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磊:为什么以高科技自居的美国突然开始吹捧铁路公路建设了

作者:肖磊看市

公众号:kanshi1314


最近要讨论的问题有很多,我们先得从美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说起,当然,我还是要郑重的提醒一下,文中所有的观点和评论,仅仅是闲聊,不构成任何理解各类事物的建议。

关于美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此前我已经有过诸多的观点,大家可以去回看一下,而今天要说的是另一个问题。

最近有两个消息引起了我的关注,一个是,美国最拉风的创业者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称赞中国在经济尤其是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并鼓励人们亲自去中国看看。

另一个是美国众议院前议长纽特·金里奇,专门撰文呼吁美国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有一句:“为了让美国政治人物、利益集团、游说者、工会及官僚们认识到他们最好应当整合国家目标——仅仅是为了我们这个国家的继续存在——他们都该去乘坐一次中国高铁,之后再回国乘坐(美国)全国铁路客运公司的“阿塞拉”号快速列车。后者最高时速是150英里(约合240公里)。”

其实我之所以提到这两个消息,是因为这里面所蕴含的信息量可能远超字面意思。

类似马斯克这种在科技领域,影响比较大的企业家,尤其是在美国硅谷时代成长起来的这类企业家,对看起来“技术含量”比较低的诸多基础设施领域,是不会有太多关注度的,比如你修了多少公里的公路铁路,其实并不会因此而获得这类人的关注。那为啥此时要称赞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呢?这可能不是简单的商业目的。

至于金里奇,此前还代表共和党参加过总统竞选,影响力也是比较大的,但问题是,最近我们看到的,美国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法案,主要是民主党拜登政府在推,金里奇在拜登上任之前,还在说,自己不接受拜登成为总统。也就是说,金里奇作为拜登的反对者,并不应该为拜登的基础设施计划摇旗呐喊。

那这种反常背后,到底潜藏着什么样的宏观背景呢,这才是我们需要去闲聊和瞎猜的。

值得警惕的是,美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相比中国很多领域,确实落后了不少,但问题是,我们要看整个基础设施的积累和利用率,我举一些简单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比如纽约的地铁确实破,但是24小时运营的,对比来看,伦敦地铁直到2013年开始,才有意推进24小时运营,日本东京直到2018年的时候,才开始研究地铁24小时运营的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