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家国,从我心做起

本文转载自“慈光文化”公众号

今天是公历二〇二〇年十月一日,农历庚子年八月十五,国庆、中秋恰逢一天,真是稀有难逢的好日子。

俗话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花好月圆,丹桂飘香,在普天同庆的日子里,为幸福安康、政通人和的家国前程而祈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

家和万事兴,国和天下平,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尚“和为贵”。在传统中国,一个家庭往往是合族共居、世代同堂,少则数十人,多则成百上千人,是个名符其实的“小社会”。所以治家如治国,家国不二。而治理家国天下,无异演奏交响乐曲,只有人人敦伦尽分、各尽其责,如此上下相合、同声共气,才能奏出和谐动听的华美乐章。

前人经过实践与摸索,把治家经验整理成家规、家训,以留传子孙、启迪世人。譬如南宋袁采,自小受儒家之道影响,为人才德并佳,时人赞称“德足而行成,学博而文富”。成家立业后,袁采以儒家之道治家理政,以廉明刚直著称于世,而且很重视教化一方。

在任乐清县令时,袁采感慨当年孔子嫡孙子思在百姓中宣传中庸之道的做法,于是撰写《袁氏世范》(即《袁氏家训》)一书,用来践行伦理教育,美化风俗习惯。

在《袁氏世范·睦亲》篇中,袁采从人的不同性情入手,深入剖析造成家庭失和的原因。他指出:“盖人之性,或宽缓,或褊急,或刚暴,或柔懦,或喜闲静,或喜纷拏,或所见者小,或所见者大,所禀自是不同。”

在袁采看来,一家人性格各异,禀性不一,做父亲的想要孩子的性情合于自己的要求,但孩子未必能合其心;做哥哥的想要弟弟的性情合于自己的期望,但弟弟未必能满其意。

所以袁采说:“其性不可得而合,则其言行亦不可得而合。此父子兄弟不和之根源也。”也就是说,一家人彼此性情不合,那么彼此的言行也就难以适合对方要求,这就是父子兄弟(包括母子姐妹)不和的总根源。

袁采认为,同是一家人,对待同一桩事情,每个人的态度也不一样,“一以为是,一以为非;一以为当先,一以为宜后;一以为当急,一以为宜缓”。人性是这样难以整齐划一,如果都要求对方与自己完全一样,就会引起争论,争论一时难以取胜,就会再三不断发生争论,不和睦的情况就会由此发生,有的甚至引起终身失欢。

所以,一家人要和睦共处,唯有“为人父兄者,通情于子弟,而不责子弟同于己。为人子弟者,仰承于父兄,而不望父兄惟己之听。则处事之际,必相和协,无乖争之患”。

也就是说,家人之间,没有必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而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处理双方的关系,待人如己,这样的家庭没有不睦之理。

袁采的剖析,即便在今天,也有其现实意义。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对年轻夫妻,有一次妻子因为娘家有事要回去几天,特意叮嘱丈夫:冰箱里的菜记得吃,家里的垃圾记得倒,这样免得自己回来还要收拾打扫。

然而等妻子从娘家回来,发现垃圾桶的垃圾都已满出来,撒了一地,冰箱里的菜也早已变质。

妻子气不打一处来,同丈夫闹了起来。妻子觉得每天为家务操劳,而丈夫不懂得心疼她,这么一点小事都不愿做。而丈夫觉得妻子不能体谅自己,根本不知道他常常在外忙得昏天黑地,弄得精疲力竭,哪里顾得了家里。

两个人都觉得自己委屈,丝毫不愿意退让,闹得愈来愈厉害,最后差点因此闹离婚。

故事里类似的场景,其实在现代人的家庭中常常上演。家人之间的矛盾,常从各执己见而起,要化解彼此的对立,唯有如袁采所言,通情于对方,而不责求同己。

对于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的矛盾,袁采不主张强忍于心,因为一忍再忍,只会怨气愈积愈深,“积之既多,其发也,如洪流之决,不可遏矣,不若随而解之”。袁采主张当事人应在当下转变心念化解情绪,理性看待矛盾产生的原因与后果,绝不让怨气积蓄在心,这才是“善忍”之道。

同时袁采认为,家人之间由于一些细微的矛盾,最后愈闹愈大不可调解,往往是因为“失欢之后,各自负气,不肯先下气尔”,也就是双方彼此负气,互不理睬,没有一方愿意先低下姿态与对方搭话,陷入冷战,结果关系愈弄愈僵,难以收拾。

“有一人能先下气与之话言,彼此酬复,遂如平时矣”,如果其中一方能低下姿态,主动与对方拉拉话,对方必然不会继续僵持不理,如此一来二往,气氛慢慢缓和,就会恢复到正常的状态,而不至于让亲密关系破裂。

袁采对于人性有着非常细腻深刻的观察,他认为自古以来,在人伦关系中,贤与恶是互相错杂在一起的。要么父子不能都是贤德,要么兄弟不能个个美善;做丈夫的要么游手好闲,做妻子的要么强悍暴躁……很少有哪个家庭不犯这些毛病的,即使是圣贤,也不可避免的碰到这种情况。

