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以所宜 —— 《黄帝内经》点滴 4
前些日子本来自告奋勇,要友情客串一下“风水佬”,去朋友公司,一家跨国大银行讲讲风水及养生。但因为“行有行规”,为了避免未来可能有的麻烦,我们还是就此打住。用医家的行话来说,自告奋勇友情援助叫“佐以所利”,为避麻烦而不做,就叫“和以所宜”,做与不做,都合乎医道:)
“佐以所利,和以所宜”,有所必为,有所不为,正是医家本色。这八个字谨记在心,人生就不会太寂寞,不会缺少朋友,人人心存这八个字,社会自然和谐。这八个字,典出《黄帝内经》。
在《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篇》里,黄帝向歧伯老先生请教如何治疗疾病时,歧伯的回答。请看原文:
“歧伯曰: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折之,不足补之,佐以所利,和以所宜。”
这句话在目前通行的中医院校的书上常被翻译成:对于气向上逆行的疾病,用抑制降逆法治疗。对于气下陷的疾病,用举陷升提法治疗。对于气有余的疾病,用折减法治疗。对于气不足的疾病,用补益法治疗。辅助药物用所利之品,并用所宜之物调和。
这样的翻译,当然也似乎说得过去,但是对《黄帝内经》若只是如此教如此学,教的人固然远非良医,学的也多半终成庸医。现代人学中医,往往把人体与大自然对立、分离起来看待,更惨的是把“医”与“药”几乎等同起来。把人身、万物、万事都分离开来,这样的教学法,当然只能出庸医。学习中医,一定要谨记“天人合一”这个中医的本质!这一点,我在前面的文章里多有提及,请参阅《中医蠡测——你也可掌握些医道》、《经络本来就是“通”的——“经络”旁通(9)》、《中医本质探微10 —— 如何用“数”来治病》、《春季养生,以使志生》。我们的老祖宗是把人体与国家,人体与宇宙完全“等同”起来、非常宏观地看待的。古人常有“治气如治军”、“御心如御政”的训诫。既然能治病、能治身,就一定能治业、能治国。当然,“治国”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兴趣和福报去干的,但最少治企业总得会嘛。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篇》里的这句话,其实说的不只是一种对治疾病的“治疗方法”。用现代的话来说,它是一种思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大气磅礴的宏观调控理念。学古传中医,就是要学这样的思路,这样的思维方式,才能都豁然开朗,否则一招一式一方一药,学到驴年也学不成良医,更别说成为神医了。
类似的话,或者说理念,在《黄帝内经》里多有提及。比如,《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篇》也说: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变者复之,此生长化成之理,气之常也”。
这句话,是歧伯在向黄帝讲解五运之气(木、火、土、金、水)太过和不及所引起的气候变化以及其对生态的影响、对人体生理病理产生的作用的一个总结。顺便说一下,很多人都在谈论2012年是否有大灾难,胡涂医是不在乎不管它的,“德全不危”嘛,管它干啥呢!但因为很多人都挺关心这个话题,尤其是从小语文没学好的人,硬是看不懂我前面写的《德全不危 ——《黄帝内经》点滴 1》, 我就再说几句。按照《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篇》的理论来看,今年(2012年)是“岁木太过”之年。木运太过的年份,风气流行,木胜则克土,脾土容易受邪发病。脾胃虚弱的人,容易有飧泄、食欲不振、肢体沉重、烦闷抑郁、肠中鸣响、腹部胀满等毛病。这是土衰,化气不能布政于万物,木气独胜的年份。这种年份往往在东南方向容易有“地气”震动,上半年的金融行业表现会见好,下半年会一塌糊涂⋯⋯
我常提醒大家,一定要让《道德经》烂熟于胸。《黄帝内经》与《道德经》是一脉相承的。像上面这些话,太上在《道德经》里也说过: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道德经·七十七章》)
古圣先贤的经典里,本来处处有学问。可惜我们的教育缺失了这一块,胡涂医真诚呼吁大家,不管是否能遇到明师,都请深入经典去学习。
魏伯阳真人在《周易参同契》里不无感叹地说:“文字郑重说,世人不熟思。⋯⋯世人好小术,不审道深浅。”信然!
胡涂医
2012年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