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静读一本书:《别在该动脑子的时候动感情》
水木君说:
晚上好,亲爱的朋友。今天要给大家解读的书是《别在该动脑子的时候动感情》。
《别在该动脑子的时候动感情》
作者:采薇
前段时间有个新闻上了热搜,某房产平台对其2018年房屋交易分析后发现,大城市买房的女性人数激增,比例高达47.9%,这其中有70%的女性在买房时没有接受伴侣的资助,有30%的女性是自己独立支付了买房费用。
这则新闻看起来是女人手中的钱越来越多,实际上透露出的是女人渴望独立、寻找安全感的内心独白。
一百年前倡导女性独立的美国作家伍尔芙曾有一句话“一个女人如果打算要写小说的话,那她一定要有钱,还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
当年的伍尔芙想用写小说为自己的独立找到出路,一百年后的女性不仅可以写小说,还可以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去实现独立。
事实上也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在追求独立的过程中,把自己活成了一道光,既能照亮自己,又能温暖他人。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这本书《别在该动脑子的时候动感情》,就是一本关于女人寻找自由、拥抱自己、热爱生活的书,这本书会让迷茫的女人获得清醒,让清醒的女人学会坚强,让坚强的女人更加通透。
作者采薇,爱读书的运营官,倡导理性思考、感性生活,相信分享是温暖的阳光,能为人们晒掉所有不值一提的悲伤。
1.
女人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这是一个古老的传说,亚瑟王被敌国的首领抓住,他必须要回答一个问题才能保住性命,而问题就是“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于是亚瑟王在一年当中遍访众人,有牧师、智者、大臣、乡野村夫,每一次的答案都不对。
直到一位女巫到来,她说自己知道问题的答案,但前提是亚瑟王必须同意她和圆桌骑士高文结婚。为了拯救亚瑟王,高文毫不犹豫地答应,于是女巫说出了“女人真正想要的是掌握自己的命运”。
亚瑟王得救了,女巫的婚礼如期举行。当晚骑士高文走进婚房,竟然看见一个美丽的女子。女巫解释说,她曾遭遇诅咒,只能在半天的时间里明艳动人,在半天的时间里丑陋无比。
她要高文选择“你愿意在白天与众人相见时有美人相伴,晚上独自面对又老又丑的妻子?还是在白天拥有丑陋的妻子,夜晚与美人共度良宵?”
高文的回答是“既然女人最想要的是主宰自己的命运,那这件事情就由你自己决定。”于是这句话破除了女巫身上的诅咒,因为她获得了丈夫的绝对尊重,而她也选择了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做美丽的女人。
可以说在千百年来,女性一直渴望挣脱对男性的依附关系,既不做屋内的苦力,也不做被支配的玩偶,但是故事还暗藏了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女人才能掌握命运?得到别人给予的绝对尊重?
所谓先有能力后有自由。故事里的女巫之所以能够扭转诅咒,还在于她本身拥有震慑他人的力量。虽然我们不可能像女巫那样法力无边,但是我们可以依靠双手去修炼能力,让自己不会手无寸铁地面对漫长的人生。
记得几年前杨幂做客金星的节目,其中被问到“如果你给爸妈买房子,你会跟老公说吗?”杨幂说“不会,因为我买得起”。这是每一个女人想要的底气,底气的背后是强大的经济能力。
过去有无数的女孩希望成为琼瑶剧的女主角,被有钱有情的富家公子爱上,然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她们的终极期望就是“王子和灰姑娘幸福地过下去”。但是灰姑娘会老去,王子会变心,财富也会因为某种原因消失不见。
现实中我们看了太多背叛和破裂的爱情故事,终于发现只有那些别人夺不走也拿不去的东西才属于自己,这就是拥有让自己过好的能力。
在《焦虑的中产》中有这样一段话“女人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自立,无论是婚前还是婚后,不管是心理还是物质,都要做到不过分依赖男人,要可以依靠自己从容的生活”。
女人注定要走上那条通往独立的路,虽然这条路不怎么舒服,还会遭受他人的冷嘲热讽,但是生活一旦狠起来根本不顾这些,男人在离开女人的时候也比想象的还要决绝。
所以女人在本该奋斗的年纪不要选择安逸,在本该脱贫的时候不要着急脱单,只有先做到自食其力,奋斗打拼到经济独立,这样在曲终人散的时候,才能让自己有尊严地离开。
正如严歌苓的那句话“依靠父母你可以成为公主,依靠男人你可以成为皇后,依靠自己你才可以成为女王”。
2.
