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下惠“坐怀不乱”故事的真伪
通常来说,事情发生得愈早,给人们的印象愈模糊。上个月的事总不如本月的清晰,童年时代的不如青年时代的记得牢靠。正如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在刚转身而去的时候,衣服、头发以至鞋子,都清清楚楚在你眼里,走得越远,背影越模糊,到了视界的尽头,只剩下一个黑点,最终全部消失,无影无踪。
中国历史上的许多人和事,则恰好相反,越古老的越清晰。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是一个极典型的注脚。
网络配图
柳下惠(亦称柳下季),姓展,名获,字子禽。春秋时人,稍早于孔子。
词典解释“坐怀不乱”: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典出《诗经·小雅·巷伯》毛亨传:“子何不若柳下惠然,妪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
究竟如何坐怀,如何不乱,史料的演变很有趣:
《荀子·大略》载:
子夏贫,衣若县鹑。人曰:“子何不仕?”曰:“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大夫之骄我者,吾不复见。柳下惠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
唐杨倞注:“柳下惠,鲁贤人公子展之后,名获字禽,居于柳下,谥惠,季其伯仲也。后门者,君子守后门至贱者。子夏言昔柳下惠衣之弊,恶与后门者同,时人尚无疑怪者,言安于贫贱,浑迹而人不知也。非一日之闻,言闻之久矣。”杨之注根本不涉女色,荀文原意也和后世所谓的坐怀不乱无关。
昔者,顔叔子獨處于室,鄰之釐婦又獨處于室。夜,暴風雨至而室壞,婦人趨而至,顔叔子納之而使執燭。放乎旦而蒸盡,縮屋而繼之。自以為辟嫌之不審矣。若其審者,宜若魯人然。魯人有男子獨處于室,鄰之釐婦又獨處于室。夜,暴風雨至而室壊,婦人趨而託之。男子閉户而不納。婦人自牖與之言曰:“子何為不納我乎?”男子曰:“吾聞之也,男女不六十不間居。今子幼,吾亦幼,不可以納子。”婦人曰:“子何不若栁下恵然,嫗不逮門之女,國人不稱其亂。”男子曰:“栁下恵固可,吾固不可。吾将以吾不可,學栁下恵之可。”孔子曰:“欲學栁下恵者,未有似於是也。”
这里具有了坐怀不乱故事的雏形,可是,这个时候和柳下惠所处的年代已经相去数百年。
直到元时的胡炳文(1250—1333),在《纯正蒙求》卷上才有成型的故事:
“鲁柳下惠,姓展名禽,远行夜宿都门外。时大寒,忽有女子来托宿,下惠恐其冻死,乃坐之于怀,以衣覆之,至晓不为乱。”
元末明初的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四·不乱附妄》则记述为:
“柳下惠夜宿郭门,有女子来同宿,恐其冻死,坐之于怀,至晓不乱。”
元明去春秋时期,已经有一千六七百年,柳下惠的坐怀不乱故事才完全成型,能不让人奇怪么?因此,这故事的真实性不能不令人怀疑。
首先,事情的本身有太多的疑点
我们纵使不从柳老先生的生理角度来理解,换个角度想一想:假使真有其事,又是谁传出来的?只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那女子说的。但是,可能吗?一个女子能够大大方方躺在一个陌生男人怀里过上一夜,然后还惟恐天下不乱地大事宣扬?
另一种可能是,柳下惠自己说的。如果真的如此,这个柳老夫子也就够无耻的了。这不是要坏别人的名节吗?
其次,假如柳下惠真有坐怀不乱的事,为什么在发生之初,世界上没见传播,直到汉朝才有人知道一点点,元明时人才完全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呢?
是元明时期出土了大量文物,才让胡炳文、陶宗仪得窥故事全豹么?明显不是。纵使有文物出现,也展现不了坐怀不乱这样极富戏剧性的情节。只有一个解释:胡炳文、陶宗仪等人在撒谎!
