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四驱SUV选车记——认知的哲学

背景:

第一辆车瑞虎3开了11年,该换车了。

开过SUV的就不会再考虑轿车。

车的用途主要是出游,有轻度越野需求。

选车基本要求:承载车身SUV,四驱,20W价位

我的品牌观:

1、不区分合资、国产

我认为合资车本质上也是国产车,合资年头长的比国产还国产,绝大部分部件在国内生产,主要价值在国内产生。

有的国产车关键部件靠进口,其进口比重超过合资车,反而不如合资车国产化。

因此,支持国货的我并不排斥合资车。我买第一辆车时的首选其实是宝来,当时因没货才改的瑞虎,价位都是10W左右。

2、承认品牌的价值高低

品牌价值是人们对品质的长期反映,但有严重滞后,理性者除外。

品牌价值的高低不是天生的,但也不是永久的。初登美国的丰田也曾是价廉质次的代名词。

国人对品牌价值的认知有严重的滞后,1980年代前出生的国人,在改革开放初期,对国外涌入的高品质产品,对比某些国货的粗制滥造弄虚作假,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永久映像,“国外的月亮更圆”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虽然时过境迁,我国已成长为第一制造大国,国内外产品品质对比与40年前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相当数量国人对国货抱有非理性的永久的质疑与偏见。 譬如家电、手机行业前几年已发生的事:当国产彩电向上,已占领国内大部市场、国际相当市场时,仍有相当国人非要寻觅已在逐渐退市、江河日下的老牌日本彩电。也有人到了智能手机时代,还为不知从那犄角旮旯弄了个贴牌的特便宜特“大牌”的Motorola手机而沾沾自喜。全然不顾已然发生的事实,枉顾发展的趋势,即非理性。

回到汽车,因技术含量更高,品质逆转需要更多时间,某些国人非理性的认知滞后更严重。我自觉是理性的,对汽车品牌价值的排序如下,肯定与许多人不同:

1、豪车:百万量级以上;

2、高级:BBA级;

前两档都是国外品牌,国货尚未能及。

3、中上:大众、丰田、本田、日产、别克、福特等合资中间主流品牌,红旗、领克、魏派+...国产高上品牌。

4、中低档:韩系、雪佛兰、对中国市场贴牌或特供的如凯越、科鲁兹等,国产一般品牌。

有的必须说明一下,我排的品牌价值也不完全等同品质,也有美誉度等非技术因素考虑,也有小的认知滞后。

韩系:把韩系放最低档有点冤枉它了,其实品质可能并不差,人家在国际市场也混得风生水起,但考虑到美誉度吧,资历不比国产强多少,国产被冤枉的更多,所以冤枉就冤枉吧,品牌价值放低了点。

雪佛兰:在美国肯定是廉价的代名词了,小说中若描写“他刚买了辆崭新的雪佛兰”,那基本上“他”就是刚找到工作,有些欣喜的蓝领,若说“他开着辆破旧的二手雪佛兰”,那“他”可能就是失业了或正在找工作,离无家可归不远了。到了中国,雪佛兰地位似乎高了不少,不过就算不考虑它出生的美誉度,就品质和偏高的故障率维修率而言,也只能把它放到末档了。

有些凡认为合资优于国产的人,当别人讨论一款价格并不低的优质国产车时,往往会“聪明”的建议,有这钱买个***(诸如雪佛兰等低端合资品牌)不香吗?那从以上品牌价值排序看,确实不香,不但不香,还很愚昧。

铺垫了太多,下面进入选车正题:

回顾选车基本要求:承载车身SUV,四驱,20W价位

第一轮:日系——CVT及油耗的研究

初选主要考虑了口碑、销量、技术实力、发动机及油耗等,结果日系全面胜出:CR-V、RAV4、奇骏、欧蓝德的四驱,尺寸合适、外观舒适、大品牌可靠、省油、价格不贵、销量大、保养便宜,尤其两田的深度混动代表了发动机技术最高水平。不得不说日系车性价比拿捏的还是很准的,这个价位有技术亮点的同时,外观内饰虽不如同价位国产,但比起德系等其它合资算是很好了。

实际看车,RAV4似乎有些粗糙,完全不是老款那种高品质感觉,丰田追求利润有些过了,CR-V就好些,但更像城市轿车,奇骏和欧蓝德的越野感可能稍强。

正当我考虑选奇骏还是欧蓝德时,了解到CVT变速箱的问题,不能说CVT就不行,放在这几款日系车上,可能是合适甚至完美的,但对于我偏运动的需求,显然是不合适的。

选车的关键部件不仅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也很重要,按我的需求,变速箱应该首选AT,其次湿式双离合,CVT与干式双离合不能考虑。