即使深爱也要保持清醒
我们常常说“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这话放在爱情中真是屡试不爽。
前不久有个女生上了一档节目,她在结婚生育之后发胖80斤,结果遭遇婚姻危机。她在婚前是青春貌美,还曾创业致富,现在的她依然记得热恋时丈夫曾经说过:“我就是要把你养胖,这样你就不会跟别人跑了”。
爱情中有一句话是“不管你变成什么样子,你在我心目中都是最美的样子”,但是女生的容颜还没有老去,丈夫的话就变成“你瘦的时候怎么作都可以,你现在这么胖就不行”。
说白了就是女生不配再拥有丈夫那么多的爱,也没资格享受丈夫对她的无限包容。这婚前婚后的天壤之别,她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女人都是感性又多情的动物,总把爱人的承诺深深地植入心中,把本就不切实际的诺言当成未来必定会兑现的事实,心里想着“他曾经说过,就一定会做到”。
但事与愿违,现实的残酷就在于它总会展示出人性真实的一面,男人爱的是那个时候的你,所以说什么都不为过,现在此一时彼一时,你要么接受要么改变。
既然如此,聪明的女人就要在生活里学会及时调整心态,正视眼前的问题和困境,不要陷入美好的回忆中无法自拔。
该醒悟的时候要醒悟,该自律的时候要自律,不要用别人都记不起的承诺去折磨自己的内心,更不要站在道德的高度去谴责别人的出尔反尔。
因为人类大脑设定的机制是渴望刺激,追求新鲜,就算你不胖上80斤,爱人也很有可能会因为大脑的“适应机制”而觉得索然寡味。
所以放下对别人的幻想和执念,对自己多些期望和要求,世界上不会有哪个人能百分百满足你的幻想,如果有,那只能是自己。
3.
越是单身,越不将就
英国作家简·奥斯汀一辈子单身,但是在她年轻的时候,曾经接受过一个贵族的求婚。结果在私奔前夜,简的姐姐告诉她要正视自己的内心。于是简·奥斯汀在深思之后选择自己度过一生。
晚年的她经历了贫穷和孤独,姐姐十分后悔当年的一番劝说,但是简·奥斯汀却说“我选择自由,这种我现在所过的生活是我最想要的。我比自己想象中要快乐很多,多过我应有的快乐。”
有人说这么有才华的女人不相信爱情,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她们内心深处对于爱情有着完美的领悟,才不会轻易地走近一段关系,与其和不爱的人过着一地鸡毛的生活,她们更愿意遵循内心的声音,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就算在今日的中国,想要像简·奥斯汀这样孑然一生都需要巨大的勇气。很多父母特别擅长“情感绑架”,似乎只有看到女儿找到情感归宿,才能睡得着吃得下,好像只有女儿“有人要了”才觉得自己人生得以圆满。
我们也看到总有那么多“热心人”喜欢围观别人的感情,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如果你对他们说自己还想等等真爱之人的出现,周围到处都是“有什么爱不爱啊,无非是搭伙做饭过日子”这样的话。
在他们看来,结婚就是凑合。
的确,凑合未必不能过一辈子,但是凑合着过一定不会多幸福。
有句话说得好“面对一个我爱的人,我可以买菜、洗菜、择菜、切菜、炒菜、刷锅、洗碗乐此不疲;而面对一个我不爱的人,可能她做完菜摆在我面前,我还会觉得菜太少、汤太烫,饭太多”。
这句话说透了有爱婚姻和无爱婚姻的区别,所以千万不能因为别人的催促或者他人的冷眼而结婚,你可以爱错人,无非是耽误青春;但是嫁错人,一耽误就是小半生。
我们都想在婚姻中找一个能负责的人当伴侣,但前提是,我们要先对自己的幸福负责。这样我们才能像简·奥斯汀那样,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不要因为害怕孤独就选择将就,也不要害怕让父母失望而选择服从,更没必要在意世俗偏见就惶惶然走入婚姻的围城。
因为生活是自己的,幸福也是自己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果婚姻不能带来比单身更大的幸福,为什么一定要满足他人看热闹的心理?
