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坏人往往过得很好?
很多人都纠结这问题,好人没好报,坏人乐逍遥,感慨世道不公平。
相比评价公平与否,我觉得细品背后的逻辑和应对方法,要有意义得多。
首先我想说的是,真正的坏人本来就没啥道德底线。
他们会将一切言行合理化,从来不认为自己坏。
电视剧《隐秘的角落》里,张东升把岳父岳母推下悬崖之前、杀害妻子之前总是看似卑微地问一句:“我还有机会吗?”
表面上看,张东升是被逼无奈,对方不给自己机会所以才痛下杀手。
实际上呢,他明明知道,对方肯定不会给出想要的答案,他只是为了将一切合理化才象征性地问了那个问题。
莫言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奖的演讲致词中,讲了一件亲身经历。
小时候家里穷, 中秋节难得包了顿饺子,每人只分到一碗。他正吃时来了个要饭的老人,于是莫言就端出半碗红薯干给乞讨老人。
没想到老人破口大骂:“你们吃饺子,却让我这老人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
莫言气不打一处来,正要发火的时候母亲训斥了他,然后端起自己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乞丐的碗里,老人坦然地吃完饺子就走了。
在老人看来,“你们吃什么,就必须给我吃什么。”自我合理化后,自然能气定神闲地说出上面那番话。
坏人有两个习惯:
一是自有一套价值观,在这价值观里,他的坏是逻辑自洽的;二是频繁伸手索要,哪怕别人没有义务给他什么。
伸手次数多了,总能遇到些好欺负的人对吧,得逞尝到甜头后,坏人便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索取。
为什么许多自认是好人的人,过得一地鸡毛?
不知道你发现没,形容一个人“老实”,往往跟着另一个词“单纯”。
说得直接些就是:缺乏谋略。
就拿开篇我前同事遇到的抢生意那事,他的老客户是由熟人介绍合作的,类似报价一直都是固定价格,客户一听说有人能以原价40%的费用包下,马上转过头让他降价。
这时拼低价不见得是上策,而可以多考虑:
1、把服务量化展示或分级提供。
2、后续抓紧多拓展新客户。
砍掉40%的费用当然也能做,但要明白地告诉客户做到什么程度,方便他做横向比较;至于丢了这客户将严重影响公司的营收,暴露的是同事的经营问题:客户群单一,订单来源过于集中。
退一步说。
假设客户最终选择的A公司,就是用低价抢到合作然后敷衍了事,客户自然还会回来找你。但假如A公司真的以低价交付出符合用户预期的产品,这符合市场竞争的规则。
你要多考虑是不是自己要优化成本结构,是不是提高代码可用度等等。
直接把对方定义为坏人,看着很解气,也很容易获得道德支持,但无法帮你解决问题。
上周末我陪我妈重刷《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面一些细节颇有意思。
盛明兰是家中最不受宠爱的庶女,深宅之中处境艰难,但她不仅温柔善良,而且聪慧隐忍。
祖母让她临时管家,面对林小娘不安好心地塞过来的下人们,明兰发现她们诸多逾矩行为没有马上惩戒,而是按兵不动,等几个人把事情越闹越大惊动大娘子,再借用大娘子的手段将她们全部料理了。
她的容忍并不是退让,只是以退为进,再伺机而动一招击中。
所以,不是说好人就容易被欺负,而是缺乏谋略的好人,容易被人踩在脚下。
还有一种常见的好人特性,是脸皮太薄。
最典型的莫过于追债时。
我有个同事借给同乡8千块钱,微信催了几次都被搪塞过去,有一次我们在一起吃饭,同乡估计是又看到催还钱的信息,恼羞成怒电话打过来。
声音大到我们在旁边都隐约听到了:
“你别催了好吗?催了也没用啊,都借了这么久你干嘛纠结这几天?搞得这么难看你说何必呢?!”
同事有些懵了,压低声音说:“没事没事我就是问问……我最近也刚好要用钱。别生气啊,我可能心急了些不好意思啊……”
我们听了都一肚子火。
挂了手机,同事又开始懊恼。他知道同乡收入不算太差,想不明白为什么一直拖欠他的钱。当初借钱时千恩万谢,还开玩笑称他为X总。
容易被欠钱的好人,通常有几个特点。
1、爱面子。有钱了,怕被人说小气;没钱了,怕被人说穷;追债时,怕惹对方生气,加上爱听恭维话,所以很难拒绝他人。
2、爱为他人负责。有些人觉得“我不帮他,他就毁了啊”,实际上人家过得好好的,该旅游就旅游,该花钱就花钱 。成年人必须为自己行为负责,你如果替他的错误买单,那爽了,他继续犯错不是很舒服么?
3、迷信人性趋善。把人往好处想是善良的标志之一,但利益面前若没有约束,人性是趋恶的。没有凭证、没有字据、没有惩罚,难免让人动邪念。
与其纠结欠钱的人为什么那么坏,不如学会防赖账的本领。
毕竟再无赖的人来借钱,只要你不点头,他也没办法。
你心里够健康又强大,就不会在意那些强盗逻辑,就能保护自己的钱。
之前看到白崇禧将军教育儿子的故事,挺有意思。
儿子白先敬小时候经常与小朋友打架,每次打架回来,白崇禧第一句话便问:“是你欺负别人还是别人欺负你?”如果听到是儿子欺负别人,胖揍一顿,再拎着儿子的耳朵亲自上门给人家道歉。
如果听说是被人家欺负了,白崇禧会继续问:“你还手没有?”
假如没有还手,这顿揍比前一种情况更惨。
没事不挑事,有事咱也不怕事。
好人的一个必修课程,其实是学会如何做个“坏人”,要有当坏人的能力和勇气,不然就是个没价值的烂好人。
当然不是说要去欺负人,而是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适当强势。
我刚工作时是部门里岗位最低的,同事们给我什么事就做什么事,有时其他项目组的人让我帮忙,我也憨憨地答应下。
结果是什么呢?
找我干活的人越来越多,有时即时沟通工具上找不到我,同事就马上打电话、甚至跑到我位置上叫我帮忙。我正儿八经的分内事反而做得乏善可陈。
后来随着自己脸皮越来越厚,懂得开诚布公(或是简单粗暴)地表达想法,反而少了许多困扰。
“这任务最好由谁牵头,他们职能就是XXX。”
“这事需要哪些资源,不然很难实现。”
“这流程不合理地方挺多的,比如1234……”
从某个角度上看,建立起一个不太好说话的形象,能自动挡掉一些没必要的事情。
最后我想说几句题外话。
单纯评论好坏的意义,其实并不大。
因为很多人所谓的坏人只不过是自己不喜欢的人而已。何况,就算人家真不厚道,比遇到坏人更糟心的,是你没有反击的能力,也无处逃避。
这个世界的真相之一,不是谁好谁有理,而是谁强谁有理。
如果你留意那些名人经历,会发现他们人性中都存在诸多阴暗面。
《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利用名下一家公司的破产,保护了其8000万美金的资产在清盘中不受影响。乔布斯、贝佐斯等等的传记里,他们的能力大家肯定都有目共睹,只是道德上……那就见仁见智吧。
善良确实是个宝贵的品质,但相比智慧、理性、冷静,善良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越善良的人,越要有能力维护自己的善良。
就像李嘉诚教育孩子们时说的那句话:
做人的最高境界是“仁慈的狮子”。
仁慈是本性,但单靠仁慈还无法成功。要有狮子的力量,才能赚钱养家,才能保护亲人,才能反抗欺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