袁采认为:身上患了疮痍和疣赘,虽然十分讨厌,但不能立即把它除去,“惟当宽怀处之”,只有放宽心胸对待这些事,“能知此理,则胸中泰然矣”。所以古人认为父子、兄弟、夫妇间的是非,别人是难以说得清的,清官难断家务事,正是这个原因。

阅读《袁氏世范》,感觉仿佛是一个对人生世相了然于胸的长者,把他宝贵的治家经验娓娓道来,顺于天理,近乎人情。而袁采当年写成此书,不仅仅留给自己的子孙看,更是要“厚人伦而美习俗”,所以他将此书取名为《训俗》。

后来袁采请他的同窗好友刘镇为此书作序。刘镇认为,这部家训不仅可以施之于袁采当时任职的乐清一县,而且可以“远诸四海”;不仅可以行之一时,而且可以“垂诸后世”、“兼善天下”,成为“世之范模”,于是建议将此书改为“世范”,《袁氏世范》由此而得名。《袁氏世范》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并被《四库全书》收录,誉为“《颜氏家训》之亚”。

《礼记》云:“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大学》云:“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和睦之家,必多富足;仁义之国,必然强盛。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从我心开始,做好“和”字这篇大文章。

(0)

相关推荐

  • 【锐思雅言】详解积善之家,溯源《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即便我们没有读过也大多会有所耳闻.如果再深入理解一下作者袁黄先生的生平,就免不了会赞叹他卓绝的才华与坚贞的操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成就?这大概正应了<周易>所云& ...

  • 今日书事(191220)|杜宇

          近日在乡贤.中医世家邓城叶氏传人叶运廷先生的推荐下,入手了袁晓林主编的<项城袁氏历代谱系志>(精装珍藏版)一书,今日终于收到.本书依据宣通三年张镇芳主修<项城县志> ...

  • 天下袁氏

    致    辞 各位宗亲.族友.嘉宾.好友:大家好! 天下袁氏,四海一家.值此清明时节,神州勃勃生机,风景这边独好.今天岳阳渭洞新改港袁氏宗祠开门纳福,喜迎族友相逢.我谨代表新改港族人欢迎各位回家! 我 ...

  • 国旗下的讲话稿《崇尚英雄精神,传承家国情怀》写作指导及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感动中国人物志愿军英雄王海颁奖词:在朝阳下俯冲,迎着西风开火.空中的尖刀,以一当十:疆土的坚盾,巡天卫国.山河已无恙,祖国的雄鹰已飞得更高,你刻在机身上的星星, ...

  • 元好问:乱世文雄,黄金时代最后一位大诗人,一个文人的家国担当

    曾国藩说:"元好问是自汉魏至宋金元之际,中国五.七言诗黄金时代的最后一位大诗人." 然而这样一位大诗人,在大多现代人的心目中的印象却是模糊的,少数知道他的人,也多是从那句千古名句& ...

  • 2017高考满分作文:家国情怀|1000字优秀作文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处在安史之乱中的杜甫,忧虑着处在山东.河南这两个沦陷区的几个弟弟,他们是生还是死呀!颠沛流离中的他,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望着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之 ...

  • 倍珍幸福萦家国,奋力征程步不停——河南省作协王宇法原创诗词三首

    倍珍幸福萦家国,奋力征程步不停 --河南省作协王宇法原创诗词三首 一 鹧鸪天·倍珍幸福萦家国 --感于初夏勃机生 文/王宇法 气爽风柔草木青, 林幽鸟唱百香凝. 入眸禾稼呈清壮, 映水山川透巨灵. 高 ...

  • 永和九年,右将军的家国往事

    Party已经开始,身穿青色衣裳的童子将盛满酒的杯子放到一种红彤彤的漆木盘上,然后推入清澈的水流中,任其向下游的竹林漂去.   漂流着酒杯的曲水边,此时正铺席列坐着衣冠楚楚的宾客,他们只要从水中任取杯 ...

  • 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

    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 医疗新空间 2020-10-31 20:21 历史的江河奔腾不息,在冲波逆折处更显壮丽.历经百转千回,那些无法被时光冲淡的,是精神的凝聚.价值的沉淀;那些始终激励人们前行的,是家国 ...

  • 家国之间 || 一封没人知晓的家书 / 大胡子作品/轩诚清读(第460期A)

    丽梅浅语: 岁月流失,爱情永恒 . 且看上世纪六十年代保卫国家.不怕牺牲.勇赴战场中华好男儿的一封家书.这封家书字里行间充满了铁骨柔情.虽然作者现在已年逾古稀,但他心中对国家的忠诚.对父母的感恩.对妻 ...

  • 第1266期 || 刘泽:蔡文姬的家国情怀/钦钦播读

    妥说  |  文史  |  艺术  |  诗词  |  文苑  |  经典  |  诗经 丽梅赏析: 蔡文姬是河南省省会郑州东边的杞县人,名叫蔡琰,字文姬.她的父亲蔡邕是一代文学.书法大家,和有同样爱 ...

  • 《寻药华夏,不枉年少》这篇满分作文写出了担当与家国情怀,宋老师从七个方面深度解析

    下面这篇作文是2019年内蒙古地区的高考满分作文,它为何会得满分,宋老师带大家一起来赏析! 高考满分作文 <寻药华夏,不枉年少> 我是夏瑜,很荣幸能参加贵校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活动,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