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这些巷子里,竟然住过这么多学霸?名气最大的那位你肯定知道!
小巷,是杭州活态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杭州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长期积淀。了解小巷背后的故事,打开那些古往今来的城市记忆。今天,随杭小微去瞧瞧杭州那些流传着“学霸”传说的巷子。
方谷园
住过两位世界级科学家
方谷园街景
傍晚5点,街边的小饭馆慢慢热闹起来,市井气息越来越浓,穿过浙医二院门前行色匆匆的人群,往前直走再向左一拐,就到了隐藏在医院旁的安静小巷——方谷园。
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
这条小巷子临近小营巷社区,仅能容下一辆机动车通行,因为有多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而修葺一新,刷好的白墙上刻有石碑,记载着曾经的历史。
两位智商爆表的世界级科学家钱学森和周健都曾在这条小巷附近度过他们的青少年时光,就连学霸云集的杭二中老校区也在方谷园几百米开外。
钱学森故居
方谷园2号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木结构老房子,主色调为老红色,由两个天井相连,还有一个后花园。二楼的书房里摆放着书架、花架、大书桌、卷轴、文房四宝等,钱学森正是在这里度过了他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钱学森小时候非常可爱,有个大大的脑袋和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人们都说这小男孩天生异相,日后必有大成。幼年的钱学森的确天资聪颖、悟性极高,3岁时已能背诵百首唐诗、宋词。
年轻时的钱学森
很多人不知道,钱学森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国王钱鏐的第三十三代世孙。钱王家训中告诫子孙:“爱子莫如教子,教子读书是第一义。”钱学森的科学成就斐然,是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获得者。
另一个学霸,是发明了宫颈癌疫苗、为全世界女性做出极大贡献的杭州男人——周健。周健42岁时英年早逝,所以在杭州老乡中并不出名。周健的爸爸是浙医二院的医生,他们的房子就在小营巷附近。周健从小就对医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年轻时的周健
周健的亲姐姐周凯说:“我们住的房子有六户人家,基本上都是老浙二的家属。邻居家买了密码锁,弟弟一会儿功夫把锁破解了;邻居家养了小鸡,弟弟抓来研究解剖结构;邻居在院子里种了向日葵,弟弟拔了作研究……他是老浙二家属圈中最聪明,也是最调皮的孩子。”
耶稣堂弄
司徒雷登在此学会杭州话
巷子不长 充满生活气息
耶稣堂弄东起中山北路,西至延安路北段,总长约300米。宋名兴福寺巷,清名耶稣堂弄,因司徒雷登的父亲司徒尔在此建耶稣堂(如今耶稣堂弄口子的天水堂)而得名。1966年曾名青春巷,1981年又恢复原名。
故居两层洋楼
耶稣堂弄东头是繁华的大商场武林银泰,西头的耶稣堂弄3号,便是司徒雷登故居。司徒雷登的雕像旁大树参天,据久住耶稣堂弄的老阿姨介绍,这树她们小时候就在,听上一辈说,它就是司徒雷登小时候和父母种下的。
美国国籍的司徒雷登,出生后学会的第一门语言是跟着乳母学的杭州话。1946年,司徒雷登以美国驻华大使的身份访问杭州,在之江大学作演讲时,讲的就是一口地道的杭州话。
司徒雷登主持了冰心女士和吴文藻的婚礼
在老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目中,司徒雷登首先是一位教育家,一位优秀的大学校长。
司徒雷登在杭州工作时,还参与了之江大学的筹建,就是如今的浙大之江校区。他在北京时期,创办并长期主持燕京大学工作,为燕京大学选址、筹集办学经费等四处奔波,积极推动燕京大学的知名度和学术水平。燕大解散后,一半并入北大,一半并入清华。
所巷
市井与书香在此融汇
所巷位于建国北路中,东园巷南,石板巷北。元代为官方盐仓检校所驻地,长250米,始名所巷。
这个夏天,地铁2号线西北段开通,原本因施工被撤销的“所巷”公交车站也恢复了,崭新的站牌立了起来。
所巷东昇百货商店 图源:杭州市城建档案馆
所巷一带,民国时期为东街上的热闹地段,商贾辐辏,买卖兴隆。老底子的所巷,有售卖各类点心的新味馆,有熙熙攘攘,摆着十余个鸡鸭鱼肉蔬菜摊位的所巷小菜场,还有称霸一方的东昇国营百货商店。所巷作为一大商业地标,这里曾经的热闹生活,可谓是下城区人民的集体记忆。
所巷亦曾飘着书香,清代曾出了四个进士和一个探花,市井气息和书香气息在这里相得益彰。
上世纪80—90年代建国北路所巷附近 图源:杭州市城建档案馆
据《杭郡诗辑》:“清藏书家、校勘家卢文及其父卢存心自余姚迁涉杭州,僦居在批验所前,有屋数间,称'抱经草堂’。”
卢文(1717-1795),人称抱经先生,乃清著名勘学家。乾隆十七年(1752)中进士,殿试一甲三名探花。平生喜好校书,所校勘、注释的经子诸书汇刻成《抱经堂丛书》。且喜好藏书,达数万卷,皆自校勘,精审无误,著有《抱经堂文集》、《钟山札记》、《龙城札记》、《读史札记》等。
图文/文欣、柯卓越
编辑/楼晓勤
版式/楼晓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