大家知道,宋明时期,是我国理学盛行的时期,号召“存天理,灭人欲”,推崇男女授受不亲,鼓吹“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为了给这种理论树立典型,找当时人不可能,谁不了解谁啊?于是,就只好乞灵于古代,而让这神经病一般的行为附丽到谁身上好?春秋时的柳下惠是合适人选。一、年代久远,谁也无法考证。二、他曾经为儒家的大成至圣先师极力推崇。他担任过鲁国大夫,以礼治邦,以信修身。又任鲁国士师,掌管刑狱,执法以平,治国以德。孔子高度评价他“言中伦、行中虑”,孟子则称赞他是“圣之和者”,把他与伯夷、伊尹、孔子相提并论,后世尊之为“和圣”。圣人推崇的人物,就是发生了这样不合常情的事,大家容易接受。
据此推断,坐怀不乱只不过是一个流传了上千年的美丽的谎言,是为了某种观念服务而派生的神话!
浮名宁愿相信坐怀不乱的另一种解释:某年夏,柳下惠外出访友,途遇大雨,直奔郊外古庙暂避。刚踏进门槛,忽见一裸女正在里面拧衣,急忙退出,立于古槐之下,而不是猴急地冲上前去强行云雨之事。
可是这样的故事表现的仅仅是基本的道德操守,和伟大无关。如果这就伟大了,那么,满世界的人都伟大得一塌糊涂,因为我们的绝大多人在海滨浴场,见多了一丝不挂的裸女,没见谁会奋勇上前,学襄王赴巫山云雨之会。
柳下惠“坐怀不乱”故事的演绎过程
柳下惠(公元前720年—公元前621年),展氏,名获,字子禽,谥号惠,后人尊称其为“柳下惠”,春秋时期鲁国柳下邑人,今山东济南市孝直镇展洼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孔子尊为圣人。
后人对柳下惠了解最多的不是他的政治主张及思想,而是关于他“坐怀不乱”的故事传说。对于这一则故事,民间有各种各样的评说,有赞美,也有怀疑。让我们从这一则故事的演绎过程探求其真相。
和圣柳下惠博读经书
为了减少个人主观思想的影响,本文以史书原始记载,列举故事的前后演变过程:
“坐怀不乱”典故最早出现在《荀子·大略》中:“柳下惠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荀子是在柳下惠死亡三百年之后简捷地描述了这一故事,用白话文讲:柳下惠用自己的衣服裹住一名无家可归的女子,而不被人猜疑他行为不轨,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道德素养。其中没有时间、地点等等。
在荀子死亡三十年后的西汉初年,由推广《诗经》的毛亨在对《诗·小雅·巷伯》中"成是南箕"这句话进行的注解时提到柳下惠:鲁人有男子独处于室,邻之厘妇又独处于室。夜,暴风雨至而室壊,妇人趋而托之。男子闭户而不纳。妇人自牖与之言曰:“子何为不纳我乎?”男子曰:“吾闻之也,男女不六十不间居。今子幼,吾亦幼,不可以纳子。”妇人曰:“子何不若栁下恵然,妪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男子曰:“栁下恵固可,吾固不可。吾将以吾不可,学栁下恵之可。”这一则故事可以简单描述为:鲁国一名男子独处一室,在一个暴风雨之夜遇到邻家女求宿,却没有同意。女子用柳下惠以身体为女子取暖而不被人怀疑其行为不端的故事想说服这位鲁男子,仍然被拒绝。从而间接地提到柳下惠“坐怀不乱”。
柳下惠性格耿直,不趋炎附势
元代文人胡炳文在《纯正蒙求》(卷上)的记载:“鲁柳下惠,姓展名禽,远行夜宿都门外。时大寒,忽有女子来托宿,惠恐其冻死,乃坐之于怀,以衣覆之,至晓不为乱。”胡炳文在柳下惠死亡两千年后将“坐怀不乱”的故事进一步细化。
元末明初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四·不乱附妄》的记载:“柳下惠夜宿郭门,有女子来同宿,恐其冻死,坐之于怀,至晓不乱。”
