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禅要论(伽摩迦悉)
坐禅,不单单指的是名相上的“坐禅”。因为我们坐禅,不是为了坐禅而去坐禅。只不过借助坐禅这个姿态来善调心识、洞察心界,体悟心性。这就好比蹲着吃饭不如坐着吃饭轻松一样。假如你习惯了蹲着吃饭犹如你习惯了坐着吃饭,绝对不是因为蹲着或坐着,而是因为心的踏实和轻松来决定。同样的道理,坐禅不是因为坐着就是禅或者不坐就是禅,而是因为心的明净和性的安泰。必定禅的真实义皆指向根本,也就是心性的完美相应,平等圆真。这就好比吃饭的目的不是为了吃饭,而是因为解决饥饿的决定意义就是为了更好地活着。一样的道理,坐禅的意义就是踏实地活着,清爽地做人,逼真地启用本来就圆满的智慧平等流露。假如你明晰了这样的道义,就不难清楚坐禅的本质是直通根本觉,而不是刻意寻求所谓的解脱和所谓的见性开悟。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体性的东西是具足于每一个众生的。这样的众生皆是从心性中出,故名众生性,不从外来。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借助“坐禅”这个姿态来完成或洞察心识变迁呢?因为吃饭的缘故、也因为活着的自在,更因为坐的踏实和禅的无住。这里的“吃饭”义指根本;这里的“活着”义指念醒;这里的“踏实”义指安泰;这里的“无住”义指清净。所以才需要坐禅。犹如吃饭必须借助一种姿势,这个姿势也必须适合你的心理。而任何坐姿乃至禅悟,皆与性必定相应。这就是相应性,也名无所住。譬如:《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句经义并不是说不能以色见,而是不住色想;不是不能以音求,而是不住音想;不是不能行邪道,而是善化众生清净无染;不是不能见如来,而是平等无相,不来不去。如果你无法通达此经义,就会落入断见、断灭、断义,断空,成为外道六十二见。所以,某些人做梦都想用什么方法去破《金刚经》,结果所谓破《金刚经》的“方法”出台了,可就是看不到他那一念妄。那么,用什么方法去破他那一念妄呢?回答:觉。
无论你在上坐中还是下坐中,都必须清楚坐是没有上下的这个道义。否则,坐禅时或许宁静没有妄想,而下坐后和世俗人作为没有区别。这样的坐禅还不如不坐的好。坐禅,伽摩迦悉有一偈,供养给大家作为参考:
端身即正意,三心无作想,
意幻心不动,境来性安泰,
任其明光生,我生即我灭。
常与道相应,不辩善恶境,
此性本来是,何必去造悟,
如此去坐禅,坐禅不如此。
坚固念即碎,本来花绽放,
闻香识清醇,无生不无生。
伽摩常如坐,迦悉自遍满,
此为坐禅偈,也无禅偈人。