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人物志——何凌虹·第五届艺术名家书画大拜年

何凌虹,女,湖南省道县人,现居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燕山国画院专职画家,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画家,湖南省东方诗书画院副院长,是幽燕中国画创研班杭州班执教导师。

2014年至 2015年进修于北京现代工笔画院高研班,授教于中国著名工笔画家王天胜、中央美院教授张世彦、北京画院著名画家王冠军、广州美院教授于理、中国著名画家桑建国、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艺等。2015年至2016年师从于中国著名画家刘铁泉先生。

2017年至2018年进修于中国画艺术创作院,师从中国著名画家王仁华老师。

2015年,作品《传承.织》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纪念潘絜兹诞生一百周年中国画作品展,(被收藏)

2015年,作品《工笔人物》获得湖南省“欢乐潇湘”群众美术书法摄影活动一等奖;

2016年,作品《朝.逸.织》在中国美协主办的“吉祥草原.丹青鹿城”2016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荣获入会资格作品奖(最高奖,被收藏)

2017年,作品《古风新韵》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丹青扬州”第三届全国中国工笔重彩画作品展

2017年,作品《又是一年橙红时》在中国美协主办的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中国画作品展获得入会资格作品奖(最高奖,被收藏)

2018年,作品《踏瑶·青歌》荣获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九届“民族百花奖”中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中国画)铜奖(被收藏)

2018年,作品《汨罗千秋》在中国美协主办的2018“万年浦江”全国中国画(工笔)作品展中获得入会资格奖(最高奖,被收藏)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读何凌虹工笔人物画有感

文/刘铁泉 马万年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这就是何凌虹笔下的美人形象;“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其更为传神之作 。

工笔画,崇尚写实,求形似,讲神韵。工笔人物画由来最久,晋代以后,顾恺之、陆探微、展子虔、郑法士、张僧繇均为巨匠,以唐阎立本写历代帝王像最为甚,画法工致,敷色浓重,除人物衣饰外,更表现其性格气质,奠定唐代人物画之完美成熟境地并出现繁荣。也至此,工笔人物画科传承千载,长盛不衰,演进不绝。

临摹。临摹是学习传统书画最有效地方法,对古今优秀的书画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吸收其用笔、技法及表现形式等为己所用。何凌虹在北京现代工笔画院高研班、中国画艺术创作院等学习期间,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于传统工笔画的临摹。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阎立本《步辇图》、 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等经典作品,也试图通过如同大千居士一样通过临幕敦煌壁画作品,练就运笔则迅疾而稳,色彩丰富而绚烂之功,将赋彩、渲染技巧提升到新的高度。

创作。几十载临池不辍,致力于工笔人物画的临摹和创作外,也开始了对现实人物画非常认真的探索,熔铸了深厚的传统风采,并博览众长,应时代,谱新篇。如创作的以瑶族人物为体裁的《传承·织》《今天是个好日子》《汨罗千秋》等作品,绘画语言细腻,色彩晕染优美,大的色块处理上特别注重视觉的节奏感,在布局上,其竖式构图较好地实现了视觉的完整性,而且在人物的塑造上,更是着力于线与形关系的有机整合,使主体人物既有线的清晰轮廓,又有面的恰当过渡,形象流畅自然。注重意境、情感和质感的表现。在绘画技法上,画家也借鉴和融合了西方绘画的形式语言,光的运用和留白以及画面的透视效果。人物形象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清新自然,雅致清丽,作品布局工整、细腻、严谨,设色艳丽、沉着、明快、高雅,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审美意趣。

线质。线之质和线之美是书画最贴切的要求,也是工笔画的表现形式和特征,线条的丰富变化蕴含着广泛的内涵与审美品格。何凌虹作品中线条感情激越,富于粗细顿挫、快转折中变化,蜿蜒而有节奏,充分发挥了线描艺术的效果,通过游丝般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形象、衣饰纹理,以线造型,注重用笔墨的表现力通过对细节的的生动刻画,使画面整体产生耐人寻味的艺术情趣。

色彩。色彩是绘画的语言表达形式、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可以传达作者想要表现的情怀。“随情赋色”是何凌虹将心中的色、情、物相互交融,无论是重彩,还是淡墨,以其能实能幻、能繁能简表现形式,也将笔与线、线与墨、墨与彩之间的关系在特定的环境中营造着各自的氛围,将工笔画笔墨色彩的内涵,延伸到了工笔画的艺术程式。

意境。意境是将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意境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实践与理论以及中国文艺创作与批评方面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意境”这一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东晋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至唐代画家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从五代荆浩的“度物象而取其真”,到清代石涛的“制度时因,搜妙创真”,无不体现了意境对于绘画创作的重要性。在何凌虹笔下更多地表现了瑶族人的那种淳朴的民风以及热情豁达和展现人性之美,以及追求美,热爱美的天性。作品承载着是一份和谐,表达的是思想、精神境界和审美情趣与作者的思想、品格、胸襟、气质、情感的完美彰显和相互碰撞。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我想这也是何凌虹成功经验的总结,更是她这些年来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临池的福报。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为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