展氏族谱
清朝乾隆年间、光绪十一年(1885年)和光绪十八年(1892年)以及民国五年(1916)、1954年所修五部《展氏族谱》,对展氏先祖柳下惠即展禽,该族谱记载道:“桓公十六年乙酉,和圣,年二十五岁,六月十八日,尝独行至瑕邱城东坡野,遇雨持盖坐,有少妇文曲英氏,四顾无避雨处,招之同坐。妇不得已,坐于怀间,惠毫不为意。其介如此,廉非止廉,于财也必更廉于女色,是以清廉风闻。廉顽起懦,为百世之师也。”可以看出,在柳下惠死亡两千五百年后,“坐怀不乱”的故事才从其族谱中得以最为详细的描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都清清楚楚,只是把有些记载中的大寒改为雨天。
和圣故里
无论“坐怀不乱”故事是真是假,我们都不怀疑柳下惠个人清纯的道德素养及其荣辱不惊的思想境界。
柳下惠[liǔ xià huì]
1人物生平
柳下惠,姬姓,展氏,名获,字子禽,一字季,食采柳下,谥号“惠”,故称柳下惠。生于公元前720年,卒于公元前621年。柳下惠后裔播迁四方,其后人聚居的地方,多有其庙祀,往往被附会成其故里。如清嘉庆李兆洛纂《风台县志·营建篇》载:今利辛县展沟镇柳林村是展禽故里。李兆洛纂《凤台县志·营建篇》“柳庄寺,在展沟西南八里柳林村。春秋柳下惠居此。附近展姓尚多,传为展禽后裔。”[1]
2典籍记载
柳下惠虽然被孟子称为“和圣”,但是史书关于他的生平的记载很少。这些记载散见于《左传》、《国语》、《论语》和《孟子》等先秦古籍,部分记载有明确的时间,部分记载则更接近一种对他的评价。
论语记载
国语记载
柳下惠的直道事人,在史书中有几处明确的记载。《国语·鲁语上》中记载道:鲁僖公二十六年(前631年)夏,齐孝公出兵讨伐鲁国,臧文仲问柳下惠如何措辞,才可以使齐国退兵。柳下惠说,听说大国如果做好小国的榜样,小国如果好好侍奉大国,这样才能防止祸乱;时下鲁国作为小国却狂妄自大,触怒大国,无异自取其祸,怎么措辞都是没有用的。柳下惠这样说,相当于对臧氏在鲁国的执政行为直言不讳地表示了批评。
诗经记载
纯正蒙求记载
3其他记载
柳下惠退居柳下后,则招收生徒,传授文化、礼仪,深受乡人爱戴。死后,弟子要为他议谥号。其妻说:“将诔夫子之德耶,则二三子不如妾知之也,乃诔曰:’夫子之不伐兮,夫子之不竭兮,夫子之信诚而与人无害兮。屈柔从俗,不强察兮。蒙耻救民,德弥大兮。遇难三黜,终不弊兮。恺悌君子,永能厉兮。嗟乎惜哉,乃下世兮。庶几遐年,今遂逝兮。呜呼哀哉,鬼神泄兮。夫子之谥,宜为惠兮’”(《烈女传》)展禽故谥为“惠”。
4成就荣誉
圣人节操
其它功绩
5后世评价
6考古相关
石碑
族谱
柳下惠坐怀不乱?—个千年的莫大谎言
2007年10月24日11:41
通常来说,事情发生得愈早,给人们的印象愈模糊。上个月的事总不如本月的清晰,童年时代的不如青年时代的记得牢靠。正如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在刚转身而去的时候,衣服、头发以至鞋子,都清清楚楚在你眼里,走得越远,背影越模糊,到了视界的尽头,只剩下一个黑点,最终全部消失,无影无踪。
中国历史上的许多人和事,则恰好相反,越古老的越清晰。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是一个极典型的注脚。
柳下惠(亦称柳下季),姓展,名获,字子禽。春秋时人,稍早于孔子。
词典解释“坐怀不乱”: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典出《诗经·小雅·巷伯》毛亨传:“子何不若柳下惠然,妪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
究竟如何坐怀,如何不乱,史料的演变很有趣:
《荀子·大略》载:
