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

青春叛逆期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一张白纸”走向“绚烂多彩”的人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逐渐建立自己独特的个性、成就一个完整的自我。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最担心的就是遇上孩子的青春期叛逆期。因为在这个时期的孩子,不好管教,不听话,甚至会反抗父母。

俗话说:“半大小子,气死老子。”许多家长抱怨说,初中孩子特别不听话,爱和大人顶嘴,叫他向东他偏向西,叫他不干他非要干,动不动就和大人唱对台戏,逆反心理特别强。

曾经有一个忧心忡忡的妈妈来咨询:

小时候自己的儿子很乖,很听话,可自从进入青春期后,就觉得他整个人都不一样了。

每天跟父母不说一句话,还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问他在干什么,想什么,都是一种不耐烦的口气。

当父母督促他看书学习的时候,还时不时地表露出厌学的情绪。

虽然知道孩子进入青春期多少都会有些叛逆,但它真的到来之后,还是很让当妈妈的她受不了。

其实,家长要理解,逆反心理是孩子成长过程的必经阶段,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关键是要如何进行应对。

青春期的孩子有一对矛盾的心理冲突:脱离对父母等亲人的心理依赖,走向独立的自己。

前者意味着丧失,是辞旧;后者意味着获得,是迎新。

所以即便是没有外在的影响,孩子内心就要自己经历这一个非常特别的时期,表现得跟小时候不一样,也是非常正常的,家长真的不要太大惊小怪。

理解孩子的叛逆心理,懂得一定程度的叛逆心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是帮助孩子走向成长和独立的必然阶段。

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的独立,那么这种叛逆心理就会减轻。如果父母不尊重,那么 这种叛逆反而容易变得更强。

孩子成长过程中反抗期

在孩子的发展过程度中,会出现两个反抗期。

第一反抗期是孩子三四岁的时候

第二反抗期是孩子的初中阶段

但两个反抗期有不同的特点:孩子在第一反抗期主要是为了争取自我主张,获得活动自由。如“让我自己穿衣服”、“让我自己走路”等等。

孩子在第二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则是全面性的,是孩子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剧烈变化的时期,孩子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开始觉醒,强烈渴望摆脱家长的束缚,按照自己的意图和想法独立行事。

家长不妨回想一下,上小学的孩子,当您去接他,孩子看到您高兴得不得了,会跑过来与您亲热。

孩子上了初中,您还去接他,孩子大多会不理您,或板着个脸,跟同学继续说话,觉得您像跟班一样跟随在旁边,给他丢人,甚至会认为您在偷偷跟踪他。

孩子的第二反抗期有哪些主要特点呢?

1、对现有社会地位的欲求不满

由于孩子“成人感”的形成,他们要求具有和大人相当的社会地位和决策权力,反抗在家里的从属地位,更反对家长权威式的干涉。

2、与大人在观念上的碰撞

初中孩子开始对自然世界、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等问题进行思考,并且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由于他们受思维发展水平的局限,其观念具有幼稚性,表现出主观、偏激、绝对性。他们不理解为什么大人的想法与他们格格不入,更反对家长强加给他们的观念。

3、不能自控的情绪波动

由于孩子生理加速发展而造成的对身心发展现状的不适应和不平衡,他们在缺乏准备的条件下,面对许多矛盾和困惑,这些不断出现的“麻烦”,常常让他处在焦虑的情绪背景中,遇到不满和不平之事,容易出现突发式的情绪失控。

父母应该怎么做?

父母是帮助者,不是决策者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把自己退居到孩子的背后,不要对孩子做出什么决策性的行为,而是应该征求他的意见,比如:

“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你打算如何处理呢?”

“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做呢?”

当知道孩子的观点、实施方法和实施时间后,父母再进行判断,并对不正确的部分加以修正。

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语气。比如:“我认为那样做可能会导致不好的结果”“你认为爸爸妈妈的意见对吗?”

青春期的孩子是聪明的,他们有着自己的判断力,所以父母要把他们当成一个大人,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他们。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一定要记住:你只是帮助者而不是决策者。同时,交流会越来越多,亲子之间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好。

不是孩子太叛逆,而是父母太焦虑

青春期的孩子,因为自己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心理变化的改变,自然地会出现许多问题,这是青春期发展特点所决定的,家长不要总把眼睛盯在孩子身上。

有时,并不是孩子变得多叛逆,而是父母的焦虑影响了自己的判断。

有的妈妈本身自己就缺乏独立,所以需要那种无时无刻地关爱另一个人的感觉,这种粘在一起的感觉消除了自己的孤独、空虚。

儿女出现成长问题,一般都能在父母的身上找到原因。

所以,当你觉得孩子叛逆给你带来很大压力和焦虑的时候,不妨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特别害怕孩子离开你,以及自己丧失了掌控孩子的一种权力感。

ENDING
熙桓心语

父母要明白: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只是孩子的一个阶段,父母不要急于去改变孩子,而是要顺应他的自然成长。

青春期的叛逆正是孩子顺利成长的一种标志,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父母要做的是帮助他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同一性,而不是告诉他必须怎样做。

请牢记一点,我们所做的每件事情,都应该从亲子间的关系出发。这是有效管教的核心,也是父母与孩子沟通交流的基本准则。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