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旅游”到“旅游产业+”的旅游生态构建
一、旅游业属性的转变。
2002年前:发挥旅游的事业属性。
2002年-2017年:政企分开,职能聚焦旅游的产业属性更加突出。
2018年以后:文化和旅游部成立,旅游的文化属性凸显。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将发挥1+1>2的效果,呈现几何级数增长的态势
文化:文化为旅游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容,为旅游的产品化升级赋予了内涵。
旅游:旅游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载体,为文化的产业化提供了手段和渠道。
文化旅游部的合并,正是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以及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迪士尼“文化+旅游”的完美案例
主题公园作为旅游产业一种特殊形式的存在,他的主题性赋予景区更高的票价、二消产品价格及品牌授权的利益。如果我们拆分迪士尼集团的产业链结构就会很容易发现,迪士尼的上层产业是文化产业:电视台、电影公司、动漫公司....这些都是提供故事和IP的公司。
漫威娱乐除了漫威电影宇宙,还有漫威电视、漫威玩具、漫威动画、绿人卡通、漫威角色、漫威出版、漫威音乐、阿斯加德制作、漫威定制解决方案、MVL影视金融、MVL版权、MVL地产等子公司,从内容创作、实体出版、衍生品、文旅地产等方面充实漫威IP储备并延伸商业模式。
而中间是迪士尼乐园及其酒店配套等。也就是旅游产业。这正是“文化+旅游”的完美案例。我们再往下看他的产业链,文化和旅游的结合所产生的化学反应是什么?一个国际顶尖富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业实体连锁机构。他的下游远不止餐饮酒店那么简单,迪士尼有服装、鞋包、饰品、小镇地产、与各行业联名发布冠名产品、甚至通过投资和孵化,迪士尼在新技术、流媒体、社交互动、社会化营销、健康+高端数字、可穿戴设备、玩具共享平台、亲子互动、游戏增强现实平台、机器人、票务网站、3D打印……等领域在构建护城河。
迪士尼从文化旅游延伸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才是文化和旅游结合真正的意义所在。
三、文化+旅游=行业整合成长的机会(文化赋魂)
反观国内的旅游及文化产业,由于长期各自为政,两个产业割裂的十分严重,电影电视等文化产业由于没有实体的展示,即使有了好的IP故事诸如《哪吒》,时间一长也会被观众遗忘。而主题公园更是由于没有好的IP合作而显得空洞没有内涵。就更不用说那些传统的高A景区了,还在卖几十年前留下来的故事,靠导游指着山讲故事已再无吸引力。此时文化和旅游的合并,正是一次整合成长的机会。
旅游景区作为文化IP的实体展示,强化文化IP的传播作用,文化作为旅游景区的灵魂基石,为景区的赋能增加内核吸引力,二者反复强化铸造强IP品牌。而这仅仅是开始。这种操作方式成功的制造了万达品牌,“一个万达就是一个城市中心”万达以其连锁影院为切入点,牢牢掌握文化资源,并为其品牌推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华侨城也是如此,作为中国旅游行业的元老级集团,其旅游品牌凭借欢乐谷、东部华侨城、锦绣中华等众多王牌旅游景区成名。但我们发现,国内即使是如华侨城、万达、方特、长隆等这些在主题公园行业屈指可数的旅游集团,他们的产业链纵深也是最长止于酒店餐饮房地产。而上游除了方特有动漫公司,万达有影业,其上游IP制造能力严重不足。而下游重资产投资又过重,文化旅游的可以有效补充下游产业文化内涵不足的问题。
四、科技为旅游产业赋能(科技赋能)
我们从迪士尼集团的各板块营收比例就可以看出,主题公园和度假区(包括地产)只是迪士尼集团收入的五分之一,而其上游产业影视娱乐占17%,消费品和互动媒体占13%,而媒体网络占接近二分之一的收入。我们从迪士尼的电影电视主题公园知道了解他,而他真正赚大钱的却是媒体网络板块,这一点都不奇怪。别忘了,现在不是工业时代,更不是房地产时代,而是互联网时代。而且根据互联网行业属性的特点:增长快、迭代快、自然垄断性.....未来失去互联网市场的集团无异于走在大街上的猴子。
五、旅游+地产模式不可持续(战略调整)
以往,文化部涉及电视、电台、网络媒体、电影等产业,文化艺术产业的实体化展示多为报纸杂志、电影院、网络电台....而旅游的产业在早期多为画地为牢式的观光形式,后来增加了主题公园+地产模式,算是旅游产业向地产产业延伸的一种有效方式。这种模式一直持续了房地产的黄金发展十年。随着新的政策“房住不炒”的出台,未来国内的支柱产业将逐渐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那么旅游行业的+地产模式的高额溢价终将不可持续。
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有七个是互联网公司
这种情况不只是在中国,世界范围内高利润产业都在从重资产向轻资产转换,以前房地产、汽车、石油等企业都是名列前矛,而随着科技革命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科技、金融公司超过重资产公司市值。如今,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有七家为互联网公司。这充分证明了互联网产业的统治地位,未来随着互联网公司的指数级发展及技术的自然垄断性和不易突破性的增强,互联网公司的江湖地位将进一步稳固,作为轻资产高智力超高利润的人才型产业,将带来对其他产业碾压式的威胁。
以往,迪士尼很大一块业务也是地产。
未来,迪士尼把重点放在了迪士尼品牌下的流媒体业务。(流媒体业务很可能是下一个风口,伴随5G的到来颠覆现在的生活场景)迪士尼集团整个产业结构的战略中心调整是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的。在房地产产业遇到瓶颈之前迪士尼早已布局其他产业。我们从迪士尼乐园中的AI智能机器人的大量应用也能窥探一二。迪士尼的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已占据领先地位。
六、文化+旅游🔜 🔜 ->旅游品牌->旅游产业+(产业生态)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可以促进旅游产业的品牌化发展,由于旅游业本身就具有文化产业的娱乐性特质,因此旅游产业的品牌化有自我强化的作用。一个品牌景区本身就是一个三位立体大广告,这里的游客即是他的顾客也是他的宣传员。一旦这种强化从量变发生质变,一个深入人心的品牌便产生了。以往不成品牌或品牌知名度认可度低的景区是很难延伸到其他产业的。知名度可以通过时间积累、广告重复,但是让人们知道并且喜欢,甚至愿意因为品牌买单,那就需要文化在其中起的作用。
我们看故宫的案例,故宫无论从知名度、认可度、文化内涵以及游客量都是国内数一数二的景区。由于其数不胜数的国宝级文物背书,故宫系列文创产品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不菲的收入。一度爆红网络。这就是“旅游产业+”的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故宫品牌旅游成功的将她的品牌价值延伸到第二产业上。
文旅服务商上游文化产业的支撑作用不可或缺
我们说产业生态是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成熟品牌后的“+产业”操作。而一旦形成品牌生态圈,所有产业形态都有相互强化作用。更增加品牌的认可度,品牌价值就会更高,进入良性循环。
如果文化旅游产业融合不成熟,未形成品牌效应,那么“+产业”也不会有任何增值效应,你的矿泉水还是要跟同类矿泉水品牌竞争、你的小礼物也无法高过市场价。
构建旅游产业生态,实施“旅游产业+”的操作需要建立在文化旅游成功结合铸就有价值的品牌的基础上的。
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等等,虽然也有人叫他旅游+,但实质上以上都是产业+旅游。真正的旅游产业+应该是在其以上我讲的文化旅游产生品牌效应后,涉足其它产业,可以产生品牌溢价作用。如果没有品牌溢价,那么就不是旅游+,因为这个+毫无意义。与直接做产业没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