;下游城镇集中、农业用地成片,对河流的污染较大导致滨海湿地、防护林被破坏,耕作业和养殖业都会对湿地造成破坏。(2)本题主要就生态保护修复管理措施设问。管理措施可从领导机制(或人事安排)、工作协同机制、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政策法规、环境监测等方面作答。END

扫描二维码加入高考试题库知识星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