与其找个人来摆脱孤单的现状,不如先把自己的现状过好,只有先去寻找自己的内心,先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变成自己想成为的人,那么根据吸引力法则,你心目中的人才会悄然出现。
就算没有等到那个对的人,只要能够找到内心的安宁,能够在追求精神的完美和快乐中体悟到生命的温度,从某种意义来说,人生也算是圆满。
4.
好的婚姻是谁离开谁都能活
婚姻中最痛苦的事情并不是发现爱人的背叛,而是想要离开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根本没有离开的能力,不得不委曲求全,然后一边安慰自己爱人曾经的好,一边又被背叛搅得痛彻心扉。
在婚姻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女性因为缺少经济独立,所以只能忍受长期的精神折磨,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内心却是一片荒芜。
还有很多年轻姑娘总希望找一个金龟婿,然后步入中产阶级,从此就能一辈子衣食无忧。越是这样的想法越会让她们快速脱离社会,忽视了岁月静好下潜藏的巨大风险。
婚姻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博弈游戏,除了要有两个人的感情作为维系,一定少不了对等的资源和能力。
想想看,一个有实力雄厚的娘家作支撑的女子,和另一个完全没背景的女子,嫁人后所获得的待遇绝对不一样。那些只能在家看孩子的女子,和既能看孩子又能赚钱的女子,生活境况也有很大区别。
别说现代人活得太势利,其实人人都希望让自己过得相对轻松一些,就好像《我的前半生》里的陈俊生,明明对妻子罗子君说过“我养你一辈子啊”,结果还在多年后喜欢上既有能力又十分努力的凌玲。
所以说女人可以不出去坐班,但一定不能失去工作的能力,因为一旦选择了不赚钱的生活,就等于把自己的人生完全交付到别人手上。
现实中很多称职的家庭主妇,带孩子、料理家务、伺候公婆,精打细算样样不落,但是一旦要钱的时候就得低声下气,一旦吵架又会被怼“你行你去赚钱啊”。
要知道一切幸福的情感都需要包容,但是包容需要建立在彼此付出的基础上,所以理想的婚姻绝不是“我负责貌美如花,你负责赚钱养家”,而是“你有钱,我也有钱,我们面包一起买,幸福一起享”。
真正健康的爱就如同舒婷在《致橡树》写得那样:“我们共同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5.
接受生活的不完美
我们常常在难以抉择的事情上陷入迷惑,因为我们都想要百分百正确、不会后悔的选择,问题在于从没有哪一种活法能够真正地抵达完美。不管我们如何选择,一定会留下诸多遗憾。
我们还常常抱怨当下,说什么“当年我要是上那个大学就好了”或者“当年我要是去那个公司就好了”这样的话。我们幻想着更好的自己出现在另一个平行世界当中,于是一边厌倦又无法挣脱,一边向往又无法启航。
事实上如果你真做出另一种选择,生活依旧不会事事如意。因为人生就是不完美,不完美的才是人生。
每个人都要忍受现行世界的平凡和琐碎,每个人的身份都注定了要承担的负累,如同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说道“一个国王的烦恼实际上和一个乞丐是一样的,只不过性质不同而已”。
如果你能看透这一点,就能理解生活,而理解生活的人才能和自己和解,和过去和解,才能学会珍惜当下,把自己憧憬的以及向往的美好,慢慢地变成生活里的淡然处之和历经风霜后的从容不迫。
如果不能理解生活,我们只能过着盲目的生活,任凭自己被命运的大手推着向前走,在外力的作用下日复一日的得过且过,内心残存着对远方的挂念,还要忍受无法改变的不安和焦躁。
越是这样,我们越容易陷入悲观的情绪,慢慢地开始变得抑郁,要知道抑郁是一种心魔,你不控制它,它就会吞噬你。
所以我们要真诚地面对自己,当迷茫和痛苦出现的时候,我们应该警醒,察觉情绪,和自我对话,明白一味地追求完美只会是徒增烦恼,只会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对幸福的感知。
与其在不完美的人生中郁闷难过,不如调整心态接受眼下的平凡。如果你能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就会发现生活不欠你一个“如愿以偿”,而你欠生活一个“知足珍惜”。
我们只有在接受平淡之后,才能慢慢地找到和生活相处的最佳状态。在每一天的平凡体验中领悟生活,学着让自己高兴一点,正如尼采所说“喜悦让我们强大,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情,都要兴高采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