这样初选的日系紧凑型SUV就全被淘汰了,难道日系就真的这么喜欢CVT吗?我顺便看了看它们的中级SUV,汉兰达、UR-V与冠道的四驱都是AT变速箱,但1.5小排量的或两驱的还是CVT,可见,日系很清楚,随着排量增大和四驱,搭配AT才是可靠的,他们不同级别的产品区分做的很细致,不仅是尺寸变化,整个配置根据需要也有变化,追求最合理的性价比。这样看来,汉兰达等几款中级SUV才比较符合我的需要,不过价位也上了个台阶,就不考虑了。

在日系从紧凑级看到中级的过程中,我还发现所谓日系省油的奥秘。紧凑型日系RAV4等几款车的确省油,但看到它们的上一级汉兰达等时却发现,似乎油耗也不低,于是挑了几款和RAV4或汉兰达相同级别的主要是国产车做了油耗对比,见下表。

车型

RAV4四驱

领克01

四驱

汉兰达

四驱

昂科威

四驱

红旗HS5

四驱

星途揽月

四驱

长安CS95

四驱

级别

紧凑

紧凑

中级

中级

中级

中大

中大

发动机

2.0L

2.0T

2.0T

2.0T

2.0T

2.0T

2.0T

变速箱

CVT

8AT

6AT

9AT

6AT

7档湿式双离合

6AT

整备质量(kg)

1625

1769

2010

1800

1805

1908

2117

NEDC综合油耗(L/100km)

6.3

7.8

8.9

8.8

8.4

8.5

9.4

日系紧凑型省油的同时,车重明显偏低,另外CVT变速箱也是省油因素,这意味着该车无论从底盘、车身结构还是变速箱,都仅精准适用于城市优良道路,即不皮实。到了中级车,像汉兰达这样从车重到变速箱似乎就正常了,与其它车一致,同时油耗也上来了,并未体现出多少优势,不同车的油耗似乎基本与车身重量成正比。

所以说日系啊,从正面说,其分级定位做的细致精准,低级的就主打省油,牺牲性能,高一级的就保证性能,省油放一边。从反面说,是不是精明过头了,型号分的特细,每年还改款,给热销车型减配是老伎俩了,对国人屡试不爽,他们和欧美人不一样,不是不懂中国,是太太太懂了,技术一流,人品...,如果说将来欧美车有可能因技术原因败退中国,那日本车只能因为人品了。再顺便说一嘴RAV4,十多年前看到的老款是多么经典的SUV,现在的款除了名字叫RAV4,简直与老款不是一个东西,那个做工粗糙,就像当年糟践国产车说的跟拖拉机似的。

第二轮:聚焦四驱+AT

按此要求,可选的范围并不大了,先说依次被淘汰的,其实这些被淘汰的基本上还算较好的车,只因某一点不被我喜欢而矣,不入流的压根不在讨论之列。

1、马自达CX-5,福特锐际,尺寸偏小,高一级大尺寸的价位高;

2、长安UNI-K,新款车,外观高大上,纸面上看技术含量高、配置高,价格还便宜,有一定吸引力,但品牌力稍差,尚需时间检验;

3、雪佛兰探界者,静态看车挺不错,外观帅,尺寸空间都满意,还挺便宜,有人因是合资品牌估计还给加分,我虽然把雪佛兰品牌归为低档,但我自己买车倒也不是一开始就排斥它,咱也不是一定要买高档车的人。于是挺有兴趣的调查了一番,首先网评口碑不佳,故障多,然后又打听了周围雪佛兰车主的实际情况,还是故障多,老修车,看来确实没办法了,这个品牌定位与其品质还是相吻的,不能考虑。

4、吉利星越L:号称爆款,确实配置很高,实际看车也很高级,很是吸睛,可惜并未正式上市,还在搞预定,而且是盲定,这营销也太骚了,接受不了。另外,有些配置似乎华而不实,尤其是三联屏,副驾前面都有块大屏,似乎花钱得到的是副作用。吉利看来是很有实力的,这款车甚至有些用力过度,如上市一段时间经过验证,也许真能成为爆款,但目前暂没法考虑。

最后,筛选出3款可接受的车:

