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黄元御和中医:四圣心源,一气周流
在中医的历史里面,像扁鹊华佗,更像是一个传说,实际临床并没有留下多少知识,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写了《伤寒杂病论》,被称为医圣,在临床上有很多用方用药也是在伤寒杂病论的框架内,有非常好的临床实践意义。
清朝康熙年间,还有一个名医叫黄元御,自己学医悟道了之后,自己感叹:空明研悟,自负古今无双。
早年黄元御不幸患上眼疾,被他医误治,左眼失明,仕途已经走不下去,于是发愤图强自学中医,凭借自己聪明的资质,悟出中医的道理。
开始的时候,他把历代医家的著作都熟读在心,但是分门别派,各有各的说法,莫衷一是,最终他还是觉得《伤寒论》比较实在有道理,苦学数年之后,自己也悟出一些道理出来。
黄元御认为,天地之间包括人体在内,都是一气周流,升降回旋,如环无端,正如地气升为云,天气降为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大自然日出日落一样,都是有一股能量或类似气流的规律在不断的周流重复。
人体内的五脏六腑功能以及经络,这都是一气周流的具体体现,各个知识点早在内经其实都有明确的叙述,黄元御是将这个规律再进行归纳总结。
比如说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的中焦中土,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饮食物都是从这个地方变化出来,脾胃的水谷之气,借助肝气的疏泄和升发,往上走到心,心能推动血脉,再借助肺气的肃降和肾气的收纳,形成一个圆圈和闭环,周流全身。
所以中医治病,很多时候就是看病势,凭一种感觉,本来该升的地方升不上去,就用补中益气汤等的方法帮升上去,如果该降的地方不降,那就可以用潜阳封髓丹、知柏地黄丸等方法降下来,而如果肝胆脾胃中焦不和,寒热不调,那就用健运中焦,调理脾胃,调和少阳等方法,比如小柴胡汤、理中丸之类。
古往今来,中医的理论散漫零碎,黄元御将其再次归纳总结,有了这个理论高度之后,用来指导临床,便可疗效大大提高,就连乾隆皇帝久病不愈,都要请他诊治。
作为中医的临床工作者,能体会到了黄元御一气周流的境界和精髓,便会发现其实任何的用方用药,都是在这个框架内找到对应的位置,学好中医其实并不难。
关注我
更多的中医养生文章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