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石排镇——李氏宗祠(37)
2021年2月24日下午,在老乡的陪同下,参观游览位于东莞市石排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塘尾村明清古村落,我的第一站首先参观游览的是——李氏宗祠。因为了解塘尾,就要了解李姓的来源,以及李姓落籍东莞开荒创业,历经元、明、清的沧桑历程。
据史料记载,塘尾村现存古民居约268座,祠堂21座,书室19座,古井10眼,围门4个,炮楼28座。古村落布局合理,由围墙、炮楼、里巷、祠堂、书室、民居、古井、池塘、古榕等组成很有特色的聚族而居的农业村落文化景观。尤为可贵的是,古村落格局保存完整,未经破坏的明清建筑比较多,保留大量精美的石雕、木雕和灰塑建筑构件,明、清、民国至改革开放前使用的生活和生产用具也有大量保存,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现今塘尾明清古村落居民多搬出外住,房屋空置或出租给外地民工居住,塘尾村民委员会协调村民进行古村落的保护与管理。
李氏宗祠地处塘尾村西北角,建于明初,重修三次,最近一次维修是1999年。坐北朝南,五间三进合院式建筑布局,两边建有廊房,面宽17.46米,进深43.5米,占地面积759.5平米,砖木石结构,青砖墙体;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人字山墙,灰塑龙舟脊上立灰塑鳌鱼,碌灰筒瓦,绿琉璃瓦当及滴水。该宗祠对研究明清时期东莞地区祠堂和家族姓氏历史具有一定价值。
二进堂号“追远”,前檐下还挂“文魁”、“经元”二匾,皆由后人仿造,原匾由明成化年间举人李质立,已于文革被毁。里间壁栊满置神主,两边对联“举目思言功祖德,存心为孝子慈孙”,其时从六世祖坟上担回来的三只乳猪静静躺在坛前,香火缭绕,供祖宗享用。
门外左右各遗旗杆夹,乃清光绪23年(1897年)乡试中举第三名的举人李衍广所立。“举人碑”、也称“举人石”、“帏官石”,明清时凡考中举人或进士,都会在祠堂面前树立起“帏官石”,向先祖报喜。塘尾李氏曾中过两位举人,即明朝成化年间李质和清朝光绪年间的李衍广,如今在李氏宗祠门前两侧及景通公祠前都保留有李衍广“举人碑”与夹杆石。
李氏宗祠1932年曾作为东莞县立第16小学,2006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马李氏先祖为广东南雄人,李朝议迁今东莞市南城区白马,李用为白马李氏的第三代,弃科举,潜心理学,自号竹溪,着《论语解究》。李昂英进之于朝,宪使周梅叟等交口荐举,宋理宗特书『竹隐精舍』匾赐之。德佑二年(1276年),使其婿布衣熊飞起兵抗元,兵败,李用浮海至日本,以诗书教其国人,年八十一,卒于日本。
据族谱《陇西李氏家乘》记载,宋末李栎囚遭权贵排挤,只身由东莞白马逃来塘尾,被黎姓人家收回并配与女儿,历元、明、清近六百年的发展,李氏逐渐兴旺,至光绪年间达到鼎盛,人口增至1000多人,塘尾围成李氏家族聚落。
老河口:孙金福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