1、昂科威,有点豪华感,空间大,属中级SUV了,2.0T+9AT动力、配置都令人满意,上市年头长已经市场验证,优惠幅度大,价格合理。我都准备出手了,恰恰北京地区四驱断货并停产再也没有了,别克后续主打昂科威S与plus,怎么看性价比都不高,但可能厂商利润高吧。这里说一下,往往提到美系车,很多人都说油耗高,但从上节分析日系车油耗时,发现作为中级SUV的昂科威油耗也并不是那么高。

2、领克01,上市有几年口碑挺不错的定位高端的国产品牌,吉利旗下,吉利告诉那些只认合资的人,领克可视为吉利与沃尔沃的合资,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不展开了。号称沃尔沃或至少是沃尔沃技术的发动机+爱信AT,配置够。我试驾后,感觉确实和网评一致,操纵性很好,品质不错。稍微有些弱的是空间略小,毕竟是紧凑型,但考虑到其它方面的优秀,也可以接受。领克等好些国产售后比合资要优越的多,不但整车质保期长,这款还对首任车主终身质保三大件,有的送几年甚至终身基础保养。领克的价格是比较坚挺,优惠不多,销量也不温不火,细水长流,可能也是厂家对品质有信心的表现吧。

3、红旗HS5,很少想到官车气质的国产第一豪华品牌红旗会走进寻常百姓家中,但HS5近期在销量榜上荣登中级SUV榜首不得不让人投去关注的目光。先看纸面上的配置和尺寸是非常好的,价格也不贵。现场看车,确实豪气逼人,外观内饰大气不愧于豪华品牌的定位,尺寸空间也足够大,一家人用真好。我去试驾,怎么感觉自己就像给领导开车的司机,试驾感觉也还行,动力、流畅性都没问题,但不如领克01操控感好,毕竟车身大。后排空间尤其宽敞,但后备箱没有体现出大车身的优势,和领克01这样紧凑型后备箱差不多大,也就是偏小。不过瑕不遮瑜,总体上这车还是挺值得拥有的。而且目前优惠力度挺大的,优于领克01。售后方面同样有首任车主终身质保三大件,另送四年保养,挺诱人的。

——以上三款是我的意向,由于昂科威四驱没货,就剩领克01与红旗HS5二选一了,在做最后的决定前,我又感觉开始筛选的范围是不是太窄了,这两款毕竟还没让人完全满意,领克01的空间与红旗HS5的品质可靠性还是让人犹豫。也许只看AT变速箱是不是太极端,湿式双离合是不是也能考虑呢,于是有了下面的扩大范围再选择。

第三轮:扩大到湿式双离合后的选择—大众之殇

湿式双离合也可考虑的话,选择范围的确扩大了很多,不过稍经筛选,去除那些小众的、品牌力弱的,也就剩下“神”般的大众和国产另一定位高端的长城魏,符合我需求和价位的型号分别是途观L与WEY-VV6,看车结果如下:

1、途观L,本来大众的SUV不在我考虑范围内,老气横秋的外观、陈旧的技术并不是我喜欢的,映象中价位也偏高。途观L 能把我吸引过来看一眼的唯一原因是最近的大幅度降价,已降到我的预算范围内,要真合适的话,也不是不能买,外观什么的也未必那么重要,综合来看,大众作为发明了汽车的、工业实力极强的德国的产品,美誉度还是有的,在某些国人的心中是至高无上的,虽经“机油门”、“断轴门”...什么的,仍屹立不倒,我也不能完全免俗。

这一看,才了解到“颗粒捕捉器”这词,这也不仅是大众在用,但要不是大众,这东西也就是汽车千百个零件中普通的一个,并不会引起现在这样的关注,但大众就把这东西又给做砸了,又添一“*门”,看来这就是大幅降价的原因啊。

然后我还学会了查找汽车投诉网http://www.qctsw.com和车质网http://www.12365auto.com,很专业很官方的告诉你每个型号车的品质,根本不用看什么网评,不用争论什么这品牌好那品牌不好的,看这就够了。比如:

大众的问题还需要讨论吗?可笑又可气的是,当初大众还把“颗粒捕捉器”当高科技做正面宣传,话说骗子身边必有傻子。翻了下大众尤其是途观L名下的网评,那宽容度真是高啊,认为问题都是小问题,哪有不出问题的车呢,想到如果是国产车出这事,早被喷死了吧;反之,途观L的全景天窗等一点点只能算不落伍的配置似乎被吹上了天,甚至还有人吹外观的,好吧,审美是主观的,也不好说啥,论配置,这些人估计除了大众,也没工夫正眼看别的车尤其是国产车吧,殊不知大众这丢丢亮点早已是许多车平常的标配了。

