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烟花三月下扬州,但求烟花三月得自由

农历进入二月,阳历三月马上就到了,时间过得漫长又仓促!
手机每天都会收到物价平稳,物价充裕的短信,附近的超市西红柿六元一斤,青岛的网友晒出西红柿九元一斤!
疫情反反复复,最安全的地方成了最危险的地方,弄得人心惶惶!
老妈的头发长了,街上的理发店都不敢开门,据说市里一家店开了一天门,被罚一万元!
家有孩子的朋友纷纷吐槽:孩子上网课,逼疯家长。家长不但要负责孩子的吃穿用度,还要担任孩子的班主任!
各个城市一手忙着复工复产,一手忙着防控疫情,城市醒了,早点没有,煎饼果子,豆浆油条,豆腐脑,羊肠子……都没有出摊,让上班族烦恼不已!
有网友拍到北京,成都上下班堵车的盛况,我们曾经无比厌恶的堵车,在这一刻,如此亲切。久违了,这热气腾腾的生活!
图片作者:徐俊霞
(0)

相关推荐

  • 六六六 平安过大年!

    平安过大年 年年新岁,旧年的脚步正冲向终点 转眼又到一年春运 这意味我们将迎来家人团聚 阖家欢乐的美好时刻 今昔不比往年 病毒尚存,出行不易 居家隔离,串门不便 接下来 阿消提醒,望您谨记 合理使用家 ...

  • 【头条】记忆中的那些元宵节

    岁末年初,节日象排着队一样接踵而至.而元宵,总是压轴的那个. 好多年没在家过元宵节了.于是,只好在山城春花绽放的季节怀念儿时的元宵了. 小时侯,元宵节可是孩子们的一件大事,一件隆重到可以刻骨铭心的大事 ...

  • 【湖南】杨帆《春节•回忆•未来》指导老师:李东

    春节·回忆·未来 沅江一中 杨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走过春天,体味的是朝气:跑过夏天,感受的是热烈:赏过秋天,目睹的是萧瑟 ...

  • 重说年味

    春节到,年味浓.空气里有弥漫着年的气息,电视里.网络中.大街上.人们的口里--到处都洋溢着年的味道. 年味是孩子们快乐的笑脸.玩具摊位上的挖掘机.铲车.吊车,汽车.轮船.飞机,手枪.坦克.大炮等,每一 ...

  • 李白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让人对烟花三月的扬州充满期待。2021年5月初夏畅...

    钱月妹 关注 李白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让人对烟花三月的扬州充满期待.2021年5月初夏畅游扬州 06-15 阅读585 来自话题 #最美中国,游在中国 1 ...

  • 错过扬州的烟花三月,又怎知古都春色绝?

    春天实在有得忙,以至于「烟花三月下扬州」芍药想了5年都未成行,等春天过去,对扬州的执念又暂时消失了.拖着拖着,直达高铁都开通了,过去方便不少,于是最近我终于把这桩心事了了! 去了才知道,古人对扬州的褒 ...

  • 烟花三月,邂逅烟雨扬州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春天的扬州, 阳光明媚,百花娇艳, 雨天会令很多人不悦, 但我却独爱这扬州的雨. 扬州的雨, 是蕴在雾霭里的一个精灵, 是鸟喙里衔着的一粒谷粒, 是古琴上落下的一阶音符, ...

  • 烟花三月游扬州!高铁直达最美春色,小众赏花秘境,现在去正当时

    三月的扬州春水潋滟,柳丝在微风里婀娜起舞,这座栖居诗意中的城市迎来了最美的时节. @瘦西湖官微 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就寄托了世人对春日扬州的所有向往. @瘦西湖官微 扬州好看, ...

  • “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什么意思?诗中扬州也不是指现在扬州吧?

    请注意,此诗的"烟花"和"三月'是紧密相联的.首句黄鹤楼是指的送人的地点,很明显此句指的是时间.什么时间?阳春三月,正是柳绿花红的时节.因此"烟花"是 ...

  • 美丽中国-791-:烟花三月,扬州与琼花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大家一定非常熟悉李白送别孟浩然的这首诗. 李白还没成名时,孟浩然就已经是网红了,李白为了和孟浩然见上一面,请教诗学,专门去找了他. 还没聊上几句,孟浩然说,不行,我得马 ...

  • 烟花三月,扬州与琼花,不得不说的故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大家一定非常熟悉李白送别孟浩然的这首诗. 李白还没成名时,孟浩然就已经是网红了,李白为了和孟浩然见上一面,请教诗学,专门去找了他. 还没聊上几句,孟浩然说,不行,我得马 ...

  • 烟花三月: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

    教孩子背诗想起来的一首歌.这首歌当年有一段时间在电视上播得还挺勤的,现在歌以及人早已经淡出了,但想起这首千古名篇,自然还是会哼起这首歌. 看到<烟花三月>,应该就知道与之有关的唐诗是哪首了 ...

  • 烟花三月的扬州景美人更好

    三月的扬州 傍晚的时候,看到在扬州的夏大姐发出她在扬州老家随手拍的闻名遐迩扬州廋西湖公园,体育公园,五亭桥的等地的照片,感觉好太美了.欣赏烟花三月扬州的美景,猛然想起曾经在初中语文课本上学过的唐朝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