子夏贫,衣若县鹑。人曰:“子何不仕?”曰:“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大夫之骄我者,吾不复见。柳下惠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
唐杨倞注:“柳下惠,鲁贤人公子展之后,名获字禽,居于柳下,谥惠,季其伯仲也。后门者,君子守后门至贱者。子夏言昔柳下惠衣之弊,恶与后门者同,时人尚无疑怪者,言安于贫贱,浑迹而人不知也。非一日之闻,言闻之久矣。”杨之注根本不涉女色,荀文原意也和后世所谓的坐怀不乱无关。
成于西汉初年的《毛詩故訓傳·巷伯》云:
昔者,顔叔子獨處于室,鄰之釐婦又獨處于室。夜,暴風雨至而室壞,婦人趨而至,顔叔子納之而使執燭。放乎旦而蒸盡,縮屋而繼之。自以為辟嫌之不審矣。若其審者,宜若魯人然。魯人有男子獨處于室,鄰之釐婦又獨處于室。夜,暴風雨至而室壊,婦人趨而託之。男子閉户而不納。婦人自牖與之言曰:“子何為不納我乎?”男子曰:“吾聞之也,男女不六十不間居。今子幼,吾亦幼,不可以納子。”婦人曰:“子何不若栁下恵然,嫗不逮門之女,國人不稱其亂。”男子曰:“栁下恵固可,吾固不可。吾将以吾不可,學栁下恵之可。”孔子曰:“欲學栁下恵者,未有似於是也。”
这里具有了坐怀不乱故事的雏形,可是,这个时候和柳下惠所处的年代已经相去数百年。
直到元时的胡炳文(1250—1333),在《纯正蒙求》卷上才有成型的故事:
“鲁柳下惠,姓展名禽,远行夜宿都门外。时大寒,忽有女子来托宿,下惠恐其冻死,乃坐之于怀,以衣覆之,至晓不为乱。”
元末明初的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四·不乱附妄》则记述为:
“柳下惠夜宿郭门,有女子来同宿,恐其冻死,坐之于怀,至晓不乱。”
元明去春秋时期,已经有一千六七百年,柳下惠的坐怀不乱故事才完全成型,能不让人奇怪么?因此,这故事的真实性不能不令人怀疑。
首先,事情的本身有太多的疑点。
我们纵使不从柳老先生的生理角度来理解,换个角度想一想:假使真有其事,又是谁传出来的?只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那女子说的。但是,可能吗?一个女子能够大大方方躺在一个陌生男人怀里过上一夜,然后还惟恐天下不乱地大事宣扬?
另一种可能是,柳下惠自己说的。如果真的如此,这个柳老夫子也就够无耻的了。这不是要坏别人的名节吗?
其次,假如柳下惠真有坐怀不乱的事,为什么在发生之初,世界上没见传播,直到汉朝才有人知道一点点,元明时人才完全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呢?
是元明时期出土了大量文物,才让胡炳文、陶宗仪得窥故事全豹么?明显不是。纵使有文物出现,也展现不了坐怀不乱这样极富戏剧性的情节。只有一个解释:胡炳文、陶宗仪等人在撒谎!
大家知道,宋明时期,是我国理学盛行的时期,号召“存天理,灭人欲”,推崇男女授受不亲,鼓吹“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为了给这种理论树立典型,找当时人不可能,谁不了解谁啊?于是,就只好乞灵于古代,而让这神经病一般的行为附丽到谁身上好?春秋时的柳下惠是合适人选。一、年代久远,谁也无法考证。二、他曾经为儒家的大成至圣先师极力推崇。他担任过鲁国大夫,以礼治邦,以信修身。又任鲁国士师,掌管刑狱,执法以平,治国以德。孔子高度评价他“言中伦、行中虑”,孟子则称赞他是“圣之和者”,把他与伯夷、伊尹、孔子相提并论,后世尊之为“和圣”。圣人推崇的人物,就是发生了这样不合常情的事,大家容易接受。
据此推断,坐怀不乱只不过是一个流传了上千年的美丽的谎言,是为了某种观念服务而派生的神话!