大众何以如此,可以说当初的大众培养了忠实的消费者,而忠实的消费者又塑造了现在的大众,大众卖标就可以轻松赚钱,又何必花力气搞技术、拼质量呢?看看大众在国际市场和中国市场巨大的反差,说句不好听的话,大众现在就靠中国的脑残粉过活了。再次证明,在中国,品牌认知的滞后性是多么严重。

推测大众的问题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可能大众未来主要发展电车,对传统油车停止研发了,欧洲尤其德国绿党在这方面一贯比较激进,2025年前停止销售油车?还有之前的弃核,这些激进措施真的有助于环保?恐怕也是民粹导致的外行政策,就这个问题,可以是另一个长篇大论。

说到这,再把车质网上最近品牌类型投诉比与国产品牌市场份额数据摆出来。

2021年4月国产品牌质量投诉占比37.5%,2020年国产品牌市场份额38.4%,并且是最近15年来最低的,这说明啥?说明国产品牌质量投诉占比就没超过其市场份额,是不是没想到?我也从来没想到。这个数据的影响因素很多,要就此说国产品牌的质量已超过合资,似乎也与人们的一般认知不符,但至少说明国产没有那么不堪,合资也没那么神吧,都有好有坏,具体品牌具体年代具体分析吧。以上分析太粗糙,有兴趣的如果仔细调研下,写两篇论文应该没问题。

2、WEY-VV6,我去长城魏4S店看车了,也试驾了。先说顺便看到的长城魏最新推出的20万价位中级SUV摩卡,确实是豪华,还有只有豪车身上能看到的隐藏式门把,有人说豪华度已超BBA了,这不敢断定,但吊打同价位所有合资车和绝大多数国产车是没问题的,能与之PK的也就同为国产高端的红旗、领克了吧。当然,这里又会有人说看车不能光看外观、配置,还得看品质,那就请看上一节吧。不过摩卡是大溜背,不是我的菜,我还是回到VV6,内饰也挺有豪华感,上市有几年了,初步得到市场验证。VV6的尺寸空间大于之前的领克01,小于红旗HS5,对我更合适,试驾的感觉也是中规中矩,操控比红旗HS5灵活,到底还是尺寸的缘故。出于之前对双离合的担心,特意考察了低速和倒车,似乎隐约有些顿挫感,也许只是心理作用,销售号称该变速箱是上年度全球十佳变速箱。长城魏的售后和领克、红旗一样,三大件终身质保,这方面国产品牌又卯上了,其它上汽名爵、荣威部分车型还有送终身基础保养的,合资品牌完全没法与之相比。

结论是,WEY-VV6可以有。

插曲:新能源——插电混动或可突破

说到新能源汽车和造车新势力,纯电动是主力,它们的车普遍比传统汽车显得高级和更具科技感,国产品牌寄希望在该领域弯道超车,也确实有希望比燃油车更早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不过当前纯电车的充电焦虑仍未从根本上解决,如果不是为车牌的话,大部分人应该不会考虑,包括我。

本来我没考虑新能源车,但选车过程中,正逢丰田、本田及比亚迪的插电混动新款上市,说的似乎挺好,也就去了解了下。

众所周知日本两田有全球领先的油电混合技术,确实是既能省油又能省能源的好东西,不过该技术的本质是对燃油车的节油,不算新能源。

原以为插电混动只是没有掌握油电混的企业搞的低水平的东西,但随着深入了解,也没那么简单,比亚迪深耕该领域十多年,使插电混也拥有些独特的优点,既省油也提高动力性能,有些方面甚至超过两田的油电混,这里不再展开细说。结果是,今年两田发布的插电混其实是在自身油电混的基础上学了比亚迪加插电,同时,比亚迪新一代所谓超级混动是在插电混基础上,加大了油电混的深度,似乎两田的油电混与比亚迪的插电混要融合,这是不是未来的方向呢?

两田的油电混+插电混太贵,性价比不足,国产也还有一众搞插混的,感觉技术难敌比亚迪,插电混基本上考虑比亚迪就可以了。我去4S店看车与试驾,发现他们的货源非常不足,不知是太热销还是产能不足,几乎所有插电混都没货,订货也在3个月后,试驾车型也极不全,只能有啥开啥了,我试驾的是宋plus DM-i,也就是紧凑型SUV的超级混动版,感觉还真不错,超控感与动力似乎比燃油车好的多,车尺寸空间也合适,充电可采用自家220V市电,不像纯电车那么麻烦。外观内饰属中上水平,略不及红旗领克长城魏,毕竟除去混动,车架子只是10万级的普通车。感觉混动既然把车价拉高了许多,比亚迪是不是应该向吉利长城奇瑞学习,另立个高端品牌来容纳这些20万左右的车,尤其比亚迪唐的混动,已颇具高端车的模样。

我最后的感觉是当前混动技术仍在迅猛发展与融合中,P0到P4不同电机位置能搞出多种排列组合,非常复杂,不同的销售讲的都不一样,还有磷酸铁锂电池、刀片电池是否有优势、插电是“有电是条龙、无电是条虫”?比亚迪最新的超级混动DM-i真的超过了两田?比DM-i更注重性能的DM-P以后也会用上超级混动?感觉非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各种网评也都讲不清。同时产能也还没上来,似乎当下还不是出手插电混动的最佳时机,假以时日,等这些技术都成熟了可能更佳。

比亚迪有机会与两田在混动领域形成三足鼎立,就看今年新推出的超级混动是否真的能达到设计目标,并经受市场考验。由于我对四驱、变速箱有要求,不便再叠加插电混这样的新技术,这次就不考虑插电混了,但这个方向还是非常有前景的,插电混成为新能源乃至整个汽车的主流也未尝不可能。

买车的结局

在领克01、红旗HS5与WEY-VV6中,我家最终买了红旗HS5,这并不代表HS5是三款车中最好的,只能说是比较适合我家人口数和我的年纪吧,并且家附近正好有红旗4S店等非技术因素。事实上,我会觉得领克01品质最好,WEY-VV6性价比最高,红旗HS5主要在于大吧,它是中级车,降价到了紧凑级。

总结:

这次选车过程是在我不区分合资、国产品牌,承认品牌有价值高低的前提下进行的,最终胜出的恰恰是定位高端的三个国产品牌领克、红旗与长城魏,美系昂科威也胜出(但停产没货了),可以总结出如下几点:

1、国产品牌已在20万元档与合资品牌PK,就如同10年前在10万元档发生的那样,国产品牌是个逐渐向上的过程。11年前我买第一辆车时,把奇瑞瑞虎和大众宝来视为同样10万档的车,就并不被大多数人认可,他们认为奇瑞哪能与大众比,但从我这11年对瑞虎的实际使用看,当初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实际的享用远超品牌力的不足。如今,国产品牌已攻至20万元档,几个最好品牌与合资品牌对比,甚至优于当年10万元档的情况,我相信这次的选择更没错。

2、当今中国车市,20万以上档,还是合资品牌占优,从BBA到一堆日美系;20万左右,国产已发起挑战,15万以下,国产占优。对将来的预测,中国市场将只有中日美德四大玩家(现在差不多已是这样了吧),恰是GDP前四的国家。

(1)国产汽车就如同家电、手机那样,会逐渐赶上来,成为主流;

(2)日系汽车树大根深,仍有一席之地,混动、AT技术仍是一流,除了整车,其零部件更有优势,为国产车提供零配件也是未来一种存在方式;

(3)美系,不能小看美国的纠错、创新和适应能力,中美都是面积大国,中国人生活质量提高后,其实更喜欢美系的宽大豪华。另外,特斯拉代表了美国的创新能力;

(4)德系,指的是占据高端的BBA,至于大众,应该随意法韩逝去了吧,只是时间有可能长点,取决于国人的认知到底滞后多少吧。

认知的哲学

通过选车,我发现国人一个非常矛盾的地方:一方面,对国产车的产品力仍是比较看低,相当多甚至是占多数的人还是认为合资必优于国产,前面已论述,这是认知的严重滞后,低估了国产车的进步;另一方面,社会主流意识对整个国家的进步又非常乐观,在高铁、互联网、5G、航天、抗疫、基建狂魔、一二线城市的高楼和繁华、GDP总量、第一制造大国...等等等证明下,似乎超英赶美已然或无限接近成功,然而,冷静分析下我们的人均GDP、基础科研实力、区域城乡差别、生态环境、财富不均等问题,就会发现我们的认知是超前了。而前面越是对汽车认知滞后的人,往往就是后面对社会认知超前的人,是不是很矛盾,很奇怪。分析这个事,无论是认知滞后还是超前都是一种认知偏差,都源于自身缺乏独立理性的思考,容易被不知对错的舆论带节奏。这么看来,认知的滞后与超前出现在同一批人身上,也就可以理解了,他们连最简单的思考都不会——如果国产品牌的产品力真的大幅度落后于国外品牌,那这样的经济基础如何能支撑他们所认为的“厉害了,我的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