浮名宁愿相信坐怀不乱的另一种解释:某年夏,柳下惠外出访友,途遇大雨,直奔郊外古庙暂避。刚踏进门槛,忽见一裸女正在里面拧衣,急忙退出,立于古槐之下,而不是猴急地冲上前去强行云雨之事。
可是这样的故事表现的仅仅是基本的道德操守,和伟大无关。如果这就伟大了,那么,满世界的人都伟大得一塌糊涂,因为我们的绝大多人在海滨浴场,见多了一丝不挂的裸女,没见谁会奋勇上前,学襄王赴巫山云雨之会。
一说坐怀不乱,人们就会想到柳下惠。柳下惠坐怀不乱成了千古佳话,为了陪衬柳下惠,书上又说盗跖是柳下惠的亲弟弟,这越发教人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了。
现在我来谈一个真实的现代版的坐怀不乱故事。我有一个姓申的忘年老友,论年龄应该是我的师长了。1951年,他被西北军政委员会的招录干部考试录取了,参加了西北的开发建设。由于有知识,工作积极,他以干部学员考入兰州民族大学学习,毕业后分配到了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后来他以省工作组组长的身份到甘南藏族地区工作。为了工作上的方便组织给他配了一个翻译,这个翻译是个藏族姑娘,这个姑娘叫卓玛草,年青漂亮,性格泼辣奔放。有一天,他写了这一段落的工作汇报,让卓玛草骑马送交上级。夜里九点多了,还不见卓玛草回来,伏在桌上写材料的老申厂感觉不对,要出问题了。老申赶紧骑上马带了枪去接。果然两条恶狼堵住了卓玛草,那恶狼瞪着绿瑩瑩的眼睛张牙舞爪,骑在马上的卓玛草吓得直哭。老申赶过去'’砰砰'’两枪,赶走了恶狼。他接着卓玛草回到了驻地,进了屋卓玛草已经瘫软了,他倒了一杯水安顿着卓玛草的情绪。回过神的卓玛草一个拥抱紧紧搂住他不放。抽泣着说:'’申哥,我这条命是你给的,我这人也全是你的了。'’老申说:'’姑娘,你是我的翻译,负责你的安全是我的责任。幸亏今晚没有出事,不然我还真没法向组织交代。'’姑娘抱住就是不放人,用脸贴着他的脸颊说:'’申哥,你只是比我大了五六岁,我们挺般配的,我们结婚吧!这样工作也方便。'’老申说:'’姑娘,你冷静一点,我们有工作纪律,更有民族政策,你也知道我在家结婚了,而且有了一个孩子。'’老申慢慢地撕开了拥抱着姑娘,拉开房门走了。
卓玛草一直没有放弃对他的追求,又一次,他们俩人划着小船要到姑娘的家里去,在船上卓玛草说:'’真是缘分,看我们象一对夫妻。今天到家,我就要对父母宣布了,你就是我的未婚夫,男朋友。'’
到了姑娘家里,姑娘果真对父母说这是她的男朋友,她想以此要挟老申。老申认真地对她的父母说:'’老人家,你们不要听妹子胡说,我老家已经有了老婆孩子,我们大家还是留神着给妹子找个最合适的对象吧!'’后来,那段工作结束了,要回兰州了,卓玛草还是含着眼泪深情依依地送别了他。
两年后,卓玛草到兰州来看他了,这次卓玛草带着自已的新婚丈夫——一个中学教师。他们畅叙友情,皆大欢喜。
多年后,老申变成了申老,但他坐怀不乱的美好故事一直被人们传诵着。
关于坐怀不乱的故事人们第一印象会首先想起柳下惠,但很少人知道宋太祖也是一位不近女色刚正不阿的好汉。自宋太祖始宋朝历代皇帝都不贪图美色,宋徽宗倒是贪恋美色甚至挖地道跟京城名妓李师师幽会结果他亡国了。
赵匡胤年轻时跟梁山好汉差不多,力大无穷,喜欢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且喜欢结交天下英雄豪杰。一次赵匡胤因病暂住其叔父赵景清在太原的道观之中。偶然的机会赵匡胤发现降魔殿内有女子啼哭之声。
赵匡胤质问叔父道观中因何会有女人?赵景清道明缘由,原来这个女子是被两个响马寄顿于此,赵景清不敢得罪响马于是将女子锁在殿内。赵匡胤性如烈火,打开殿门见那女子果然生的风流美貌堪比西子。
原来女子也姓赵字京娘,年方十七岁。因跟随父亲到庙里还愿的时候路遇两个响马,响马见京娘美貌就将其掳走。两个响马都想跟京娘成亲于是争执不休,后来两个响马达成协议先将京娘暂存在道观,等再抓一个女子来一块成亲。
赵匡胤同情赵京娘决定千里护送京娘回老家蒲州。赵景清觉得赵匡胤这么做不太好,因为古代讲究男女坐不同席,食不共器。这孤男寡女千里一路同行恐遭人议论,赵匡胤于是跟赵京娘结为兄妹。
俩人启程上路,赵京娘骑马,赵匡胤则跨了腰刀手持浑铁杆棒迈开大步,千里步行进行护送。这一路上赵匡胤棒打强人贼寇保护京娘的安全。天长日久京娘觉得自己无以回报就想以身相许,一路上京娘多次试探赵匡胤,将身依偎,挽颈勾肩,万般旖旎。赵匡胤生性刚直全然不以为意。
眼看临近家乡,赵京娘觉得再不向赵匡胤表达心迹恐怕就没有机会了。于是她委婉的向赵匡胤提出了以身相许的意愿,没想到赵匡胤严词拒绝,赵匡胤自称是坐怀不乱的柳下惠,让赵京娘休得狂言。
赵京娘闻听此言羞惭满面,但是她还是不死心接着又提以身报恩的话,赵匡胤大怒说赵某是顶天立地的男子,一生正直不是邪佞之徒。警告赵京娘如果邪心不息自己就不再管她了。
赵京娘被赵匡胤误会,羞愧的无地自容。到了家,赵京娘的父母见女儿跟一个大汉一块来的就以为俩人必有私情。在席间再一次提出招赵匡胤为婿的想法,赵匡胤火冒三丈怒斥京娘父亲老匹夫,自己为义气而来却受侮辱,自己倘若想跟京娘成亲半路上就已经成了何必等到现在。
京娘是无比汗颜,一时想不开到了夜间竟然悬梁自尽了。赵匡胤当皇帝后封京娘为贞义夫人!
坐怀不乱难啊,如果一个美人坐在你的腿上,能够克制欲望的人真是少之又少,但是少归少,还是有的。我来给朋友们介绍几位。
第四当属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千里送京娘,只为一诺,想一想千里的路程,需要住宿,需要聊天,可是赵匡胤却能顶住诱惑,确实不易。
第三当属行者武松
想当初潘金莲想诱惑武松的时候,武松也是当场拒绝,没有被美色所迷惑。当潘金莲与西门庆勾结杀了武大郎以后,武松没有手软,最后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为武大郎报仇雪恨!
第二当属赵云赵子龙
赵云攻占桂阳后,与桂阳太守赵范结为异性兄弟,但是桂阳太守赵范想把自己的嫂子许配给赵云,赵云当场翻脸,可以说是坐怀不乱的典范,但是相比柳下惠还是差一点。
第一当属柳下惠
鲁国的贤士柳下惠让一无家可归的女子坐在自己的怀中取暖,没有发生不正当的行为,堪称贤人第一位。“坐怀不乱”由此而来。
柳下惠,赵匡胤,都是坐怀不乱的典范。关公更是了得,十二美女也不胡来,一心夜读春秋。唐僧也行,可惜女儿国动了凡心。我佛如来当然不会。剩下的真人,恐怕就只有我啦!
今天就分享道家名人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坐怀不乱”的说法出自《诗经·小雅·巷伯》毛亨传。毛亨注释《巷伯》这首诗时讲了一个故事:鲁国有一个独处一室的男子,邻居是一位独处一室的寡妇。一天夜里暴风雨大作,寡妇的房子被摧毁,妇人来到男子这里请求庇护。男子不让妇人进门。妇人从窗户里对他说:“你为何不让我进来呢?”男子说:“我听说男女不到六十岁不能同居。现在我还年轻,你也一样,所以不能让你进来。”妇人说:“你为何不像柳下惠那样,能够用身体温暖来不及入门避寒的女子,而别人也不认为他有非礼行为。”男子说:“柳下惠可以开门,我不能开门。所以我要以我的'不开门’,来向柳下惠的'开门’学习。”这个故事说明,最晚也在西汉初年的时候,就有了关于柳下惠坐怀不乱的传说,只是有些语焉不详。
到了元朝,胡炳文的《纯正蒙求》进一步丰富了“坐怀不乱”的细节:鲁国人柳下惠,姓展名禽,一次出远门的晚上住在都城门外。当时天气严寒,忽然有一位女子来投宿,柳下惠恐怕她冻死,就让她坐在他怀中,用衣服盖住她,一直到第二天天亮也没有发生越礼的事。后世流传关于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与这个版本就大致相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